佛陀曾經說過:“信仰是人們最好的財富,善行正法者能引導至快樂,諸味道中更甜蜜的是真理,擁有智慧的生活堪稱最高級生活。”(經藏 相應部 1.73; 經集 184)

生而人,首先應該擁有信仰。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致瞭解了業果法則和改變現實、超越生命的原理之後,接著再來談談如何實現生命的意義。

無論是追求溫飽還是追求物質財富,本來都無可厚非,因每個國家、社會和人民總是希望擺脫貧窮、脫離落後。追求物質財富不但是沒有錯,而且還值得鼓勵。只有通過創造和累積物質財富,才能使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使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使國家富強和興盛。然而,如果了滿足一己之私而損人利己,這就有問題。因這個只是在膨脹自己的私慾,只是在滿足自己的貪婪而已。因此,當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條件之後,應該追求精神財富,開始關注生命,尋求超越生命的方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討論了佛教的生命觀和人生觀,我們不禁想問:生命苦樂的原因是甚麼?生命的提升與下沉是否有規律可循?有可能改變現實、超越生命嗎?它的原理是甚麼?

佛教對這些問題都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有關生命流轉以及生命超越的重要規律――業果法則。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漫長的輪迴中,即使像菩薩這樣有大福報和大智慧的眾生,也曾經投生各類眾生。菩薩自從被燃燈佛陀授記以來,由於善業,他曾經投生梵天人,投生天人,投生國王,也曾經做過出家人、平凡人。然而,由於惡業成熟,許多時候也投生獅子、大象、鹿、猴子、孔雀等等,甚至還曾經墮落到地獄。我們翻開《本生Jàtaka》就可以看到這些故事。

在《經藏 長部·大傳記經》中曾提到有七位過去佛陀:在過去九十一大劫以前,有位名字叫做維巴西(Vipassī)的佛陀出現。這位佛陀般涅槃之後,很漫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佛陀出現於世間。這樣經過了六十大劫,到了過去三十一大劫以前,才有西奇佛陀(Sikhi) 和韋沙菩佛陀(Vessabhu)兩位佛陀出現。當韋沙菩佛陀般涅槃後,又經過很漫長的時間沒有佛陀出世。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漫長的輪迴流轉過程中,獲得人身是很難得的,但是是能遇到佛陀出現的機會更是難得。甚麼遇到佛陀出現的機會那麼的稀有難得呢?因成就佛果極不容易,需要經歷極其漫長的時間。

自從善慧隱士(Sumedha我們佛陀的前一世)在燃燈佛陀(Dīpaïkara Buddha) 跟前發至上願希望成就佛果,並獲得燃燈佛陀的授記成菩薩(Bodhisatta)的那一刻開始,他不斷的圓滿十種或三十種巴拉密,直到最後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陀止,中間經過了四個不可數又十萬大劫的漫長時間。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人極度快樂,難以體會生命的苦。地獄極度痛苦,連短暫休息的機會都難得。畜生愚癡,沒有智慧領悟生命真諦。餓鬼常年饑渴所逼迫,沒有時間思考及解脫。只有在苦樂參半的人間,只有擁有足夠智慧的人類,才會思考生命的意義,才有機會追求生命最終的需求。

由於人類心智敏銳,比其他各界的眾生更容易造作強而有力的善業,更有能力堅持修行乃至於成就解脫。同時,每位佛陀也只會出現在人間,不會出生在天界或者其他各界。從這些意義上來說:人生難得!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認:從嬰兒呱呱墜地,或者從卵子受精開始生命的誕生;心臟停止跳動生命的死亡。從誕生到死亡期間的生命,稱“生命”。

但是,佛教的生命觀並不是僅僅限於此。根據佛教,從卵子受精那一剎那開始,宣告一個生命的誕生;死心滅去、命根斷絕,宣告一個生命的結束。這一個過程,是生.老.病.死的過程,稱生命的一世。一世生命作時間長河中的一個階段,它向過去可以無限的延伸,向未來也可以無限的延伸,而不只是局限在短暫的今生。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朋友,生命的意義是甚麼呢?

生命的意義和人們的追求有關,人們總是通過一定的社會活動,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不同的人生追求,影響著人們對生命意義的定義;而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影響著人們所扮演的人生角色。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由於社會進步、科技發展、資訊發達,給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帶來了許多方便。現代社會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遠遠超越了前人的許多倍。然而,物質生活豐富的結果,使現代人擁有了金錢卻失去了快樂;滿足了佔有慾卻失去了幸福感;擁有手機、網路等等資訊溝通工具,但是人心卻越感孤獨。過份強調科技、過度追求物質的結果,造成現代人普遍上重物質而輕精神,重物慾而輕心靈,重名利而輕道德,重金錢而輕誠信,重佔有而輕奉獻,重享樂而輕健康,重個人而輕關懷。物質豐富、物質慾望橫流所帶來的自然危機、生態危機、能源危機、社會危機、道德危機、人際危機、人心危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生命、尋求信仰。

我們的生命,除了物質身體以外,還有意識、精神。我們所處的世界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現象。同樣地,社會文明可以分兩大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財富也可以分兩種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是內在而不是外在的學習

你知道修行會在哪裡結束嗎?或者你只是持續如此學習?那沒問題,但是它應該是內在的學習,而不是外在的學習,你必須學習眼、耳、鼻、舌、身、意,那才是真正的學習。研究書本只是外在的,它很難完成修行。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