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經藏 增支部 第三集 第十品 第九經 鹽塊經(Lonaphalasuttam)

 

諸比庫,若有人這樣說:“此人隨其所造之業,都要承受其[果報]。[1]”諸比庫,若是這樣,則不能住於梵行[2],不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終盡[3]。諸比庫,若有人這樣說:“此人隨其所造的應受之業,而承受其果報。[4]”諸比庫,若是這樣,則能住於梵行,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終盡[5]

 

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墮落]地獄。然而,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6],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7]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不曾修身[8]、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賤、少[惡]而住苦[9]。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10]、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偉大、住於無量[11]。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猶如有人將鹽塊投進小水杯中。諸比庫,你們認為如何,那小水杯中的水是否會因該鹽塊而鹹得不堪飲用呢?”

 

“是的,尊者!”

 

“那是什麼原因呢?”

 

“尊者,因為水杯中的太少水,才會因該鹽塊而鹹得不堪飲用。”

 

“諸比庫,猶如有人將鹽塊投進恒河中。諸比庫,你們認為如何,那恒河是否會因該鹽塊而鹹得不堪飲用呢?”

 

“不會,尊者!”

 

“那是什麼原因呢?”

 

“尊者,因為恒河乃大水聚,不會因該鹽塊而鹹得不堪飲用。”

 

“正是如此,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賤、少[惡]而住苦。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偉大、住於無量。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即使因半金也被捕,因一金也被捕,因百金也被捕。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卻不因半金被捕,不因一金被捕,不因百金被捕。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即使因半金也被捕,因一金也被捕,因百金也被捕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窮困、貧乏、少財。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即使因半金也被捕,因一金也被捕,因百金也被捕。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不因半金被捕,不因一金被捕,不因百金被捕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富有、大富、多錢。諸比庫,像這樣的人不因半金被捕,不因一金被捕,不因百金被捕。

 

正是如此,諸比庫,於此,有些人作了少量的惡業,由此導向地獄。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作了少量的惡業,由此導向地獄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賤、少[惡]而住苦。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由此導向地獄。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偉大、住於無量。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偉大、住於無量。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就猶如有一類人不與而取(偷)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可能會被殺、被捕、被罰沒,或被任隨處理;有一類人不與而取了羊,卻不會被殺、被捕、被罰沒,或被任隨處理。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不與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可能會被殺、被捕、被罰沒,或被任隨處理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窮困、貧乏、少財。諸比庫,像這樣的人不與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可能會被殺、被捕、被罰沒,或被任隨處理。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不與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卻不會被殺、被捕、被罰沒,或被任隨處理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富有、大富、多錢,是國王或國王的大臣。諸比庫,像這樣的人不與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不會被殺、被捕、被罰沒,或被任隨處理,甚至還會向他合掌請求說:‘大人,請還給我羊或羊的價錢吧!’

 

正是如此,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同樣地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然而,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呢?諸比庫,於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賤、少[惡]而住苦。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惡業,也由此導向地獄。

 

諸比庫,像什麼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諸比庫,於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偉大、住於無量。諸比庫,像這樣的人同樣地作了少量的惡業,卻能在現法受[報],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況更多?

 

諸比庫,若有人這樣說:“此人隨其所造之業,都要承受其[果報]。”諸比庫,若是這樣,則不能住於梵行,不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終盡。諸比庫,若有人這樣說:“此人隨其所造的應受之業,而承受其果報。”諸比庫,若是這樣,則能住於梵行,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終盡。

 

瑪欣德尊者敬譯

 

2008-05-23

 



[1]如果這樣說:“隨其所造作的任何業,都必須承受其果報,確實沒有辦法逃脫其所造作之業的果報。因為無論造作了多少的業,他都要遭受其果報。”

[2]不能住於梵行 (brahmacariyavàso na hoti):若在修道之前造了順次生受業,他必定要受報故,即使住於梵行也算沒住。

[3]不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終盡 (okàso na pa¤¤àyati sammà dukkhassa antakiriyàya):假如這種論調是真的話,那麼,由於過去所造之業的積累以及果報成熟的力量,通過因果法則而不斷轉起的苦是不可能終盡的。

[4]在心路過程的七個速行當中,若第一個速行所造之業在因緣具足時,只會在現生中帶來其果報(現法受業),若因緣不具足則成為無效業。若第七個速行所造之業在因緣具足時,會在下一生帶來果報(次生受業),若因緣不具足則成為無效業。若是中間的五個速行所造之業,只要還在輪迴流轉當中,都必須永無止境的承受其果報(後後受業)。此人隨其以哪種方式造作了業,他即承受與其相應的果報。這是在【義注】中依果報成熟的時間來承受其業的說法。

[5]由於通過聖道而滅了行作識(業識),使將在未來的生命中轉起之苦不再產生,所以才有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終盡。

[6]現法受[報](diññhadhammavedanãyaü):該業只會在今生中成熟,果報成熟的時間為現法受。

[7]即使連極少的[果報在來生]也不見,何 (nà'õupi khàyati, kiü bahudeva):在第二生中即使連極少量的果報都不會再出現,更何況會見到更多的果報呢?

[8]不曾修身 (abhàvitakàyo):這一句話是對不曾修習身等、馳驅於生死流轉的凡夫而言的。

[9]卑微(paritto):直譯為“少許”,即少功德。身賤(appàtumo):直譯為“少我”。身(àtumo,)即自身;相對於偉大來說,其功德少為身賤。[]而住苦(appadukkhavihàrã):即使因少量之惡也住於苦。

[10]已修身 (bhàvitakàyo):這一句話是對漏盡者而言的。他實已以稱為身隨觀的方法來修習身,名為已修身,或以身的培育故為已修身。已修戒(bhàvitasãlo):已增長戒行。其餘的兩句也同理。或者以修習五門為已修身,即是說以此來修習根律儀戒,而已修戒則是指巴帝摩卡律儀戒、活命遍淨戒和資具依止戒三種。

[11]不卑微(apparitto)有不少的功德。偉大(mahattà):自身雖小,但卻有大量的功德為偉大。住於無量(appamàõavihàrã):在此是指漏盡者。他實因已沒有了有限量的貪、瞋、癡,故名為住於無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佛教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