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    

                                             

托缽乞食,是指出家僧以手持缽,乞求施食。佛陀制定托缽,令出家眾不得從事生計營業,亦不可蓄存財富物質,惟以延續色身、長養慧命之故,出家眾為滋養色身及令眾生種福田而乞食,其意義有二:

自利:為杜絕俗事,方便修道。

 

利他:為福利世人,給予眾生種福田的機會。乞食為出家人清淨之正命,乞食時以維持生命為限,心不貪著,故得食時不喜,不得亦不憂,唯以除舊疾,養氣力為要。

 

佛陀貴為王子,出家修道解脫,用托缽乞食得到食物等維生的必需品。這是世人值得景仰,出家人必須學習實踐的。

 

佛陀教導佛弟子修習正命,用正當的方法取得生活必需品。托缽行乞就是出家人的方法,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的接受信眾布施,清淨自然。不可以從事生產或買賣事業,賺取物品。更不可用裝神弄鬼、符、咒、妖術等邪命方法,騙取信眾布施。

 

佛陀教導出家人托缽乞食,少欲知足專心修行。出家捨離世俗的家業、生產事業和經濟的販賣貿易。少事少煩擾,安心修行。透過最簡單的托缽行乞,獲得食物,乃至衣服、住所、藥品等生活必需品。這是佛陀教導出家人修習少欲知足的方式。

 

托缽是出家人的平常事,適量受取,不積蓄,避免為了積蓄所起的貪心。出家人也可以隨緣接受人們至道場布施供養或接受信眾邀請到家裡或餐館接受供養或由淨人管理淨資。但是,這些都以知量知足為上。

 

托缽乞食去除憍慢。剃髮出家,捨棄一切裝飾品,穿著袈裟,拿著缽,沿途托缽,以維持生命。這樣子審思觀照自己,還易增長憍慢嗎!佛陀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國家弘法,很自然的托缽行乞。但是,他的父王淨飯王反而覺得很丟臉,可見世俗人去除憍慢有多難!為了解脫煩惱,自降身分來行乞,這是佛陀智慧的教導。

 

托缽可去除自己的貪心。托缽是次第乞食,平等接受布施。不為了食物而攀緣施主,不為了美好的食物而結好貴人。培養平等心,去除貪心。

 

托缽培養慈心。托缽見到施主快樂布施的善業,出家人隨喜他的善,心存感激。對他修習慈心,祝福施主安樂、沒有痛苦,成就一切善。

 

托缽讓施主有機會修習善業。修習無雜染的善業,這要有好的因緣。供養如法的出家人,這是修習清淨善業的難得因緣。出家人托缽,提供機會給人們為自己的生命種福田,為自己的生命培養資糧,得到美好的果報。

 

托缽讓在家人有機會接近三寶,進一步學習佛陀純正的教法。在家人透過布施的善業與三寶結緣,或親眼目睹三寶住世,有緣學習佛法。如法托缽的清淨善業是三寶住世的表顯,無聲的說法,通往出世間的橋樑。

 

 

 

供養時應注意幾個事項:

 

1、不要供養金錢;

2、不要觸摸出家人;

3、施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來供養一些主食或副食品,葷食或素食都可。

4、供養時盡可能脫掉鞋子。

 

由於南傳出家人必須完全依賴他人的供養,所以身為一位出家人必須讓自己易於護持與容易感到知足。除了​​生病以外,出家人是不能向非血緣的人要求合意之食,即不能要求施者一定要供養素食或者葷食,他必須能夠滿足於他人供養的任何食物。然而,若食物含有肉類,他有義務要知道是何種類之肉,因為有十種肉食是佛陀不允許的,那就是人肉、象肉、馬肉、狗肉、蛇肉、獅子肉、老虎肉、豹肉、熊肉、鬃狗肉。

 

為了讓出家人更能專心於修道,佛陀不允許出家人處理炊事,所以不應該供養出家人未煮熟的肉、生蛋、生穀米等等需要烹飪才可進食的食物。否則,那些只依托缽方式取得一天主要口糧的出家人可要在當天挨餓了。

 

 

南傳出家人除了生病以外,一般上在托缽時是必須光腳的。為了對僧寶表示恭敬與出自對您的福利,如果您方便的話,建議您在供養時也應當脫掉鞋子,並跪著把供養品放進出家人的缽裡。為什麼呢?因為在《經藏 增支部 五集 底甘陀品》第147經中,佛陀有說過:『有五者是善士之施:殷切而施、恭敬而施、由親手而施、非棄物施、相信業報而施。』若在布施時,具足這五法者將會為施者帶來長遠的饒益和幸福。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虔誠的在家人在布施出家人時,總是以跪著的姿態並以非常恭敬的心供養,其實此舉並非出家人的需要,而是施者的需要,因為恭敬的布施出家人將會為施者本身帶來長遠的福利。

 

佛陀與他的聖弟子們一樣,他們都是世間無上的福田。因為無上福田的出現,世間無數眾生的生命從此得以大大提升乃至解脫一切痛苦。眾生在福田上撒下如是種子,他們就會得到如是之收穫,而且其回報的比率也非僅僅一對一,而是一對無可數倍!沒有好福田存在的世間,即使一個非常樂善好施的善人,每天布施的食物有幾十幾百公里那麼長,但其果報還不及供養一個好福田區區一勺飯的幾千萬分之一!

 

清淨行道的出家人對他人的供養與護持是受之坦然,毋須向施者言謝,不是感激涕零,也非阿諛奉承,而是努力淨化內心,精進修習戒定慧,成就聖道聖果與涅槃,這才是佛陀要出家人踐行的任務來給予廣大的布施者帶來最好的回報與感恩。於此,有些佛子在供養後還會感謝出家人給他們供養的機會呢!

 

出家人托缽的過程是保持佛陀所讚許的聖沉默。為了給施者們的布施帶來最好的回報和真惠,出家人盡量秉持內心高度的正念與醒覺。無論在行走或等待供養時經常保持眼垂低視,諸根收攝,守護禪修業處,不東張西望,盡可不抬頭仰視施者樣貌。他們不會來到諸宅門前語笑寒喧,也不會向施者表達任何謝辭。抱著一顆悲憫的心,出家人托缽的夙願也是讓施者有機會為自己未來的幸福耕耘,出家人在標誌著的是走上門的福田。然而,出家人恭敬與隨喜地接受他人施捨後,內心會默默兼專注地祝福施者,或者對施者散發慈心。一些出家人則會或在心里或口頭上給予施者短短幾句​​的巴利語祝福,祝願那些深深寐息在他們心田的善種早日生根發芽,為他們的未來帶來滿家的吉祥果。

 

《法句經》的第49偈,佛陀說:

Yathā pi bhamaro puppha

 

vaṇṇagandha ahehaya

 

paleti rasamādāya

 

eva gāme munī care.

 

智者進入村落時,就像蜜蜂入花叢,

 

只知採蜜,不傷害花卉和色香。( 偈49)

 

蜜蜂在採花蜜時,不損壞花朵的顏色與芬香,並在採蜜的過程中幫助植物的繁殖;同樣地,那些沉默的出家人到村里挨家沿戶托缽,他只是接受來自各戶人家的一點點布施,而且是出自他們自願與恭敬的施捨,卻不傷害任何眾生,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剝削或遭遇任何不便。出家人的到來不傷害村民的信仰、慷慨和財富,反之在托缽的過程中,眾生都有機會造善業,讓他們的心流留下幸福快樂的種子,即使是窮人區區一湯匙的白飯,出家人也會像青青幼苗一樣小心呵護,通過修煉的功德與護持他們修行的人們分享,讓他們在今世與未來世能夠獲取更多的功德與幸福。

 

出家人托缽所利益到的眾生不只是人,還包括了天人與畜生。即使一路上有狗對托缽的出家人生起歡喜心,宛如牠們對待其主人的心境一樣,就已經能夠給牠未來的輪迴路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們現在能夠對佛法生起信心,也許是在遠久的輪迴我們做畜生時也曾經對那些沉默的聖賢生起好感,那滄海一栗的小善種成熟所演變的舜恩,經歷了那麼多萬億年般漫長又環環緊扣的繁衍,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托缽的出家人宛似一塊「走動的福田」,因此,許多有智慧的人們懂得把握機會在無上的福田耕耘播種,藉此善行累積福德與菩提道上的資糧,給自己長運的未來種下幸福與快樂的種子。同時,也可以藉此供養僧團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無量無邊的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