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   

 

  

根據上座部佛教,我們是佛陀的弟子,現在還能遇到正法,就應該依照佛陀的教法禪修。我們最起碼要在今生證得初果,這樣才能夠拿到生死輪迴的保險。爲甚麼呢?

 

證初果,巴利語sotàpanna。sotà意思為流,àpanna為已經進入。所以,證初果者已經屬於聖者,他決定只會往上升,只會一生比一生投生到更殊勝的生命,最終完全斷盡煩惱,這就是佛陀在經藏中說的“決定趣向正覺”。因為初果聖者已經證入聖者之流,絕不會再墮落惡趣,所以叫做“不退墮法”,即決定不再墮入三惡道,不會再投生為餓鬼、畜生、地獄、阿。也就是說,遇到正法最好是在今生證得初果,所以要依照佛陀的教法來修行,依照戒、定、慧三學來修行!

 

 不過,退而求其次,還有後路。我們不要認為現在不能修行或者不能在今生精進修行而自暴自棄。佛教有一句話說:“只要目標正確,修行方法正確,沒有任何的精進會白費!”因為我們知道現在走的這條路通向哪裡,只要朝著那個方向走,走多少算多少,可以肯定的是越走越近涅槃目標。所以,我們依照佛陀教導的戒、定、慧三學來禪修,每天禪修,並發願早日斷盡煩惱、證悟涅槃,這個就是巴拉密。

 

 巴拉密是甚麼意思呢?巴拉密是巴利語pàramã的直接音譯。它就好像我們所說的資本,佛教叫“資糧”,特別指的是解脫的資糧、菩提的資糧。甚麼是菩提呢?就是覺悟。巴拉密是導向證悟涅槃、導向究竟解脫的資本、本錢。我們佈施、持戒、禪修、聽聞佛法、學習佛法、修行止觀並發願將所做的這些善業成為證悟涅槃的助緣,就是巴拉密。

 如果做善事的目的只是為了投生天界或者下一世再做人或者願我佈施能帶來大財富,這樣的善業夾雜著貪,夾雜著煩惱,不是巴拉密。如果我們發願:“願我佈施、持戒、聽聞佛法、禪修的功德,成為證悟涅槃的助緣!”涅槃是捨離貪、瞋、癡,不夾雜任何的貪、瞋、癡。所做的善行不和無明、渴愛相應,不給煩惱污染,這就叫巴拉密,這就是修行的道資糧。

這些修行的本錢可以一點一滴累積,只要是朝向解脫,我們所做的這些善業都不會白費。最怕的是我們知難而退或者跌倒了自己不肯爬起來。所以不用擔心,只要朝著正確的目標一點一滴的累積巴拉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有了明確的方向,有了正確的方法,剩下的就是我們的精進了!

 

根據《經藏 經集 犀牛角經》的義註中說,巴拉密帶來的利益是不會投生至以下十八處:

1、天生瞎眼,

2、天生耳聾;

3、生為瘋子,

4、生為啞吧,

5、天生殘廢,

6、生為野人,

7、生於女奴之胎,

8、生為頑固邪信者,

9、生為變性人,

10、造五逆惡業者,

11、麻瘋病患者,

12、小於鵪鶉,

13、生為「饑渴餓鬼」、「燒渴餓鬼」

14、生於阿鼻地獄與「世界中間地獄」,

15、生為他化自在天魔王,

16、生於無想天界與淨居天,

17、生於無色天,

18、生往他方世界。

此外,菩薩無論投生到哪裡,他都不會感到極端的痛苦,皆能獲得長壽、相貌美好、出身高貴、具有財勢、言語可信、有大威神力等,這些都是巴拉密帶來的利益。

圓滿巴拉密所成就的果報是以阿拉漢道智與一切知智為首的無量佛陀素質,即證悟佛果。佛陀的素質包括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光八十腕尺,以色身為根基而具足的十力智、四無畏智、六不共智和十八不共法等無量素質的法身。總之,佛陀的一切美德素質皆是巴拉密之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