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佛陀的弟子,我們除了要學習和實踐佛陀

的教導以外,也需要學習佛陀如何面對和處理惡報。佛弟子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惡業成熟所帶來的果報呢?

在不善業成熟並遭受惡報時,我們應當相信業果法則。佛陀在《增支部·五集》裡強調,如果一個在家弟子在經受惡報的時候,去相信占卜、算卦、算命、風水、驅邪、祈禱、祭祀等,這不是合格的佛弟子,而是下賤、低劣、污穢的佛弟子。(A.5.175)

佛弟子在遭受惡報時,應當相信因果,思惟業果法則並接受它。這是佛弟子應有的態度。

佛陀在面對惡報的時候,例如:被少女金佳誹謗時,他用沉默去化解;在受那喇笈利象攻擊時,用慈愛去調伏。許多時候,面對、正視、接受也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佛陀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ßYattha adhikaraõaü uppannaü, tattheva tasmiü våpasante.û問題在哪裡發生,就要在那裡解決。(Dhp.A.21)

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在哪裡發生,就要在那裡解決,逃避、抱怨、不滿、憤怒並無濟於事。今天之所以會遭受這樣那樣的麻煩、委屈、不公、痛苦,都是由於過去所造作的惡業成熟招致來的,當年勇敢的造作惡業,為何今天在它產生結果時卻不敢承擔呢?人生並非一帆風順,難免會有起起落落,在遭受別人誹謗、歪曲、誣陷、污辱、傷害的時候,要學會用廣大的心量來承擔。只有正視它、接受它,才有可能把問題解決。我們作為佛弟子,作為修行人,不應該因為人我是非而把自己搞到焦頭爛額。眼睛、嘴巴長在別人的臉上,只要自己所做的事問心無愧,就不應該在乎他人怎麼看、怎麼說。

有一次,佛陀在大街遭到許多人的誣衊和辱罵時這樣說:ßAhaüânanda, saïgàmaü otiõõahatthisadiso, saïgàmaü otiõõahatthino hi catåhi disàhi àgate sare sahituü bhàro, tatheva bahåhi dussãlehi kathitakathànaü sahanaü nàma mayhaü bhàro.û阿難,我就像在戰場上發情的大象一樣。戰場上發情的大象能夠忍耐、承受來自四方的箭,如此承受來自許多無道德者的各種流言蜚語乃是我的責任。

接著又說了這首偈頌:ßAhaü nàgova saïgàme, càpato patitaü saraü;Ativàkyaütitikkhissaü, dussãlo hi bahujjano.û如象在戰場,忍受弓箭射,我也忍誹謗,無德人多數。(Dhp.320)

佛陀很清楚,只要他在人世間弘法,出來度人,必然會遭到來自各方的流言蜚語、誹謗、污蔑等等。然而,就像在戰場上發情的大象,即使從四面八方不斷射來無數的箭,它仍然能夠忍受著並繼續衝鋒陷陣。既然佛陀決定出來弘法利生,也就隨時準備好承受來自各種人對他的誹謗、污蔑。畢竟在這個人世間,沒有道德的人還是占大多數。

只要生活在這個人世間,只要與人打交道,就不可避免會遭遇各種榮辱得失、人我是非。我們要學會承擔,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都要承擔。就如佛陀在《中部·大教誨拉胡叻經》裡教導,要像大地一樣,不管人們把糞便、膿血、垃圾、穢物丟棄在大地上,大地都能夠接受、能夠承受,如如不動並不會因此而感到厭惡、憤怒。(M.2.119)

我們要學習大地的承擔,要勇於承擔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成熟而招感的果報。

當然,佛弟子在對待不善果報時,除了要學會承擔之外,還要學會忍耐與等待。根據佛教的無常規律,善業、惡業皆由心所生、依身、語、意而造作,禍福苦樂也由身心來體驗,所有這些因果現象都屬於因緣和合之法,都屬於有為法,它們只是一個過程,都是無常的。無論善業或惡業,一旦造下即刻滅去,都是無常的;而任何由無常之業所招感的善報或惡報,也必然會有消盡的一天。

當一種業報慢慢的消盡時,就會被另一種獲得機會成熟的業報所替代。業是無常的,果報也是無常的。如此,沒有永恆的天堂,也沒有永久的地獄;沒有長久的享樂,也沒有無盡的受苦。

所以,身為佛弟子,要學會享樂超然,受苦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我們要從這些經典的教導中,學習佛陀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所遭受的各種不善果報,相信因果,思惟業果法則,敢於承擔,不怨天尤人。我們無法逃避惡業的成熟,但卻可以通過沉默、忍耐、慈愛、智慧來解決它。只要這樣,才能把問題慢慢的化解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