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2DjHvgsnI8KJjSsziXXb8QpXa_!!3439861020.png

當時佛陀繼續開示大空之修習:

「誠然,阿難,若說樂於群體、取樂於群體、把自己投入樂於群體、樂於社群、取樂於社群、歡喜社群的比庫能夠安住於暫時性與可喜的(色界及無色界)心解脫(rupavacara and arupavacaracetovimutti),或安住於永恆與不可動搖的(出世間)心解脫(lokuttara-cetovimutti),那是不可能的。然而,若比庫獨居、遠離社群,他能夠安住於暫時性與可喜的(色界及無色界)心解脫,或安住於永恆與不可動搖的(出世間)心解脫,這是可預料之事。」

於此,義註書解釋:「暫時」是指在任何時刻進入安止定皆能(暫時)脫離煩惱;心解脫是指色界與無色界心解脫(即:色禪與無色禪)。

於《無礙解道》(236)中提到:‘Cattari ca jhanani catasso ca arupasamapattiyo, ayamsamayiko vimokkho.’──「四色禪與四無色定是暫時性解脫。」為何?當比庫入於禪那時,無論是色禪或無色禪,其煩惱皆只在安住於禪那時暫停。當他從禪那出定後,煩惱還是能因其對各種目標的不如理作意(ayoniso-manasikara)而生起。在禪那裡,他只覺知禪那的目標,如:地遍。若他能夠穩定地專注於該目標,由於他那既深且強而有力的禪支對抗煩惱,諸煩惱即沒有機會生起。這些即是暫時性解脫(samayika-kanta cetovimutti)。

(對於)永恆與不可動搖的心解脫(asamayikaakuppa cetovimutti):這並不是暫時性解脫煩惱,而是永恆的出世間 心解脫。經中提到:‘Cattaro ca ariyamagga cattari ca samabbaphalani, ayam asamayiko vimokkho.’──「四聖道與四沙門果是永恆的解脫。」

不可動搖(akuppa):甚麼是不可動搖?不可動搖是指不會受到煩惱動搖或影響。

至此所說的是甚麼?樂於群體及受到社群之結束縛的比庫不能證得世間或出世間的特別素質;遠離社群及樂於獨處的比庫則能證得。即如慧觀菩薩(Bodhisatta Vipassi)的例子,在出家後的首七年,當他還是受到八萬四千出家人圍繞著時,他無法證得獨特的一切知智;但在遠離社群及樂於獨處之下,他得以在七天之內攀上菩提之高峰,證得了獨特的一切知智。我們的菩薩也是如此,在出家後的首六年他與五沙門一起遊方,而無法證得獨特的一切知智;但在他們離他而去之後,通過樂於獨處之下,他得以攀上菩提之高峰,證得了獨特的一切知智。

隨後,佛陀繼續開示:「阿難,我沒有看到任何一種變易的色法不會導致貪戀及耽樂於它的人感到愁、悲、苦、憂、惱。」

該段話的含意是: 在指出樂於群體者無法成就特別的素質之後,佛陀說「阿難,我沒有看到等等」,以便指出其錯何在。在此,稱為色的身體是由許多微小粒子或色聚組成。若比庫有系統地辨識它們,他就會看到它們裡面的究竟色法(paramattha-rupa)。它們生滅得非常迅速,一旦生起就即刻滅盡;所以它們是無常的。若人不能以智照見這本質,他即會因貪欲而取樂於色。若他如此作為,他即會因色變易而感到愁、悲、苦、憂、惱。所以佛陀說:「我沒有看到任何一種變易的色法不會導致貪戀及耽樂於它的人感到愁、悲、苦、憂、惱。」如是,由於沙利子與摩咖藍那加入僧團成為佛弟子這項變易,所以(他們以前的師父)山加耶(Sabjaya)即感到愁、悲、苦、憂、惱。在家居士烏巴里(Upali)與佛陀討論佛法之後成為佛陀的弟子,這項變易也一樣地令(他以前的師父)那他子(Nathaputta)感到悲痛。當時的那他子是尼乾達教的創始人;烏巴里則是他的大弟子。有一天,烏巴里去問佛陀許多問題;佛陀很清晰地舉例回答,令他感到很滿意。而該段問答即名為《烏巴里經》。烏巴里在聽完該經後(即證得了初果聖者)成為佛陀的弟子。這是義註書的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