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2DjHvgsnI8KJjSsziXXb8QpXa_!!3439861020.png

在《大空經》裡,佛陀又說:「阿難,有此五欲之絃。是那五個?眼所識知的顏色,是所望、所欲、可喜、可愛、與欲樂有關及能誘發貪欲。耳所識知的聲……鼻所識知的香……舌所識知的味……身所識知的觸,是所望、所欲、可喜、可愛、與欲樂有關及能誘發貪欲。這些是五欲之絃。」

至此,佛陀已指出了達至證悟初果聖者道和一來聖者道的修行方法。如今他再指出欲證悟不來聖者道所應有的觀智,以達到斷除欲欲,即對欲樂之貪欲。

於經藏中,佛陀說:「於此,比庫應當時常如此省察自心:『我的心是否有在某些時候對五欲之絃感到動搖?』若如此省察時,他覺知:『我的心的確有時候會對五欲之絃感到動搖。』因此,他明瞭:『我還未斷除追求五欲之絃的貪欲。』如是,他對該事擁有完全的明覺。但若在省察之下,他覺知:『我的心不會在任何時候對五欲之絃感到動搖。』因此,他明瞭:『我已斷除了追求五欲之絃的貪欲。』如是,他對該事擁有完全的明覺。」

於此,「他對該事擁有完全的明覺」是指已通過覺知成就業處而獲得的明覺。這是因為當他如此省察:『我是否已斷除了追求五欲之絃的貪欲?』的時候,若他覺知還未斷除它們,他即會致力精進,而通過不來聖者道斷除它們。於是,當他從隨聖道之後生起的聖果出定,在省察之下,他覺知已斷除了它們。所以說,他對該事擁有完全的明覺。

應如何辦到這點?你應當辨識名法、色法及它們的因。隨後再如前述般照見它們的無常、苦、無我相,進而輪流地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這即是觀禪。你應以同樣的方法觀照過去與未來(的行法)。你應一時觀過去、一時觀未來、一時觀現在、一時觀內、一時觀外。當五根成熟時,你就可能證得不來聖者道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