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之道》的複註說現在可通過十種方式培育定力。178你應辨識四界:
1)以次第(anupubbato):即佛陀教導的次第──地、水、火、風。
2)不太快(nàtisãghato):如果辨識四界太快,你將無法清晰地見到它們。
3)不太慢(nàtisaõikato):如果辨識四界太慢,你將無法完成修習。
4)除去散亂(vikkhepapañibàhanato):只把心維持在禪修業處即四界之上,不讓它散亂。
5)超越概念(paõõattisamatikkamanato):不應只是心念“地、水、火、風”,而應注意這些概念所代表的實際含義──硬、粗、重、軟、滑、輕、流動、黏結、熱、冷、支持和推動。
6)捨棄不清晰的(anupaññhàna mu¤canato):一旦能夠辨識所有十二個特相,你便可以暫時捨棄不清晰的特相,除非這樣做會導致諸界失衡而產生疼痛或緊繃。同時,對於四界的每一界,你至少需要保留一個特相,不能只是辨識三界、兩界或一界。當然,如果所有十二特相都清晰,最好是不要捨棄任何一個。
7)辨識特相(lakkhaõato):剛開始禪修而每一界的特相還不清晰時,你也可以專注各界的作用和現起。179然而,當定力提升時,你只應專注於自性相(sabhàva lakkhaõa):地界的硬和粗,水界的流動和黏結,火界的熱和冷,以及風界的支持。
在此階段,你將只見到四界,而不再視之為“人” 或“自我”。
複註進一步建議按照三篇經典來培育定力:
8)《增上心經Adhicitta sutta》
9)《清涼經Sãtibhàva sutta》
10)《覺支經Bojjhaïga sutta》180
佛陀在這三篇經中教導平衡五根(indriya):信、精進、念、定、慧,以及平衡七覺支(bojjhaïga):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和捨。對此,我們已在第一講中討論過了。181
178<四界差別的修習>(Catudhàtuvavatthànabhàvanà)(Vm.ò.308)
179地界的特相(自性):(1)硬、(2)軟、(3)粗、(4)滑、(5)重、(6)輕;作用:(作為俱生色法的)立足處;現起:接受(同一粒色聚中的俱生色法)。
水界的特相:(7)流動;作用:增長俱生色法;現起:(8)黏著俱生色法[在此,有時特相與現起被視為是一樣的]。
火界的特相:(9)熱/(10)冷;作用:體溫/老/消化/發燒/成熟;現起:提供柔軟(如同把生的食材煮成食物)。
風界的特相:(11)支持;作用:(12) 運動/推動;現起:帶動色法。(見《大教誨拉胡喇經Mahàràhulovàda sutta》(M.2.114-7),以及《四界差別的修習Catudhàtuvavatthàna- bhàvanà》(Vm.350))
180 8)《增上心經》,亦名《相經Nimitta sutta》(A.3.103);9)《清涼經》(A.6.85);10)《覺支經》,亦名《火經Aggi sutta》(S.5.194-5)。
181關於平衡五根,見p.74及隨後內容;關於平衡七覺支,見p.79及隨後內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