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妄想的方法
如何去除妄想呢?下面介紹八種方法:
一、減少外緣
外緣是滋生妄想的誘因。人在生活中經常 會有各種各樣的外緣,有些人特別愛攀緣交際、愛說話閒聊,一天到晚嘰嘰喳喳。這種人即使沒有和他人說話,也會打開手機看看新聞,用電話、微信聊天等。心一直都在抓取各種外緣,經常處於散亂不安的狀態,禪坐時心能安定下來嗎?各種資訊、諸多外緣是滋育妄想的營養,一方面希望禪坐時沒有妄想,一方面卻源源不斷地供給它營養,妄想何時才能去除呢?所以,想要在禪坐時少妄想甚至沒有妄想,要做到少外緣。除此之外,還要學會止語,不要說話。特別是當定力培養到某個階段,開始提升但卻尚未完全穩固時,說話對禪修的影響非常大。想要讓自己的定力變得平穩、持久,不被妄想中斷,就必須止語,不要說話,謝絕交際。
二、正念正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心經常紛紛擾擾、胡思亂想而不去調伏,想要在禪坐時心平如水,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試想想,我們現在每天禪坐多少個小時?即使一天五坐都坐滿,算8個小時,除了7個小時睡覺,剩下的9個小時也都還是散亂的狀態。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妄想,這樣的禪修會有效果嗎?所以,有必要把非禪坐時段的心也好好地進行管理、調伏。如何管理?用正念正知,回歸到當下的身心,避免習慣性的散亂。平時的正念正知培育得好,禪坐時心才能更容易專注禪修目標。
三、經行
要多經行、習慣經行。經行是在一條直線的道路上來回行走。經行不能像平時那樣散漫地行走,經行時心要專注在特定的目標上,比如散播慈愛,或專注其它業處。如果你是一名入出息念行者,在經行時需持續專注自己的呼吸。到了禪坐時段,從經行道下來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去,繼續專注經行時所專注的呼吸。如此,你會發現改變的只是身體的姿勢,而心專注的目標卻沒有改變。經常經行,對禪坐有很大幫助。
同時,經行本身也是一種修行,也是培養正念正知的方法。由於經行是動態的,眼睛要微微睜開,所以它不如禪坐時那麼全神貫注。但經行是在固定的區間裡來回行走,比平常更加專心,比平時走路或做其它事情更不容易分神。所以,把介乎於禪坐和日常生活之間的經行做好,往上可以提升禪坐時的專注力,往下可以延伸為日常生活中的正念正知。
經行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與禪坐時的數息相當。數息是讓禪修者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持續地專注呼吸,例如:從一數到八或從一數到十,如果數完這個數是一分鐘,那麼在一分鐘之內能讓心持續地專注呼吸。而經行是讓禪修者在一個空間內持續地專注不要中斷,即從經行道的這一端走到那一端期間不讓心跑開, 然後從那一端再折回經行道的起點,也不讓心跑開。要反覆訓練從經行道這邊走到那邊的區間段心不跑開,從那邊走回這邊心也不跑開,接著再從這邊走到那邊再走回來,兩個區間段心都不跑開。如此通過經行,慢慢使專注力越來越持久、愈來愈持續而不會中斷。培養經行的習慣,在禪坐時心就更容易投入,更容易專注。同時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心也更容易保持正念正知。
四、平靜內心
每次坐下去準備禪修時,應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讓心擁有禪修的素質。假如平時都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沒有培養正念正知,又疏於經行,心經常處於散亂、波動、躁動的狀態,禪坐時雖然身體已經平穩、安定了,但是心仍然在起伏、波動,就不能很好地專注業處。所以,在專注業處前需要先清理自己的心。
例如:專注呼吸,呼吸總是自然、穩定、柔 和、單純的,如果心還是造作、散亂、僵硬、複雜的,這樣的心和呼吸是不相應的。由於不相應,在禪坐期間心就經常會跑開,離開業處。該怎麼辦呢?首先要調心,而不是調息。因為呼吸本身是自然、平靜、單純的,我們不需要調呼吸,呼吸自始至終都不需要調,需要調整的是心。要把造作的心調整到像呼吸一樣自然,把散亂的心調整到像呼吸一樣平穩,把僵硬的心調整到像呼吸一樣柔和,把複雜的心調整到像呼吸一樣單純。呼吸一直都在鼻頭人中這一帶,自己不會跑,會跑的是我們的心。
如果禪坐時還是心不安定,還是想東想西、琢磨事情、思慮過多,就必須把那些思慮當成垃圾一樣清理出去。猶如床單、被子、枕頭很髒,想要睡得舒服需先清洗;房間裡有很多垃圾、灰塵,想要住得舒服要先打掃;身體出汗黏糊糊的,想要清爽得先洗澡。心也是這樣,想法太多,心事太多,思慮太多,不管修哪個業處都不相應。所以,先要把內心的垃圾清理掉,等到心平靜了,沒甚麼掛礙了,再去專注業處就很容易相應。
五、修習慈心
如果感覺心很僵硬、很難平靜,或者悶悶不樂,那麼可先修習慈心或佛隨念,讓心具有禪修的素質。修慈心可以讓心快樂、柔和,修佛隨念可以讓心歡喜、寧靜。用所有禪修者都可以修的一切處業處(sabbaññhaka kammaññhàna), 把心的素質培養、調動起來,使心變得歡喜、快樂、柔和、平靜,再用“換所緣不換心”的方法專注根本業處。如何“換所緣不換心”呢? 比如你是一名入出息念行者,在禪坐時先修習 慈心、散播慈愛,等心變得歡喜、平靜、柔和, 擁有這些禪修素質後,再用歡喜、平靜、柔和的心專注呼吸。如此,你的所緣從原來散播慈 愛的對象轉換為呼吸,但是你的心仍然是歡喜、平靜、柔和的。這樣就很容易投入禪修的根本業處,專注所緣。
六、數息
這是對修入出息念的禪修者來說的。數息的目的是去除妄想,如果心可以持續地專注呼吸,就不需要數息。如果很難持續專注,心一會兒就跑了,可採用數息的方法,甚至整座、整天地數息。
數息的方法是從一數到八或者從一數到十,決意在這個時間段內心不要離開所緣。數到八,意即提醒我們在培養八支聖道;數到十,意即提醒我們在培養十巴拉密。不管選哪一個數,選定了就不要隨便改。不過要注意,所選的數不要少於五,也不要超過十,否則起不到數息的作用。為甚麼呢?如果少於五,數息的時間太短,心容易煩燥;如果超過十,數息的時間太長,心過於放鬆而容易走神。因此,數息的作用是讓心在一個適當的時間段內持續地專注呼吸。
同時,數息時要保證專注力的持續性,不要中斷。如果心在數息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跑掉,離開所緣了,你卻還在繼續數,也不知道數到第幾的時候跑掉,這個時候要趕緊把心拉回來,再重新從一開始數起。要保證從一數到八或十這個時間段內心不跑開,才能起到數息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數位單元轉換的時候,心很容易找到縫隙跑掉。例如:從一數到十,數完十後又開始數一的時候,心容易放鬆,妄想會趁機插進來,心可能不知不覺就跑掉了。所以在數位單元結束之後重新開始一個單元期間,要用正念保護,讓心平穩過渡到下一個單元,保證能持續專注。當你能持續專注呼吸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妄想幾乎不生起,這時可以放棄數息,讓心更投入地專注呼吸。如果心始終都不平靜,妄想時不時會來訪,時不時會干擾,就要整座整座地數息。
七、平衡諸根
經常會妄想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心對禪修目標不感興趣,這就需要培養喜覺支,讓心對禪修目標培養感情。人都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不需要別人催,自己都會一直主動去做。好像很多人喜歡追電視劇一樣,一集接一集地看,整夜不睡覺都行。有些人喜歡打電玩,整天整夜打下去都不覺得睏。為甚麼呢?心對目標有興趣。而呼吸一直都是一出一進的那麼單一,心很容易感覺單調、枯燥、無聊,很容易離開單一的目標,去抓取感興趣的事情。這時要培養感情,提升喜覺支,讓心對呼吸有感情、有興趣,要愛呼吸。
提升喜覺支的方法很多。例如:思惟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性,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你可以嘗試憋氣,不讓呼吸從鼻孔出來,也不讓它從嘴裡出來,看你能憋多久?另外,可思惟入出息念是佛陀的教導,我們都很恭敬佛陀,而佛陀說過對他最好的恭敬是實踐他的教導,那麼專注呼吸就是在實踐佛陀的教導。入出息念業處不僅是佛陀教導的,也是佛陀本人修行的方法,專注呼吸就是在恭敬佛陀,也是在恭敬法、恭敬僧、恭敬導師,也是在恭敬我們的缽食,恭敬供養我們的施主。如此思惟,也是在培養感恩心。有了恭敬心、感恩心,心也會變得柔軟。
擁有這些禪修素質,就能激發精進,培養精進心。精進心提升起來,心充滿活力,就不會感到乏味、枯燥、沉悶。在精進的策勵和正念的保護下,心就能持續地投入到呼吸中去。
八、瞭解妄想
請不要為一時不能完全地去除妄想而感到沮喪,因為妄想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有沒有人敢說自己從來沒有妄想,或者很少妄想? 我們的妄想從甚麼時候開始的?是從娘胎裡開始的。我們在還沒有見到外面世界的時候, 就已經開始有妄想了。也不要認為只是從娘胎裡才開始有妄想,過去世早就有妄想了,輪迴以來一直都有妄想!可以說,我們的妄想幾乎從來沒有間斷過,它並非僅僅伴隨我們這一期生命,而是在漫長的輪迴中一直都伴隨著。現在想要在幾座禪坐中就去除它,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那麼多的煩惱和禪修障蓋中,妄想是最難去除的。那麼,甚麼時候才能徹底斷除妄想呢?證悟阿拉漢的時候!在證悟阿拉漢聖道那一刹那,才徹底斷除妄想。所以,對妄想要有正確的認識,它的確很難斷除,不要為一時無法完全去除它而感到沮喪、懊惱。不過, 儘管很難去除,卻不等於不能去除。我相信很多定力已經培養起來的禪修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剛開始禪坐的時候可能會想:就這麼枯坐著,坐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 一天、兩天、半個月,甚麼都不想,豈不是無聊死嗎?但是當定力培養起來以後,竟然可以輕鬆坐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甚至更久,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好像也沒多少妄想。這說明當定力培養起來後,由於心的力量、心的專注,妄想自然很少生起,心就能持續地專注業處,甚至可以入定。在入定期間妄想不會生起,這證明妄想是可以被鎮伏,甚至可以被去除的。
對治妄想,不應把心放在妄想上。有些禪修者決意不生起妄想,一旦妄想生起,他就去數妄想,數一座中到底生起多少次妄想。這是在專注業處還是專注妄想呢?禪修必須把心投入到業處中,假如太在乎妄想,心反而容易偏離業處,這不是在培養定力,而是在留意妄想。心越不去理會妄想,妄想就會越來越少。
以上是去除妄想的八種方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