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這種觀智之力被培育起來(通過辨識過去世的因與果),你便能夠以同樣的方法辨識未來世的因與果。

你將見到仍可能發生變化的未來,它是過去因和現在因兩者的果報,你正在進行的禪修也是這些因之一。317要辨識未來,應先從辨識現在的名色法開始,然後看向未來,直至今生死亡之時。那時,業、業相或趣相將由於今生所造的某種業的力量而呈現。於是,你將能辨識到在未來世產生的結生名色法(pañisandhi-nàmaråpa)。318

必須盡可能地辨識許多未來世,直至無明無餘滅盡之時,這發生於證悟阿拉漢道(arahattamagga),亦即你親自證悟阿拉漢之時。接著你應繼續辨識未來,直至見到五蘊(即名色)滅盡無餘,即阿拉漢生命的結束,你般涅槃之時。如此,你將能見到由於無明滅盡,名色法滅盡。你將見到諸法(dhamma)的完全滅盡,再無來生。

用這種方法辨識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五蘊,以及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即是我們所稱的第五法,這是沙利子尊者教導的。完成辨識後,你可以學習佛陀所教導的第一法。

3a: 生死流中的319

(一期生命)

非阿拉

(下一期生命)

非阿拉

(最後一生)

阿拉聖者

×

果×

×

-色× 六× 觸×

受×

生×

.死×

▶▶▶▶320 ▶▶321

▶▶▶▶        ▶▶

▶▶▶▶        因×322

 

▶▶

▶▶

明×

行×

-

▶▶

-色六

▶▶

-色六

▶▶ ×

 

▶▶       

▶▶      

取×

有×

.▶▶

.▶▶

.▶▶

 

317關於未來如何能變化,見p.52及隨後內容。

318生(jàti)是諸蘊,亦即名色的顯現。詳見《清淨之道·說慧地品Pa¤¤àbhåminiddesa》(Vm.641)。

319佛陀以兩種方式教導: 通俗教說(vohàradesanà) 和勝義教說(paramatthadesanà)。在緣起十二支中,生與老死屬於通俗教說,它們相當勝義教說的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支。例如佛陀在《第一有經Pañhamabhava sutta》中曾教導生死流轉的過程:“阿難,欲界果報與業不存在,欲有是否能顯現?……色界果報與業不存在,色有是否能顯現?無色界果報與業不存在,無色有是否能顯現?”

(“不能,尊者。”)“如是,阿難,業為田地,識是種子,愛是水分,為無明障蓋的有情,被愛縛結於下界(欲界)、中界(色界)和上界(無色界)而識住立(vi¤¤àõam patiññhita§)。如此於未來生起再有。”(A.3.77)

320非阿拉漢與阿拉漢兩者生命中的果報:過去世的業行造成當世結生心以及隨後心識的生起,同時生起了名色、六處、觸和受。佛陀在《大因緣經》(Mahànidàna sutta)中解釋,在一期生命中,只能追溯到結生時名色與識的生起:“此生能被辨識的最遠發生的輪轉, 即是名色與識一起互相作為緣而轉起。”(D.2.116)

321非阿拉漢生命之因:非阿拉漢擁有無明,因此,有受就有愛與取, 並產生了生命的業力,即業行,意即他們死後即會生起結生心。

322阿拉漢生命之因:因為已經沒有無明,所以也沒有愛與取,意即沒有導致未來生命的業力──業行,這意味著他們死後不再生起結生心。在那時之前,五種果仍在運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