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譯自英文本ßKnowing and Seeingû 是西元1998 4 17 日至 6 16 日緬甸帕奧西亞多(Ven. Pa-Auk Tawya Sayadaw)1在臺灣新竹縣壹同寺指導止觀禪修營期間的開示與問答。在該次禪修營期間,帕奧西亞多的華人弟子將西亞多的講稿和問與答事先翻譯成中文, 隨後編集成書,名為《如實知見》並在臺灣出版。1999 年,該書的第二版在中國廣東省印行流通,2000 5 月又在臺灣印行了第三版。

近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學習和實踐南傳上座部佛教止觀禪法,而該書英文版的內容不斷增刪修訂,將近二十年前翻譯流通的中文版《如實知見》也越來越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禪修愛好者的需求。為此,筆者在帕奧西亞多的慈悲授權之下,根據 2010 年該書英文版的第四版(Fourth Revised Edition)做了整體性的重新翻譯,這就是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親知實見》。

1 西亞多,緬語sayadaw的音譯,意為尊貴的老師,是緬甸人對德高望重的大長老或寺院住持的尊稱。有人把帕奧西亞多叫做奧禪師,但在緬語中,西亞多禪師(kammathan saya)是兩種不同的稱呼,有些西亞多(大長老不一定是禪師,有些禪師(例:教禪的尼師)也未必是西亞多。──中譯註

本次對此書進行中文重新翻譯,書名之所以不再沿用舊譯的如實知見,乃因知見一詞若作名詞解,在漢傳佛教的語境中略含貶義,謂知見依自己之思慮分別而立之見解。與智慧有別,智慧乃般若之無分別智,為離思慮分別之心識。《佛學大辭典》比如禪宗所說的落知見云云。本書英文原名為ßKnowing and Seeingû,意謂通過強有力的禪那為基礎而培育起來的慧眼,親自瞭知(knowing)和如實照見(seeing)究竟名色法及其因緣的自性相(各別特徵),以及無常、苦、無我的共相共同本質),並通過這種親知實見,斷除煩惱、證悟涅槃。因此,我們把本書名譯為親知實見 佛陀在《增支部·二集》中說,文句語言的錯誤(Dunnikkhittassa padabya¤janassa)和義理的誤解(atthopidunnayo),此二法將會導致正法混亂、隱沒。(A.2.20) 書內容介紹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傳統的止觀禪法,其作者是傳統的上座部大長老,而中譯者也都是上座部佛弟子,因此,本書對上座部佛教的某些專有名詞,也將根據上座部傳統而採用巴厘語音譯。例如:巴利語 bhikkhu 音譯為比庫pàtimokkha 音譯為巴帝摩卡arahant 音譯為阿拉漢等等,而不使用讀音和釋義皆與漢地佛教傳統不盡相同的比丘(bhikùu)波羅提木叉(pràtimokùa)阿羅漢(arhant)等。當然,我們使用比丘尼時,則是指中國大陸、臺灣、韓國、日本、越南等地的漢傳大乘佛教僧尼。

翻譯此書經過多人之手。2011 年,聖行(Ariyàcàra) 賢友首先答應了翻譯該書的任務,他根據該書的 2000 年中文第三版校譯了該書的主體部分。隨後,筆者接過文稿,對其中的前面三講進行重新校對翻譯。2013 年初,筆者由於在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法樂禪修園指導止觀禪修營、準備法住禪林建設和結界等原因,該文稿不得不被擱置,並由持法(Dhammadhara)賢友接過審校和重譯的任務。持法賢友重新翻譯了全書的文字內容,並進行過兩遍校對。

聖行和持法兩位賢友都是英文專業畢業的,他們的翻譯稿其實幾近完美。然而,為了保持筆者一向注重直譯的風格,以及和之前已經出版流通的上座部系列書籍的文字表達風格保持一致,於是,筆者從 2014 年開始, 利用在法住禪林教學的空餘時間,陸續對上述兩位賢友的譯稿進行通篇的校對。對書中凡引述巴利經典的部分,皆查對巴利原文並直接依巴利語進行翻譯。僅管本書經多人之手,花了多年的時間,但瑕疵和不足之處仍然是在所難免的。若由於筆者的錯解或疏忽,導致本書中存在有無法很好地表達帕奧西亞多原意的內容或表達方式,筆者願意承擔其責任,並請求讀者和禪修者的原諒!

感恩帕奧西亞多慈悲授權翻譯本書,感謝聖行和持法二位賢友的細心翻譯,感謝新加坡的伊慧玲、湯建仁和蕭清玉賢友細心地校對中英文、查找相關巴厘語原典,並多次請示帕奧西亞多,改正了英文第四版中的多處錯漏;感謝黃旦霞、巴利等賢友負責本書的排版校對工作,感謝所有助成本書編譯、印行、流通的人,願大家早日獲得正法的清涼,早日解脫一切苦!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Mahinda) 序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法住禪林2016-10-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