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面講到未生怨王子在迭瓦達答的教唆之下篡奪了王位並把自己的親生父親活活殺死。迭瓦達答幾次殺佛不成,於是提出五條邪法邪律,導致比庫僧團的分裂。這些都是發生在佛陀72歲前後的事。作惡多端的迭瓦達答死後墮入無間地獄,那殺父篡位的未生怨王後來又怎麼樣呢?這篇《沙門果經》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拉開了序幕。

讓我們來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跋嘎瓦住在王捨城基瓦王子育的芒果林,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庫僧一起。

 

 

“如是我聞”:巴利語evaü me sutaü,這是阿難尊者在第一次結集時所說的。evaü是這樣、如是,me是我,sutaü是聽聞。意思是我聽到的是這樣的,我從跋嘎瓦那裡聽來的是這麼樣的,即是指這一篇《沙門果經》。

“一時”:巴利語ekaü samayaüekaü是一,samayaü是時。有一次,有那麼一個時候。

“跋嘎瓦”:巴利bhagavà巴利聖典通常用Bhagavà佛陀,是佛陀最常用的德

Bhagavà有尊尊敬、功德殊勝、具祥瑞者(bhaga + vant = bhagavant)等多種含

義註釋說

跋嘎瓦即尊,世上的尊說為跋嘎瓦。又以一切功德殊勝故,是一切有情的尊,所以跋嘎瓦。”(D.A.1.1; M.A.1.1; S.A.1.1; A.A.1.1)

例如《大義釋

跋嘎瓦是尊敬的同義詞(Bhagavàti gàravàdhivacanaü)

或者bhagavà是由bhagavant組成,bhaga是吉祥的、祥瑞的,vant是擁有,意即具祥瑞者。

bhagavà含有多故采用音

不過,在印度,bhagavà也可以指其他宗教的導師。如耆那教(Jainism)稱其教主為“尊師大雄”(Bhagvan Mahàvãr),吠檀多大師商咖拉稱為“尊師商咖拉”(Bhagavàn øaükara)。婆羅門教-興都教有一篇著名的經典叫《薄伽梵歌》(Bhagavad gãtà)等等。

“住在王捨城”:王舍城(Ràjagaha),城市名,是當時馬嘎塔國(Magadha)的首都。因為它是曼塔度王(Mandhàtu)、大果文達(Mahàgovinda)婆羅門等所居住故,稱為王舍城。只有在佛陀住世時和轉輪王治世時,它才是城市,其他時間都是一片荒野並被亞卡所佔據,成為他們居住的叢林。

“基瓦王子育的芒果林”:“基瓦王子育”(Jãvaka komàrabhacca)是人名,他在這篇經文中擔任重要的角色,這裡就先講一下他的故事。

 

佛陀年輕時,在韋沙離(Vesàlã)城有一個很有名的妓女叫安拔巴莉(Ambapàlã)。這個妓女長得天姿國色,能歌善舞,眾人趨之若鶩,結果給當地經濟帶來了繁榮。

當時,馬嘎塔國賓比薩拉王聽了大臣們的建議,也在自己的國家裡找到一個名叫薩喇瓦帝(Sàlavatã)的漂亮女孩子,從小培養她唱歌、跳舞、各種技藝等並使她成為妓女,結果也給馬嘎塔國的經濟帶來繁榮。

後來,薩喇瓦帝懷孕了。薩喇瓦帝想:“我懷孕了,那些男人看到我大肚子將會不喜歡我。”於是她對傭人、奴婢說:“如果以後有男人找我,你就說我病了。”

於是,她躲起來,躲了九個月,後來生了一個男孩。她知道身為妓女如果生育過孩子,男人將對她不再感興趣,於是她對奴婢說:“你把這個嬰兒扔了。”婢女就把嬰兒扔到郊外。

那時,正好無畏王子(Abhaya Kumàra)出外經過棄嬰處。他看到天空有幾隻烏鴉在盤旋,於是對他的隨從說:“你們過去看看那是甚麼?為甚麼會有烏鴉在那邊盤旋?”

那些隨從過去看後,報告無畏王子:“主人,是小孩。”

無畏王子問:“是否還活著?”

隨從說:“是!還活著。”

於是,無畏王子把他撿起來,交給宮女餵養,並命名為Jãvaka Komàrabhacca

Jãvaka是“還有生命、還活著”的意思,Komàra是王子,bhacca是撫養、餵養。因為他由王子撿回來撫養,於是叫做“基瓦王子育”。

等基瓦長到少年時,他想,我怎麼從來不知道我的父親、母親是誰呢?於是去問無畏王子:“王子,我的父親是誰?我的母親又是誰?”

無畏王子說:“我也不知道你的父親是誰,你的母親是誰,我只是把你撿回來養的。”

當時,基瓦想:“既然我沒有父母,我生活在王宮裡,沒有一技之長是不適合的。”

於是,他沒有告訴無畏王子,不辭而別,到了西北印度的答咖西喇(Takkasilà)地方。答咖西喇位於現在的巴基斯坦境內,在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時候,那個地方是一個專門學習各種技巧、技藝的地方,手工業很發達。

基瓦到了答咖西喇,向一位名醫請求教他醫術。那位名醫收留了基瓦,並教他認識各種藥草。古印度的醫藥和中國的中藥類似,都是以草藥為主。如此,基瓦在答咖西喇學習了七年。

到了第七年,他想,現在我已經學了很多知識,已經學得很純熟了,如果一直學習下去是學無止境的。於是,他把這個想法報告了他的老師。他的老師說:“好吧,現在看你能不能出師。你拿個籃子,在答咖西喇方圓一由旬(大約方圓十幾千公尺)的地方去尋找,只要你看見有任何不能做藥的植物,就把它采下來放在籃子裡。”

基瓦提著這個籃子到答咖西喇周圍,一直走了一由旬的地方,結果卻沒有發現有任何的植物不能做藥。於是他回到老師身邊報告說:“老師,我走遍了答咖西喇方圓一由旬的地方,卻沒有發現任何一棵植物是不能做藥的。”

他的老師很高興地說:“很好!你學得很好!你現在可以出師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佛陀在世的時候,西元前6世紀印度的醫藥學已經很發達了,當時的醫生能用幾乎所有的植物入藥。

基瓦於是辭別了老師,往王舍城進發。他在途中醫治了很多人,一些長者之子在他手中得到了救治,也醫好一些疑難雜症,甚至用外科手術開腦顱。這些在《律藏·衣篇》(Cãvarakkhandhako)裡有記載。

後來,他回到自己的祖國馬嘎塔國,成為國王賓比薩拉的禦醫,除了專門為國王治病之外,也幫佛陀和比庫眾看病。

有一次,佛陀的身體充滿病素(kàyo dosàbhisanno),當時基瓦就給佛陀配藥讓他腹瀉,類似現在所說的幫佛陀排毒。他不想給佛陀直接服用太厲害的瀉藥,於是把不同的藥粉處理進三枝蓮花柄裡,分別請佛陀依次聞三枝蓮花柄。結果佛陀嗅第一枝蓮花柄後瀉了十次,嗅第二枝蓮花柄後又瀉了十次,在嗅第三枝蓮花柄並瀉了九次後,請佛陀洗一次熱水澡,然後再瀉一次,於是用這種方法調理好佛陀的病。

基瓦治好佛陀的病之後,又供養佛陀兩匹布。就在做隨喜開示結束時,他證得了初果——入流果。

當時他想:“我每天應該前去侍候佛陀兩、三次,但那竹林太遠了,我的芒果林園比較近,就讓我在這裡為跋嘎瓦建造住所。”

於是,他在自己的芒果林中建造了夜間住處、日間住處、洞窟、孤邸、帳篷等,還專門建造了一所適合跋嘎瓦居住的“香房”(Gandhakuñi),並在芒果林周圍建了十八肘高的銅板色的圍牆。

然後,他邀請以佛陀為首的比庫僧團接受他的袈裟和飲食的供養。佛陀用完餐之後,基瓦王子育通過滴水儀式(dakkhiõodakaü)把這座芒果林供養給以佛陀為首的比庫僧團。

這篇經文就發生在基瓦王子育的芒果林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