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當時,跋格瓦對具壽阿難說:來,阿難,我們前往希蘭雅瓦帝河對岸,去古西那拉城(Kusinära)轉彎處的馬拉國(Malla)娑羅樹(Shorea robusta)林。
好的,尊者。具壽阿難回答跋格瓦。
於是,跋格瓦與比庫僧團一起去到希蘭雅瓦帝河對岸,到古西那拉城(Kusinära)轉彎處的馬拉國(Malla)娑羅樹(Shorea robusta)林。到了後對具壽阿難說:阿難,你為我在娑羅雙樹(yamakasali)中間頭朝北方鋪設床。阿難,我累了,想躺一下。
好的,尊者。
具壽阿難回答跋格瓦後,在娑羅雙樹(yamakasali)中間頭朝北方鋪設床。於是跋格瓦以右側躺做獅子臥,以足疊足,具念正知。
那個時候,娑羅樹(Shorea robusta)全都盛開非開花期的花,它們飄撒、落下、撒滿如來的身體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花從空中落下,它們飄撒、落下、撒滿如來的身體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旃檀粉從空中落下,它們飄撒、落下、撒滿如來的身體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樂器在空中演奏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樂聲在空中響起以敬奉如來。
199.當時,跋格瓦對具壽阿難說:阿難,娑羅樹(Shorea robusta)全都盛開非花期的花,它們古西那拉城(Kusinära)娑羅雙樹(yamakasali)飄撒、落下、撒滿如來的身體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花從空中落下,它們飄撒、落下、撒滿如來的身體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旃檀粉從空中落下,它們飄撒、落下、撒滿如來的身體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樂器在空中演奏以敬奉如來,天上的樂聲在空中響起以敬奉如來。
阿難,並非只有這樣才是對如來的恭敬、尊重、禮敬、敬奉或尊敬。阿難,若比庫、比庫尼、男居士或女居士能法隨法行、正當行道、法隨法行而住,這才是用最高的敬奉來恭敬、尊重、禮敬敬奉、尊敬如來。
因此,阿難:我們要法隨法行、正當行道、隨法行而住!阿難,你們應如此學。
註: 古西那拉,巴利語Kusinära,梵語Kuśinagara,佛陀的般涅槃處,是馬拉國(Malla)的一座小城市。據說建設該城時,看風水的婆羅門見到手持茅草的人(kusahattham naram)而命令建造,故名古西那拉(Kusinära)。今位置距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戈勒克布爾(Gorakhpur)55公里,在巴特納(Paṭnā)西北方250公里處。
今日的古西那拉(Kusinära)有蘭巴爾塔(Ramabhar Stupa)、大般涅槃堂涅槃塔、寺院佛塔遺跡、八分舍利處等。
漢傳佛教音譯為拘屍那揭羅、拘屍那羅等。
轉彎處(upavattanam): 就像從斯里蘭卡阿奴拉特城的咖蘭巴河(Kalambanadi)岸經皇后寺(Rajamätuvihära)門口能走到塔固(Thûpärama),如此從希蘭雅瓦帝河(Hiraññavati)對岸能去到娑羅樹園(Shorea robusta)。就像阿奴拉特城的塔園,古西那拉城(Kusinära)也是這樣。就像從塔園經南門進城的道路往東走後轉向北方,如此從園林的娑羅樹林(Shorea robusta)朝東走後轉向北方,因此稱它為“轉彎處”。
與比庫僧團一起(mahatā bhikkhusanghena saddhim):這裡的比庫們並沒有明確的數量。自從佛陀在韋嚕瓦村鎮伏苦受時開始,聽到跋格瓦不久將要般涅槃的消息後,從四面八方紛紛前來的比庫們連一位比庫都沒有離開,因此僧眾超過能計算的數目。
娑羅雙樹中間頭朝北方(antarenayamakasalanamyamakasalanam uttarasisakam):據說在床頭方向有一排娑羅樹(Shorea robusta),床腳方向有一排。其中有棵小娑羅樹(Shorea robusta)在床頭附近,一棵在床腳。而“雙樹yamakasali”是指它們的樹根、樹幹、樹枝、樹葉都相互纏繞著生長的娑羅樹(Shorea robusta)。
鋪設床 (maicakam pafifiapehi):據說那座園林中有張皇家的臥床,因而叫長老比庫鋪床。
如來原本力大無窮,但從吃完金屬工匠兒子准德的供養食物時開始,力氣就像倒淨水器的水一般消耗殆盡。從巴瓦城到古西那拉城(Kusinära)才三牛呼(不到9公里)的路,其間跋格瓦竟然停下來休息了二十五次,休息後花了很大的力氣繼續前行,在太陽剛好下山的傍晚時刻進入娑羅樹(Shorea robusta)林。如此,一種病即能輾壓所有的健康。跋格瓦好像要提示這個道理一樣,說了讓所有世人感到驚懼的話:阿難, 我累了,想躺一下。
跋格瓦為甚麼要花很大的力氣來這裡,難道不能在其它地方般涅槃嗎?並非不能在其它地方般涅槃,但由於三種原因才來到這裡:
1.為了開示《大善見王經Mahāsudassana Sutta》,許多人聽聞後會想要行善。
2.為了度化蘇跋達(Subhadda)。只有佛陀才能度化他,而非弟子。他提問並獲得解答後,將皈依、出家並達上,把取業處而最終證阿拉漢,成為佛陀最後的弟子。
3.如果在其它地方般涅槃,將會為了分配佛陀舍利而導致血流成河的爭鬥。在古西那拉城(Kusinära)般涅槃,多納婆羅門將能解決紛爭並妥善分配舍利。
獅子臥(sihaseyyam):有享慾者臥、鬼臥、獅子臥和如來臥四種臥。大多數享慾者是左側而臥,大多數鬼是仰臥,百獸之王的獅子是右側而臥,而第四禪臥稱為如來之臥。其中包含了這裡的獅子臥,它以充滿威力的姿勢故為最高之臥。
以足疊足(pade padam accadhaya):以左腳稍微錯開疊放在右腳上。假如腳踝壓著腳踝、膝蓋壓著膝蓋,時間久了會產生苦受,心無法專注,躺著也不舒服。但如果不壓著,稍微錯開則不生苦受,心能專注,躺著也舒服,所以這樣躺臥。
因為躺下後就不再起來,這裡沒有說“作意起來想”。當知在此只是身體上的不起來,以睡眠來說當晚跋格瓦並沒有機會進入有分,因為初夜時分為馬拉國人說法,中夜時分教導蘇跋達(Subhadda),後夜時分教導比庫眾,並在清晨時般涅槃。
據說跋格瓦這樣說:阿難,我具足了八法而躺在燃燈佛跟前發至上願,並非為了花、香、歌、樂而發至上願,亦非為此而累積巴拉密,所以我並不以這些敬奉而為敬奉。跋格瓦此時為何否定這樣的大供養呢?出於對攝受大眾以及為了教法長久佇立故。假如跋格瓦不這樣否定,在未來於戒的出處將無法完成戒,定的出處將無法完成定,觀的出處將無法把握觀之內室(vipassanigabbham),只需鼓勵護持者做敬奉而住就行。
這財物敬奉(åmisapûja)不能維持教法一日乃至只是喝粥的時間,即使一千座如大寺般的佛寺,或一千座如大塔般的佛塔也無法維持教法。
誰造下的業就屬於誰的(yena kammam katam,tasseva hoti)。只有正當行道是對如來適當的敬奉,這才是他所希望的並且能維持教法的。
法隨法行(dhammanudhammap patipanno)是為了九種出世間法而修行隨法的前分行道。而此前分行道是與九種出世間法相應故稱為正當。
正當的行道為正當行道(simicippatipanno)。執行、完成此稱為前分行道的隨法為隨法行(anudhammacäri)。
當知前分行道(pubbabhāgapatipadā)是止持戒、做持戒的制定、受持頭陀支直至種姓智之間所應修行的止觀為正行道。
用最高的敬奉(paramaya pûjaya):以至高無上的敬奉。這種無物染的敬奉才能維持我的教法。顯示只要四眾弟子以此來敬奉我,那我的教法就如日照中天般照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