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佛陀、跋格瓦住在āḷavi阿拉維地區的aggāḷava阿嘎拉瓦塔。當時居士們爲了聽法而到僧團、寺院裡面,在晚上說法結束了之後,比庫們和居士們各自回到各自的孤邸、各自的住處。
而有一些剛剛達上的,新學不久的比庫,就和那些居士一起睡在說法的聚會堂那裡。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由於沒有正念,於是下衣掀了起來露出了下體,而且在睡覺的時候打呼,打呼聲響起或是說著夢話。
當時,那些被吵醒的在家人就批評說:「“kathañhi nāma bhadantā muṭṭhassatī asampajānā naggā vikūjamānā kākacchamānā seyyaṃ kappessantī ti!”爲甚麼這些尊者們會失去正念裸露出下體又說夢話,又打呼呢?」
隔天,有一些少慾知足的比庫聽到了這些居士的批評之後,就去報告跋格瓦,於是跋格瓦就召集了僧團,制定了這樣的一條學處說:「“Yo pana bhikkhu anupasampannena sahaseyyaṃ kappeyya pācittiya nti.”與未達上者同宿者,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ṃ。」
後來,跋格瓦在阿拉維āḷavi地區隨意住之後,接著就依序的遊行到了的Vamsa瓦薩國的首都kosambī高賞比城,當時佛陀就住在badarikārāma巴達里卡園,由於那裡的孤邸不夠。跟隨佛陀的那些比庫們,由於看見了當時還是沙馬內拉sāmaṇera身份的喇拉胡尊者,他正是當年悉達多菩薩的俗家兒子就對他說:「“bhagavatā,āvuso rāhula,sikkhāpadaṃ paññattaṃ– ‘na anupasampannena sahaseyyā kappetabbā’ti. Seyyaṃ,āvuso rāhula,jānāhī ti. ”跋格瓦這麼說過,賢友喇胡拉,跋格瓦已經制定了不能與未達上者同宿的學處。賢友喇胡拉,你自己去找地方吧!」
當時,巴達里卡園badarikārāma四周都是叢林,喇胡拉尊者找不到孤邸和棲身之地,因爲按照沙馬內拉學處:寺院的孤邸要先讓給上座長老比庫然後再讓給比庫,由於他還是一位沙馬內拉找不到孤邸住怎麼辦呢?最後他就選擇在廁所裡面,在廁所裡面過夜。
第二天凌晨,佛陀起床準備上廁所,他在上廁所前先在廁所門口清咳一聲以示要進入廁所,然後卻聽到裡面也傳出清咳的聲音。
佛陀就問說:「“Ko etthā ti?”誰在這裡啊?」
喇胡拉尊者就回答說:「“Ahaṃ,bhagavā,rāhulo ti.”跋格瓦,是我,我是喇胡拉。」
佛陀就問他說:「“Kissa tvaṃ,rāhula,idha nisinnosī ti? ”喇胡拉,你為甚麼要坐在這裡呢?」
於是喇胡拉尊者就把事情的原因告訴了跋格瓦。
跋格瓦便在第二天召集了比庫僧團,然後就把這一條學處修改了:「“Yo pana bhikkhu anupasampannena uttaridirattatirattaṃ sahaseyyaṃ kappeyya,pācittiya nti. ”若比庫與未達上者同宿超過兩三夜者,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ṃ。」
當然,這裡的『未達上者』還是指男性的沙馬內拉或居士、一般人士,『同宿sahaseyyā』是指住處空間的屋頂是大部份或完全遮蓋的,圍牆大部份或完全包覆圍起來的。
《疑惑度脫Kaṅkhāvitaraṇī》裡面這樣解釋『同宿sahaseyyā』:『其中的屋頂是不能拆的,以一個半肘高的矮牆包圍著,當知這也是全部包圍的。因此,具足了這些特點,即使是七層的樓房為一列,裡面有一百間房間或四個廳堂,若在那裡或一處與那位未達上者或其他位未達上者同宿了三夜後,在第四天日落時無論房門關閉或未關閉,比庫與未達上者躺著時躺下,無論是第一次躺下或是躺著不起來,一起兩者起來後,在躺下的次數(也就是躺下一次就違反一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ṃ),如果有十個未達上者,躺下一次即違反十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