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要做心的主人, 就需要看守心、調伏心、引導心,就像善於治水一樣,把心引導至正確的方向。

在這裡,我們講一個智者(Paõďita)沙馬內拉的故事。智者出生在古印度沙瓦提城中一個護持沙利子(Sàriputta) 長老比庫的富有家庭。因從他母親懷孕那天開始,其家中的愚笨的人也變成智者,聾啞獲得康復,所以將他命名“智者”。在他出生後,他的母親即產生這樣的念頭:“我將不會阻止我兒子的願望。”

當智者長到七歲時他對母親說:“母親,我想在長老比庫跟前出家。”

“好啊!親愛的。我曾下過決心不會阻止你的願望。”於是在當天傍晚即把小智者送到寺院沙利子長老比庫之處請求出家。

智者出家後的第八天,沙利子長老比庫叫他跟著一起去托缽。他跟隨在長老比庫的後面,走到半路時看到一條水溝問說:

“尊者,這是甚麼?”

“賢友,這是水溝。”

“它可以用來做甚麼?”

“它可以將水引導去灌溉稻作。”

“那麼,尊者,水有沒有心呢?”

“沒有,賢友。”

“尊者,像這樣沒有心的東西也可以隨著自己的意願引導呀?”

“是的,賢友。”

智者沙馬內拉心想:“像這樣沒有心的東西也可以隨著自己的意願引導來做工作,甚麼有心的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來禪修呢?”

走了不遠,智者又看見箭工匠在用火烘烤箭桿後扳直問說:

“尊者,他們是誰?”

“他們是箭工匠,賢友。”

“他們在做甚麼?”

“ 把箭桿用火烘烤後扳直。”

“箭桿有心嗎?”

“沒有心,賢友。”

他於是想:“即使拿沒有心的東西用火烘烤也可以扳直它,甚麼有心的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來禪修呢?”

又走了不遠,智者看見木匠在用木頭做車輪、車輪輻等等問說:

“尊者,他們是誰?”

“他們是木匠,賢友。”

“他們在做甚麼?”

“他們拿木頭做車的輪子等等,賢友。”

“木頭有心嗎?”

“沒有心,賢友。”

他想:“即使拿沒有心的木頭、木板也可以做輪子等等,甚麼有心的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來禪修呢?”

他這樣思惟之後,對沙利子長老比庫說:“尊者,如果您可以自己拿衣缽的話,我想回去。”

長老比庫接過自己的衣缽並把房間鎖匙交給他。

沙馬內拉禮敬長老比庫之後折返回去。他走進房間坐下後開始觀照自身五蘊,修行維巴沙那。

由於在過去世咖沙巴佛陀(Kassapa Buddha)的時代,智者沙馬內拉已經累積了大量的巴拉密。此時,他的心很快的獲得專注,就在用餐期間觀照自身而證悟第三聖果

那天,佛陀在用完餐後觀察:“智者沙馬內拉將衣缽交還給沙利子後回去禪修,他是否能完成出家人的義務?”知道他已經證悟了三果再繼續觀察:“他有沒有證悟阿拉漢的巴拉密?”結果發現不僅有,而且還能在用餐之前證悟阿拉漢果。接著又發現:“沙利子尊者正在沙馬內拉帶食物趕著回來,我必須設法攔阻他,到寺門外做守護,然後問他一些問題。在他回答問題時,沙馬內拉將能證悟阿拉漢道連同四無礙解智。”

於是佛陀來到寺門外,站在那裡問了剛剛到達的沙利子長老比庫四個問題。

就在沙利子尊者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智者沙馬內拉證悟了阿拉漢道連同四無礙解智。如此,七歲的小孩在出家後的第八天,就像盛開的紅蓮花、青蓮花一樣證得阿拉漢道果。

佛陀就此事對比庫們說:“諸比庫,當智者看見水溝能引水、箭工匠扳直箭、木匠做木工活之後,就能借這些外境來調禦自己,從而證悟阿拉漢。”並說了偈頌:

“治水者引水,箭工匠製弓箭;

木匠做木工,智者自調禦。”(法句 第六賢品 80)

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得到啟示:心是可以調整的,只是由於我們的耐心不夠,意志力太弱了。我們聽了這個故事要感到慚愧,甚至連一個七歲的小孩子都不如。所以談到修行,重要的是調伏自己的心,提升心的力量。

 

 

沙馬內拉:巴利語 sàmaõera 音譯,意思沙門的兒子。在佛教中出家受十戒的男子,多數少年。

 

根據佛教的修證次序,斷除煩惱、證悟聖果分四個階段,最高的階段阿拉漢道果。證悟第三聖果時,斷除了貪慾和瞋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