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2DjHvgsnI8KJjSsziXXb8QpXa_!!3439861020.png

若你能夠專注於緊貼在鼻孔周圍的禪相超過一小時,你的定力將會提昇,禪相也會逐漸改變。

一般上,在開始階段禪相是灰色的;這即是遍作相或預作相(parikamma-nimitta )。

當對該禪 相的專注力更加強時,它即會變得白如棉花;這即是取相(uggahanimitta)。

你必須繼續專注於該禪相,如此當定力足夠強時,它即會變成晨星般清澈明亮;這即是似相(patibhaga-nimitta)。

若能夠專注於該禪相超過一小時或至兩小時,不久你 就能夠證得近行定(upacarasamadhi)或安止定(appana-samadhi)。

安止定即是禪那(jhana)。

在近行定的階段,由於諸禪支還相當弱,所以有分心還是生起得非常頻密。但在安止定的階段,諸禪支則強得足以使禪那維持一段長久的時間。

在此,甚麼是有分心?根據《阿毗達摩論》,簡要地說心可分為兩種:心路程心(vithicitta)與離心路過程心(vithimuttacitta)。

心路過程是在生命中心流活躍的一面;離心路過程心則是出現為結生、有分及死亡的不活躍之心。在沒有心路過程發生時,有分心即會生起,緣取前一世臨死時出現的目標。當心路過程再次生起時,有分即會停止。

有分的生起是為了不讓心流中斷,所以它稱為有分,即生命相續流或生命的成分。它是過去世所造的業力引生的果報心。它並不能緣取現在的目標,而只能緣取過去的目標;所以它是不活躍的心或離心路過程心。因此它不能取安般似相等為目標。

在近行定的階段,由於諸禪支還相當弱,而不能長久地維持定力,所以有分心在這階段還是生起得非常頻密。若它持續發生幾分鐘,禪修者就會以為自己沒有識知任何目標。為甚麼呢?因為有分心不能緣取現在目標,例如:安般似相等等。它只能緣取出現於前一世臨死時的過去目標。在修習緣起時,許多禪修者就能明白這一點。

所以,為了能夠令到有分心暫時不再生起,你應當以強而有力的正念專注於安般似相。若能鎮伏有分心,且能深入地專注於安般似相,不久你即會證得禪那。這即是初禪,其中有五禪支,而它們已強得足以維持禪那一段長久的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