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修觀之時,你應複習並再次如實知見苦聖諦和苦集聖諦,即知見所有十一類名色法的生與滅,但此時你應知見它們為無常(anicca)、苦(dukkha)和無我(anatta)。你應如實知見諸行法,並按照佛陀向五眾比庫(pa¤cavaggiyà bhikkhå)教導的第二經──《無我相經Anattalakkhaõa sutta》進行省察:

“[1] 諸比庫,你們認為如何,色是常還是無常

(nicca§ và anicca§ và)呢?

是無常,尊者。

[2]  若是無常, 它是苦還是樂(dukkha§ và ta§ sukha§ và)呢?

是苦,尊者。

若是無常、苦、變易之法,是否適合認為它:

這是我的(eta§ mama),這是我(esohamasmi),這是我的自我’(eso me attà)呢?

確實不能,尊者。因此,諸比庫,

[1]          凡所有色,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色皆‘這不是我的(neta§ mama),這不是我(nesohamasmi),這不是我的自我(na meso attà)’78,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照見!

[2]          凡所有受,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受皆……

[3]          凡所有想,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想皆……

[4]          凡所有行,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行皆……

[5]          凡所有識,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識皆‘這不是我的, 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自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照見!”(S.3.59)

換言之,諸行(saïkhàrà)即名色法及其因一生起即滅去,所以是無常(anicca);它們一直受到生滅的逼迫,所以是苦(dukkha);它們並沒有自我(atta)或永恆不壞的實體,所以是無我(anatta)。

 

 

76 關於辨識緣起、緣滅以及過去和未來名色法,見<第六講 如何透視緣起的連結>,p.281及隨後內容。

77   關於“諸法”,見註腳21,p.24。

 

78《中部·教誡闡那經Channovàda sutta》的義註解釋:“這不是我的”是思惟苦,“這不是我”是思惟無常,“這不是我的自我”是思惟無我。(M.A.3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