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佛陀捨棄壽行

佛陀在韋嚕瓦村(Veëuva)度過他的最後一個雨安居(vassa)。那時,他得了一場重病。在阿薩哈月(âsàëha國曆7月)的月圓日,由於過去的業,佛陀感受到極劇烈和難以忍受的背痛。

過去某一生,後來成為果德瑪佛陀的菩薩是位摔跤手,有一次他把對手摔倒在地並折斷了對方的脊椎骨。該不善業(akusala kamma)在果德瑪佛陀般涅槃前的十個月成熟並產生果報。這種業的力量是如此強烈,以致 將一直延續到死亡。這種痛苦稱為“至死方終的苦受” (maraõantika vedàna),它只有到死亡發生時才會消失。415為了防止這種苦受產生,佛陀進入阿拉漢果定並作決意(adhiññhàna)。佛陀先進入基於色七法觀(råpasattaka vipassanà)和非色七法觀(aråpasattaka vipassanà)416 的阿拉漢果定(arahattaphalasamàpatti)。完成這些觀法後,並在進入阿拉漢果定前,佛陀決意:“自今日起直至我般涅槃之日,願此苦受不再生起。”

然後他進入阿拉漢果定。阿拉漢果定是指以涅槃為所緣的阿拉漢果心長時間持續地生起。由於該修觀是強而有力的,阿拉漢果定也是強而有力的。因為修觀的效力和阿拉漢果定的效力,這種苦受在直至佛陀般涅槃之日的十個月期間都未曾生起。但佛陀必須每天皆進入阿拉漢果定,直至般涅槃。417/A

雨安居後,佛陀四處遊方,最後到達韋沙離城(Vesàlã)。 在韋薩卡月(Vesàkha)月圓日的三個月之前,即國曆2月的月圓日,佛陀在吒巴叻塔(Càpàla Cetiya)決定捨棄壽行(àyusaïkhàra ossajjana)。甚麼意思呢?佛陀在那天決意:ßTemàsamattameva pana samàpattiü samàpajjitvà tato paraü na samàpajjissàmãti cittaü uppàdesi.û

“自今日起直至韋薩卡月的月圓日,我將進入阿拉漢果定,之後我將不再進入。”(D.A.2.169)

 

414韋薩卡節:上座部佛教傳統中佛陀誕生、成佛和般涅槃的日子,因在國曆5月(古印度的Vesàkha月)的月圓日,故名。新加玻馬來西亞一帶華人譯為“衛塞節”,約相當於農曆的四月十五。──中譯註

415《大般涅槃經Mahàparinibbàna sutta》的義註(D.A.2.164)。

416關於色七法觀和非色七法觀,見p.322及隨後內容。

417 關於佛陀修行的觀智和所入果定,詳見p.382的章節附註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