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我們學習了想要修行止觀、解脫生死的人,先需做好三方面的準備工作:一、瞭解自己,二、選擇禪法,三、選擇禪師。
今天,我們接著講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弟子, 也就是做弟子應具足哪些素質和修養。
首先來瞭解三類聖者(ariya),即三類已證悟涅槃的人:
一、正自覺者(sammàsam-buddha)
二、獨覺佛(pacceka-buddha)
三、聖弟子(ariya-sàvaka)
這三類人皆已如實知見四聖諦,皆已證悟涅槃,都是聖者。但這三類聖者證悟涅槃的願、所花的時間以及修行的因緣都不盡相同。他們有哪些區別呢?
第一類聖者是正自覺者──佛陀。要成為佛陀,他必須發願成就無上佛果,並必須得到一位活著的佛陀的授記,由此才成為真正的菩薩(bodhisatta)。此後,這位必定成佛的菩薩至少需用四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漫長時間來圓滿成佛的十種巴拉密27。當巴拉密圓滿時,他就能無師自證四聖諦而成就佛果,同時擁有一切知智(Sabba¤¤uta-¤àõa)。每位菩薩成佛之後必定會說法,也會有很多人追隨佛陀,加入僧團成為他的弟子。而弟子也能夠在佛陀的教導下證悟四聖諦。所以,佛陀因為能度化其他有情而稱為“濟渡者”(tàrayitu)。
第二類聖者是獨覺佛(paccekabuddha)。“獨覺”是“獨自覺悟”的意思。獨覺佛必須經過兩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漫長時間來圓滿巴拉密,巴拉密圓滿時不需要導師的指導,就能通過自己的智慧證悟四聖諦。事實上佛陀也是獨覺,因為他也不需要任何導師的指導而證悟 四聖諦。雖然獨覺佛也擁有無師自證的智慧,卻無法像佛陀那樣擁有教導他人的智慧,因為他不具足大悲智和一切知智。四聖諦非常深奧,究竟法28非常深奧,獨覺佛雖然有智慧證悟它,卻無法精準地表述出來。因此,獨覺佛無法像 正自覺者那樣教化眾生而被稱為“自渡者” (tarita)。
第三類聖者是弟子(sàvaka)。弟子的巴利語sàvaka 是從動詞詞根Ñ÷ru(聽)變化而來的,也就是聽聞佛陀的音聲言教,依之修行而證悟的人稱為“弟子”,所以也可意譯為“聲聞”。這裡的“聲”是指佛陀的音聲言教,“聞”是聽聞,恭敬地聆聽。必須接受佛陀等聖者的教導才能證悟四聖諦的人稱為弟子,因此弟子也稱為“受濟渡者”(tàrita)。
弟子又分為三類:
1.上首弟子(agga-sàvaka)。每位佛陀都有兩位上首弟子,我們果德瑪佛陀的上首弟子分別是沙利子尊者和馬哈摩嘎藍那尊者。他們用了一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時間圓滿巴拉密。
2.大弟子(mahà-sàvaka)。我們的佛陀有八十位大弟子,他們用了十萬大劫的時間積累巴拉密。
3.普通弟子(pakati-sàvaka) 積累巴拉密的時間並不一定,有些弟子甚至只用一、兩生的時間修行就能證悟四聖諦。
所以,三類聖者依積累巴拉密的時間、證悟的因緣,以及證悟後的所行而有所不同。佛陀自己覺悟四聖諦,也能教導其他有情覺悟; 獨覺佛自己覺悟四聖諦,但無法教導其他有情覺悟;弟子無法自己覺悟,但可以通過他人的教導而證悟四聖諦。這是佛陀、獨覺佛和弟子三類聖者的區別。
只有在沒有佛陀教法的時期,菩薩的最後一世才可能投生人間然後成佛。只要還有佛陀的教法存在於世,就不可能出現獨覺佛。而弟子只有在佛陀的教法期間才存在,一旦佛陀的教法隱沒,就不可能有佛弟子。只要佛陀的教法存在於世間,想要覺悟四聖諦、證悟涅槃、成就道果,只能成為弟子。
如果你不想在有佛陀的教法期間覺悟四聖諦,不想成為佛陀的真正弟子,而是想成佛, 則必須得到一位活著的佛陀的親自授記,然後再用至少四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巴拉密,成佛之後你就能教化很多眾生。你也可以發願在沒有佛法的時期自己證悟四聖諦而成為獨覺佛,然後在那一生般涅槃,但獨覺佛沒有能力教化弟子。
27巴拉密:巴利語 pàramã音譯。在此是指導向成就佛果的菩提資糧。十種巴拉密依次是:佈施巴拉密、持戒巴拉密、出離巴拉密、智慧巴拉密、精進巴拉密、忍耐巴拉密、真實巴拉密、決意巴拉密、慈巴拉密、捨巴拉密。這十種巴拉密每種又可再分為普通、中等和究竟三個層次,一共為三十種巴拉密。參見本書p.13註腳。
28究竟法 (paramatthadhamma):又作勝義法、自性法,即擁有各自特性的不可再分的存在,並與屬於世俗諦的概念法相對。有四類究竟法:心、心所、色和涅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