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自性相與共相


從廣義來說,觀照諸行法的兩種相──自性相(sabhàva-lakkhaõa)和共相(sàma¤¤a-lakkhaõa)──之智都屬於觀智,但嚴格意義上的觀智,則是觀照諸行法的共相。

甚麼是諸行法的自性相呢?即究竟名色法所具有的與其它諸法不同的各別特徵。對於色法,堅硬是地界的自性相,流動是水界的自性相,熱或冷是火界的自性相,支援是風界的自性相等。

對於名法,識知所緣是識的自性相,感受是受的自性相等。對於緣起支,無明有無知的特相,行有造作的特相,識有識知的特相,名有朝向所緣的特相,色有變壞的特相等等。在修習觀智之前,禪修者需要逐一辨識每種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和諸緣起支的特相,以及它們各自的作用、現起和近因,即每一種究竟名色法的相(lakkhaõa)、味(rasa)、現起(paccupaññhàna)、足處(padaññhàna)。

所以,《攝阿毗達摩義論Abhidhammattha-saïgaha》這樣定義見清淨:

ßLakkhaõa rasa paccupaññhàna padaññhàna- vasena nàmaråpapariggaho diññhivisuddhi nàma.û“依相、味、現起、足處攝受名色,稱為見清淨。”

禪修者通過親見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並逐一分別每種名色法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從而完成對諸行法自性相的辨識。這個修行階段叫做“見清淨”,而由此培育起來的觀智則稱為“名色限定智”。

甚麼是諸行法的共相呢?共相是所有行法共同具有的本質, 即:無常(anicca) 、苦(dukkha)、無我(anatta)。

禪修者有能力辨識究竟色法、究竟名法以及諸緣起支的各別特徵──自性相之後,再觀照它們的共同特徵──共相。通過觀照諸行法的無常、苦、無我三相來培養觀智,真正進入修觀之門。

何謂無常、苦、無我呢?因為不斷地生滅, 所以“無常”(anicca);諸行法一直遭受生滅的逼迫,所以是“苦”(dukkha);不斷生滅的諸行法根本沒有主宰、沒有實體、沒有本體、沒有我,所以是“無我”(anatta)。

正如佛陀說:ßSabbe saïkhàrà aniccà, sabbe saïkhàrà dukkhà, sabbedhammà anattà'ti.û“諸行無常,諸行是苦,諸法無我。”(A.3.137;Dhp.277-279)

觀照名色法及其因的無常、苦、無我三相, 即是修習維巴沙那(vipassana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