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尊者可否開示一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好? 

答:佛的三十二相就是叫做dvatti§samahàpurisa-lakkhaõàni,三十二種大人相或大丈夫相,這就包括從腳部一直到頭頂的種種的相好。例如:他的腳,腳是平的、腳會有輪相、站立非常穩、足趺隆起相,腳踝很高。他的股就是大腿像鹿的一樣,他的上身像獅子一樣,他的下巴下顎也像獅子一樣,他伸起手跟他的身高是一樣的、他有四十顆牙齒、他有廣長的舌相、他吃的任何東西都會化為最上的味道、他的眼睛猶如蓮花一、他的眉間有白毫,這些都是屬於佛陀的三十二相。也就是說他有很多很莊嚴的身形。八十種隨行好就是一些微細的特徵,例如:他的身體的毛啊,怎麼樣這些。一般在經典裡就有直接提到三十二相,在一些《義註》裡面也有講到八十種隨行好。如果想要去看你可以去找一找在三藏裡面有一個叫《相經Lakkhaõasuttaü》,裡面就有講這三十二相的。

 

 

問:北傳佛教記載,阿難尊者外出托缽時曾遇到摩登伽女咒術迷惑,欲破其梵行,在危機時刻佛陀用神通破除摩登伽女的咒術,解救了阿難,請問南傳佛教有這樣的記載嗎? 

答:南傳佛教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因為南傳佛教記載阿難尊者在他出家之後的第一個雨安居,聽了富樓那Puõõamantànãputta尊者的開示之後就證得了初果。證得了初果之後他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破戒了嘛!後來阿難尊者在佛陀入滅前的二十五年,他跟隨著佛陀做佛陀的侍者一共做了二十五年。在《長老偈Theragàthà》裡面就講到,阿難尊者自己說過,他說:“我侍奉佛陀二十五年以來,我並不記得曾經生起一念的慾樂、慾望。我見佛陀,我的內心只是心懷恭敬。”他也講到他沒有生起一絲一毫的嗔恚。那個時候,阿難尊者還只是個初果聖者,但是他仍然有很好的守護六根門的這種功德。

 

 

問:都知道身是臭皮囊,身是垃圾桶。可是,某一型號的“男垃圾桶”和某一型號的“女垃圾桶”為何就是有一種吸引力?此力是從何而來?怎樣轉化?消除? 

答:為甚麼會有一類的“男垃圾桶”跟“女垃圾桶”特別有吸引力呢?因為那些“男垃圾桶”跟“女垃圾桶”他們殊勝的果報,可能是因為他們特別有吸引力,這個叫做善果報。但是為甚麼他們會對你有吸引力呢?這是因為你ayoniso manasikàra(你的不如理作意)。由於不如理作意就會對某一類的異性或者是某一類的“垃圾桶”和臭皮囊感覺心會粘著。本來,如果我們去思維三十二身份或思維不淨,這個時候我們將能夠鎮伏這一的貪欲。如果不如理作意或者我們追隨著自己心的習慣的話,這樣的話,我們碰到一些可愛的所緣或者極可愛的所緣。這個時候我們的心很自然的反應就是,對好的我們的心會黏著。為甚麼會黏著呢?他們並不是必然的。而是由我們心的慣性、由於我們沒有去防護心,於是,看到好的我們就生起貪。因為佛陀也說過的,這個世間上必定會有一些可愛、可憶、可喜的所緣,可以令我們生起悅受、生起樂​​受。悅受和樂受這個不是壞事,也就是當我們碰到些殊勝的所緣、好的所緣,這個不是壞事。因為我們看到一個好的,很漂亮的、很英俊的男人或者很美麗的女人,這個時候,我們的眼門和我們的果報心是屬於善的果報心。如果他是極可愛的話,我們的果報心都會是悅受的、是樂受的!但是,我們的速行心,由於見到一些好的,那麼我們再從緣起的角度來看,由於有了觸就會有受,是不是?觸就是我們眼看到這個極可愛的所緣、或可愛的所緣,這是屬於觸。然後會有樂受的生起,這種樂受的生起還不是壞事但是因為有了樂受,中間有個環節就是不如理作意,然後就會有愛,愛就是貪愛!如果貪愛進一步加深就是取,就是執著了。因此如果從轉化的話,在關鍵點在作意那裡轉換。如果要消除的話,那麼有幾種方法去消除。佛陀在一些經典裡面講到,當欲貪生起的時候,應當修習不淨,這個可鎮伏!如果我們想要完全地斷除貪愛的話,我們應當精進地禪修,直到證悟不來果Anàgànimagga§,不來果聖者就可以完全的斷除對於男女的貪。

 

 

問:阿含的巴利文是甚麼? 

答:阿含的巴利是叫做akama,akama的意思是“來”,來的意思,或者有的時候叫akami,我們叫anakami阿那含,就是na-akamina就是“不要”; akami是“來”;不來。akama的意思就是名詞形式的來,通常它是指一種傳承,一種傳承的經典或教典。不過,在上座部佛教經典裡面並沒有《阿含經》,它只是代表一種教法而已。而對於上座部佛教的經典分為五部,五部就是nikàya,我們說分為五分類。因為在第一次結集的時候,當時阿難尊者就誦出了五部,也就是他把佛陀的教法分為五部。

經典篇幅長的稱為Dãghanikàya《長部》;經典中等的篇幅的稱為Majjhamanikàya《中部》;依各種不同的內容分類,叫做Saüyuttanikàya就是《相應部》;按照數字分的稱為Aïguttaranikàya《增支部》;而其他那些詩歌、那些偈頌、故事、論文等等就歸為Khuddakanikya《小部》。

這個是第一次結集的分類。後來在流傳過程中有些部派因為是從他們的古代的導師那邊傳出來的,所以把這種傳來的教法稱為akama。但是在第一次結集的時候他們都稱為部,就是分類的意思。只是在後來有一些部派由於是有一定歷史的傳承,所以他們稱為阿含就是akama

 

 

問:純觀行者能證得阿拉漢嗎?

答:可以的,他可以​​證得阿拉漢。

 

 

問:純色聚中的八不離色是如何產生的,是像愛因斯坦說的由物質能量轉化而來的嗎? 

答:色聚中的八不離色我們要看它是屬於哪一類的八不離色。如果是業生色的話,這個是由業而產生的;如果是由心生色的話,那麼是由心產生的;如果是時節生色裡面的八不離色的話,那麼就是由色聚裡面的火界產生的;如果是食生色的話,它是由色聚裡面的食素產生的。所以我們說八不離色要看它是屬於哪一類。我們說的這個色(物質的世間)有四種原因。

第一、就是我們的業,業生色只會在我們的身體裡面、在我們這個色身裡面。這類的八不離色稱業生色;

第二、還有是心生色:我們的心,例如:我們的動作、說話等等這些就是心生色法;

第三、還有一類是時節生色法,包括我們說到這些外在的物質,他們裡面的八不離色都是由火界產生的,或者我們可以說是熱能產生的。第四、由食物也可以產生(即食生色)。

 

 

問:在911災難或512地震中死去的人或動物,有共同的業生色決定他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嗎?

答:有時候業生色可以是不同的業造成的,但是如果擁有了共同的毀壞業,或者他們曾經在過去共同地去做一件壞事,例如:共同去組織毀滅一個國家、去殺一個民族,那麼以後等他的業果成熟的時候,那麼這些共同造某一種惡業的人,他們也會感受好像是在某一種災難或者某一種戰爭當中死去。

 

 

問:請問經行時應右彎還是左彎? 

答:在經行的時候,在《律藏》裡面就講到,如果你的旁邊有一位尊長的話,(比如一位上座比庫)那你不應該背向著他而轉,如果是他在這邊的話,那麼你走到這邊的時候你就應該面向著他而轉彎。然後當你走到這一邊的時候也應該面向著他而轉彎,而不應該背對著他而轉身。但假如在沒有尊長,就是沒有上座、或沒有其它(大長老比庫等)的時候,我們習慣都是向右轉,右彎。這樣!

 

 

問:我的兒子今年三十歲,在上交大當老師,現在還沒​​學佛,我做母親希望有機會可以鼓勵他短期出家,請尊者開示?

答:首先,他要對佛陀的教法有瞭解,這樣的話他短期出家會更好,要不然的話,他短期出家只是在受苦,這樣的話反倒不是很好。他要對佛教先有瞭解、先有認識,等他理解之後他認識到出家的意義,認識到佛教的殊勝,這個時候讓他去接觸會更好一點。

 

 

問:無色界天人的心所依處是甚麼?

答:無色界的天人不需要心所依處,因為他們沒有色法。所以我們稱無色界天人為四蘊有,就是只有受、想、行、識的這四蘊。因此他們的心不用心所依處。因此我們平時講到的在五蘊世間,一切的心都必須得有心所依處。請不要忘了前面還有五蘊世間這個條件。

 

 

問:無想有情天是否也沒結生心和死亡心?

答:對,他們沒有。他們的結生稱為色結生。而他們的投生就是,當他們壽盡之後,他們往往會投生到欲界。

 

 

問:世間都毀壞時,眾生投生何處? 

答:世間的毀壞,一般毀壞的只是我們說到的這個大地毀壞。但是色界天一般還都不會毀壞。初禪的梵天還是會毀壞。這個我們在講到世間的毀壞的時候還會講到,我們在下一期會講到世間的毀壞。那個時候你就知道所有的眾生在那個時候都投生到梵天界。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說,在座的每一位都曾經無數次的投生到梵天,無數次的證得了禪那,信不信呢?

 

 

問:當心處在有分流、在無外緣的刺激下,純粹是過去記憶或體驗等內心所緣時產生妄想,此類所緣是從何及如何生起?

答:不能這麼樣問,我們說到的,有分心取的只是前一世臨死時候的所緣,這個我們再接著講《阿毗達摩》的時候,講到離心路過程就會明白。因為受到過去經驗滋潤的心流,它經常會蠢蠢欲動、會使有分波動。一旦有分波動,一旦從有分初起的意門轉向就會拉到所緣裡去。我們說到的一個心路過程,之所以能夠回憶等等,必須有種種的因緣。這種種的因緣至少有四種,就是依處、所緣、意處,還有作意。所以在這個時候作意或者心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所緣反而不重要。心拉到哪裡去?體驗到內心的所緣使心產生妄想,其實還是作意,作意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