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看經文:
當時,馬嘎塔國韋迭希之子未生怨王對基瓦王子育這樣說: “朋友基瓦,你為何默然呢?” |
“這些大臣們各自都稱讚自己所護持的沙門,但你卻不開口。你為甚麼要這樣沉默?難道你沒有像他們一樣護持沙門嗎?難道你很貧窮嗎?是我的父親沒有給你自由嗎?抑或你是個沒有信仰的人?”國王這麼問。
這時基瓦心想:“這位國王想聽我談論我所護持的沙門的功德,現在不是我再保持沉默的時候了。但是那些大臣們在頂禮國王之後坐下來讚歎自己所護持的沙門的功德,我不應該像他們一樣讚歎導師的功德。”
於是,基瓦從座位上站起來,朝著佛陀所居住的芒果林方向先行五體投地禮。如何行禮呢?先合掌當胸,然後緩緩拜下。在拜下時,額頭、手肘、手掌、膝蓋、腳這五個身體的部位都碰觸到地上,這叫做“五體觸地禮”或“五體投地禮”(pa¤capatiññhita)。
基瓦向著佛陀的方向頂禮之後,恭敬地雙手合十,高舉至頭對國王說:“大王!請不要認為我隨隨便便地親近任何的沙門。當我的導師在入母胎時、出母胎時、出家時、正覺時、轉法輪時,一萬個世界都震動了。當他顯現雙神變,以及在天界講完‘阿毗達摩’下降到人間的時候,大地亦同樣的震動。我將要講述我導師的功德,請您一心專注地聆聽,大王!”
然後,他這樣讚揚說:
“大王,此跋嘎瓦、阿拉漢、正自覺者住在我的芒果林,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庫僧一起。對那位跋嘎瓦有這樣的好名聲揚傳:” |
“好名聲”(kalyàõo kittisaddo):具足種種善妙、最勝功德的讚譽。
“揚傳”(abbhuggato):傳播遠揚到包括諸天的世間。
哪些功德呢?即佛陀的十種功德:
ßIti'pi so Bhagavà arahaü, sammàsambuddho, vijjàcaraõasampanno, sugato, lokavidå, anuttaro, purisadamma sàrathi, satthà devamanussànaü, buddho, bhagavà'ti.û
“‘那位跋嘎瓦亦即是阿拉漢,正自覺者,明行具足,善至,世間解,無上者,調禦丈夫,天人導師,佛陀,跋嘎瓦。’” |
“那位跋嘎瓦亦即是阿拉漢”(Iti'pi so Bhagavà arahaü):為甚麼稱為“阿拉漢”呢?
阿拉漢有五種含義:
1. àrakattà(遠離):“以遠離故為arahaü”。因為佛陀已經遠離一切煩惱,對煩惱已經站得很遠,以遠離故為arahaü。
2. arãnaü hatattà:ari是“敵人”,hata是“殺”。由於佛陀已殺死一切煩惱敵,故稱為arahaü。
3. arànaü hatattà:ara是“輻”,在此比喻輪迴或無明之“輻”。hatattà是“已破壞”。由於已經破壞了輪迴之輻,以已破輻故為arahaü。
4. arahattà:araha是“有資格的、值得的”。由於佛陀擁有無比圓滿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值得一切人、天的供養、禮敬、尊重,所以稱為arahaü。
5. 以沒有惡行等種種的秘密、隱秘故(pàpakaraõe rahàbhàvato)。rahà是“秘密”,加上否定首碼ßaû,意即“沒有秘密”。由於佛陀已經沒有任何身語意方面的惡行,他不用秘密地做任何事情,故稱為arahaü。
“阿拉漢”有這五種含義。
為甚麼稱為“正自覺者”(Sammàsambuddho)呢?“正確地、自己覺悟了一切法,故為‘正自覺者’”(Sammà sàma¤ca sabbadhammànaü buddhattà pana Sammàsambuddho'ti)
“明行具足”(Vijjàcaraõa-sampanno):“明”(vijjà)是智慧,知識。佛陀擁有三明:宿住明、有情死生明、漏盡明;或者擁有八種明:觀智、意所成神變和六神通。“行”(caraõa)是“德行”,即戒律儀、守護諸根、於食知節量、實行警寤,信、慚、愧、多聞、精進、念、慧七種正法,以及四種禪那等十五種德行。由於佛陀已經圓滿了智慧與德行,故稱為“明行具足”。
“善至”(Sugato):su是“善妙的”,gato是“到達”。已經到達善妙之處為sugato。甚麼是“善妙之處”?即涅槃。又或者行於善美故為sugato,正行故為sugato,正語故為sugato。佛陀已經到達至善、至圓滿的境界稱為“善至”。
“世間解”(Lokavidå):loka是“世間”,vidå是“瞭解、理解”。由於佛陀已經瞭解世間的本質、世間生起的原因、世間的寂滅以及導致世間寂滅的方法,所以稱為“世間解”。又由於佛陀已經瞭解有情世間、行世間和空間世間,稱為“世間解”。
“無上者”(Anuttaro):uttaro是“超越的、更上的”,na是“沒有”。不存在有任何人比佛陀的功德更超越、更殊勝,所以稱為“無上者”。
“調禦丈夫”(Purisadammasàrathi):purisa是男人、丈夫,在這裡包括人丈夫、天丈夫、畜生丈夫。由於佛陀能調禦他們,以能調禦應調禦者,稱為“調禦丈夫”。
“天人導師”(Satthà devamanussànaü):satthà是導師,devànaü是諸天,manussànaü是人類、諸人。佛陀像嚮導一樣,是引導諸天及人們出離輪迴危險之處的導師,稱為“天人導師”。
“佛陀”(Buddho):buddho意為覺悟者。由於佛陀通過究竟解脫智已經覺悟一切應覺悟之法,故稱為“佛陀”。又由於佛陀自己覺悟了四聖諦,同時還能教導他人覺悟,故稱為“佛陀”。
“跋嘎瓦”(Bhagavà):bhaga + vant,或者稱為bhàgyavà。bhaga是祥瑞的、吉祥的,vant是擁有;擁有各種祥瑞、吉祥者稱為“跋嘎瓦”。
基瓦繼續說:
“大王,拜訪那位跋嘎瓦,也許大王拜訪跋嘎瓦能使內心歡喜。” |
基瓦一句一句地解釋了佛陀功德的意義之後說:“如此,大王,我的導師是阿拉漢,正自覺者……跋嘎瓦!大王,請您去拜訪跋嘎瓦!如果大王拜訪了跋嘎瓦後,也許能帶給您內心歡喜。”
他這樣說的意思是:“大王!即使有一百個、一千個乃至十萬個像您這樣的人提出問題,我的導師也會在瞭知他們所有人的心之後,有能力和精力來回答他們的問題。您應該充滿信心去親近他並提出問題,大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