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是怎樣產生的呢?正如前面提到:所有的名法(心理現象)都有個目標,而且總是在執行認知目標的作用。我們平時所說的生活,就是心不斷的認知不同目標的過程或者是心跟外在世界不斷發生互動關係的過程。
我們通過甚麼樣的方式和外在世界產生互動關係呢?通過感官,亦即佛教所說的根門。
有六個根門: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意門。
依靠這六個根門所產生的心稱為六識,它們分別識知相對應的目標:
1 眼識看的是顏色;
2 耳識聽的是聲音;
3 鼻識嗅的是氣味;
4 舌識嚐的是味道;
5 身識觸的是觸覺;
6意識思惟的是法所緣(各種現象)。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信息,進行各種不同的身心活動,其實都不外乎是這六種主客互動的關係。
離開了眼、耳、鼻、舌、身、意,離開了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 覺,以及所想的東西,就無所謂的身心,無所謂的外境,也無所謂的世界。
生活在這個世界,不外乎是自己的身心和外界的互動。當我們的眼睛 看到適意的對象時,例如:俊帥的人、漂亮的衣服等,會產生愉悅的感受(樂受),認為對象是好的、是美的,接著會喜歡、愛著。若這種喜歡的心理進一步加強,會產生想要得到、擁有對象的心理。這種心理就是貪。
同樣的,當我們聽到悅耳的音樂、別人的讚美,聞到清香、吃到美味的食物、觸摸到異性細滑的皮膚等等時,貪欲很容易生起。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不喜歡的對象時,例如:醜陋的人、討厭的人等,會產生厭惡的感受(苦受),認為對方是不好的、是壞的,接著內心會排斥、反感。若這種排斥的心理進一步加強,就會生氣、惱怒,甚至會想要以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對方。這種心理就是瞋。
同樣的,當我們聽到別人的批評、嗅 到腥臭的氣味、吃到難吃的食物、感到天 氣酷熱難耐等等時,瞋恚很容易生起。
然而,無論貪也好,瞋也好,都包含有痴。痴就是無知、不瞭解,不瞭解事物、身心、世間的真相。因為有痴, 貪、瞋才會產生。
因此,所謂的煩惱,都是基 於內心和外境這兩方面的關係產生的。光有心而無 外境,煩惱不會產生;光有外境而無心,煩惱仍然不會產生。這是一對的關係——內心與外境的關係。
貪、瞋、痴三種煩惱簡單來說都是這一對的關係:
當心黏著外境,喜歡對象,想擁有、占有對象時,叫做貪。
當心不喜歡外境、排斥對象時,叫做瞋。
因為不瞭解外境的本質,認為對象是好的,是可以得到快樂的,是可
以滿足自己的,叫做痴。通過根門接觸目標,通過不正確的思惟(不如理作意),煩惱就這樣產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