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比庫不一定就是阿拉漢

努力斷除貪愛和欲望,滅盡諸蘊 (緣起法),作一位證得究竟涅槃 (非緣起法)的人吧! 383

 

沙瓦提城中有一位婆羅門對佛陀和諸比庫極端崇拜,經常邀請他們到家裡去接受供養。

 

每當佛陀和諸比庫抵達時,他就稱呼諸比庫為阿拉漢並誠摯地請他們進入房子。

聽見他如此稱呼時,尚未證得阿拉漢果的比庫感覺相當尷尬,從此,他們就避免去他家應供。

  

這位婆羅門發現這些比庫回避到他家應供時,非常傷心難過,就向佛陀報告比庫不受他供養的事。

 

佛陀向這些比庫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

 

諸比庫說,那位婆羅門以阿拉漢稱呼他們。

佛陀繼續問他們,聽到如此稱呼時,他們有沒有虛假的驕傲和不如法的喜悅?他們說沒有。

佛陀就說:「諸比庫!這婆羅門如此尊稱你們,是出於對阿拉漢的無限敬意。比庫應該徹底去除貪愛之心,以證得阿拉漢果。」

 

 

清淨與止觀

定慧具足的婆羅門,到達彼岸(注釋)而解脫一切系縛。384

 

  有一次,一群比庫到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沙利子明白他們證得阿拉漢果的機緣已經成熟,就向佛陀請教:“何謂二法?”事實上,他的問題純粹是為了這些比庫而發問的。

  佛陀說:“沙利子,清淨和止觀是維持生命安詳和實相的二種法。”  

(注釋)彼岸即涅槃。

 

 

何處是彼岸

無此岸(六根),或彼岸(六塵)(注釋),離苦而無系縛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385

  

天子魔波旬有一次偽裝成一位男子,前去問佛陀:“尊者!你經常提“param”,究竟是甚麼意思?”

  佛陀知道這男子實際上是天子魔波旬,就告誡他:“邪惡的天子魔波旬,“param”與你無關,它指的是“彼岸”,只有滌除所有煩惱的阿拉漢才能抵達“彼岸”。”

(注釋)真正的阿拉漢不執著於“我”與“我所”,所以沒有內外六處。

 

 

誰才是真正的婆羅門? 

修習止觀,安住僻靜處,遠離塵垢,該做的事已經做了(所作已辦),沒有諸般煩惱並且證得最高境界(涅槃)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386

  

有一天,一位婆羅門心裡想著:“果答瑪佛陀稱呼他的弟子“婆羅門”,我是四種姓中的婆羅門,所以也該稱呼為“婆羅門”!

有了這種想法,他就去找佛陀,請教這問題。

佛陀回答他:“我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四種姓中的婆羅門而稱呼他“婆羅門”,我只稱呼阿拉漢為“婆羅門”(注釋)。”

(注釋)佛法主張聖果無法世襲,人必須自行努力修行,以獲得聖果,一切眾生都可能經由滌除所有的污垢和煩惱而成為聖者。

 

 

佛陀的榮耀

  太陽在白天光芒萬丈,月亮在夜晚明亮,(剎帝利)武士著武裝時輝耀,婆羅門在禪定時神采飛揚,但阿拉漢(佛陀)則不分日夜,光明普照。387

 

  有一年七月的月圓日,巴謝那地王一身華麗的國王裝扮,前來向佛陀問訊。

 

當時,坐在大眾邊緣的卡努達伊尊者也正在深深的禪定中,全身透出一片金黃色的光暈。

大眾中的阿難尊者發現天上的太陽正在下山,而月亮也正要出來,一時之間,太陽和月亮同時在天邊放光芒。

 

但當阿難達尊者轉過身來注視佛陀時,察覺到來自佛陀身上的光輝,遠比其它的光芒更耀眼。

  阿難當下驚呼道:「啊!世尊,你身上綻放出來的高貴光輝勝過國王、卡努達伊尊者、太陽和月亮所有的光彩。」

  佛陀回答阿難:「諸佛日夜都綻放光輝,並且涵蓋五種光彩 (注釋)。」  

注釋:佛陀以戒律超越放蕩,善行超越惡行,慧超越無明,功德超越敗德,正直勝邪逆。

 

 

領悟佛法的人才是婆羅門

 

不因髻發或種族出身而決定誰是阿拉漢。理解四聖諦和正法,內心清淨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羅門。 393

 

  有一位婆羅門的苦行者認為,既然佛陀稱呼弟子為婆羅門,那麼他出生時就是婆羅門,佛陀應該也稱呼他為婆羅門。

 

心中有這種想法後,他就前去見佛陀,並向佛陀說明他的看法。

  佛陀不認同他的意見,佛陀說:「婆羅門,我不會因為任何人編結頭髮或者出生為婆羅門,就稱呼他為『婆羅門』。

只有完全瞭解四聖諦的人,我才稱之為『婆羅門』。」

 

 

想要誤導智者並不容易 

愚癡的人啊!如果內心充滿貪愛,外表又徒具形式,那麼髻發有甚麼用處?穿鹿皮 (注釋) 做的衣服有甚麼用處? 394

 

  一位詭計多端的婆羅門爬上毗舍離城門附近的一棵樹上,並且把身子像蝙蝠一般地倒掛在樹幹上。

 

處在這樣驚險的狀況下,他不停叫著:「給我一百隻牛,給我錢,給我一位女僕!你們如果不照我的話做,而我從樹上栽下去死掉的話,毗舍離城就會毀滅掉!」

  城裡無知的百姓害怕他真的栽下去死掉的話,會使毗舍離毀滅,就答應他的勒索並懇求他下來。

 

諸比庫向佛陀轉敘這件事時,佛陀說,騙子只能欺騙無明的人,無法愚弄有智慧的人。

注釋:印度有些外道用鹿皮作坐具或做衣服穿。

 

 

佛陀讚歎吉離果答彌比庫尼(注釋2

穿著糞掃衣(注釋1),經脈清瞿可見,獨自在林中僻靜處禪定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395

  

有一次,沙咖天帝和諸天神前來向佛陀問訊。

吉離果答彌比庫尼同時也運用神通,從天空中前來向佛陀頂禮問訊,但她看見沙咖天帝等人時,就先行回避離開,但卻被沙咖天帝一眼瞥見。

沙咖天帝於是請教佛陀她是何人。

  佛陀說:“沙咖天帝!她是我的女弟子—吉離果答彌比庫尼。

她在兒子去世時,十分悲傷沮喪地來找我,我教導她所有因緣和合的萬物都是無常的。

她因此瞭解佛法,出家為比庫尼並且證得阿拉漢果。

她是我最傑出的女眾弟子之一。”

注釋1:糞掃衣:出家人撿拾別人丟棄的碎布。洗乾淨後,聯綴成袈裟。

注釋2:續八—十三的故事

 

 

婆羅門不是世襲的

不能因為是婆羅門母親所生,就是婆羅門(注釋1),如果有種種煩惱,也不過是一位婆羅門(注釋2)而已,只有去除一切執著的人,我才稱之為婆羅門(注釋1)。396

 

  從前,沙瓦提城中有一位婆羅門認為,既然佛陀稱呼弟子為“婆羅門”,那麼他的父母親都是婆羅門,所以,佛陀也應該稱呼他“婆羅門”。

他這麼想著,就去找佛陀,說明他的看法。

佛陀說:“婆羅門,我不因為任何人的父母親是婆羅門,就稱呼那人“婆羅門”。

我只稱呼完全沒有煩惱,而且不再執著生命的人為“婆羅門”。”

注釋1:此處的婆羅門指的是修持的人。

注釋2:此處的婆羅門指的是種姓上的婆羅門,與修持境界無關。

 

 

沒有束縛就沒有恐懼

斷除一切結,毫無畏懼,無所執著,解脫諸煩惱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397

  

優迦紳那與戲團的女舞者結婚後,因故接受岳父的指導,學習特技,而成為技巧嫺熟的特技演員。

  有一天,他在表演時,佛陀來到現場向他說法。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他就在表演的長竹竿上證得阿拉漢果。

然後,他走下來,請求當佛陀的弟子,從此以後他就加入僧團了。

  有一天,其他比庫問他當時的心境,他就回答說,當他站在竹竿上時,心中毫無恐懼。

這些比庫就去問佛陀:“世尊!優伽紳那說他是阿拉漢,真的嗎?“

  佛陀回答說:“諸比庫!向優伽紳那一樣,斬斷所有束縛的人沒有任何的恐懼,他真的是阿拉漢。”

 

  

砍斷愛欲的束縛

去除皮帶,韁,繩,其它附屬物,和門閂(注釋)而明白四聖諦的覺者,我稱之為婆羅門。398

  沙瓦提城裡的兩位婆羅門各自擁有一隻公牛。

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牛比對方的牛更好,更強壯。

最後,他們決定一決高下,就到河邊去,用沙子裝滿牛車,然後叫他們的牛依序去拉牛車,但每次繩索都拉斷了,牛車卻紋風不動。

  一些比庫看見他們之間的比賽後,就向佛陀報告。

佛陀告誡他們:“諸比庫!扯斷肉眼可見的繩索很容易,任何人都可做到,但比庫應該斬斷的是心中的憤怒和貪愛的束縛。”

(注釋)皮帶:瞋恚;韁:貪愛;繩:六十二邪見;附屬物:潛伏的習性,舊譯作隨眠,共有七種;門閂:無明。

 

 

佛陀制服辱他的四位婆羅門兄弟 

忍受辱鞭打而不不瞋恚,具有如同軍隊般耐力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399

  

從前,沙瓦提城裡一位婆羅門的妻子已經證得初果。

只要她打噴嚏,或者有任何東西或人意外碰到她時,她都會脫口而出一些偈語。有一天,這婆羅門和幾位朋友正在家中進餐時,她又順口說:“禮敬佛”這句讚歎佛陀的話卻激怒她的丈夫,使他立刻沖出去找佛陀,並詰問佛陀。

他的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想要生活安詳,應該殺死甚麼?”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想要生活幸福,應該殺死甚麼?”佛陀回答道:“婆羅門!想要安詳、幸福生活,就要去除憤怒。諸佛和阿拉漢歡喜並且讚歎人能止息憤怒。”

佛陀的回答觸動這婆羅門的心靈深處,就出家為比庫,後來並且證得阿拉漢果。

  這婆羅門的弟弟聽見兄長出家的消息之後,非常憤怒,他也直接去精舍辱佛陀,但佛陀反問他:“婆羅門!假設你邀請親朋到家中用餐,但他們卻滴口未沾就回去了,既然這些親朋都不接受你的食物,請問,這些食物最後歸屬誰啊?”他說歸屬他。

佛陀接著說:“同理,既然我不接受你的辱,你所說的話豈不是在辱你自己嗎?(注釋)。”他一聽之下,立刻誠服佛陀的睿智涵意,而對佛陀生起極大的敬意,也因此出家為比庫,後來,也證得阿拉漢果。

  後來,這婆羅門的另兩位弟弟也抱著同樣的心態前來辱佛陀,但也受到佛陀的感化而出家為比庫,也都在機緣成熟的時候,證得阿拉漢果。

  一天夜晚,眾生比庫說:“佛陀的德行多麼高妙深奧!這四位婆羅門的兄弟前來辱佛陀,但佛陀卻運用無比的智慧,協助他們領悟佛法,並且作為他們的依止。”

佛陀說:“諸比庫!我不傷害那些傷害我的人,加上我的耐心和自製,很多人才會皈依我。”

(注釋)這是佛教徒面對不實的批評和辱時應有的正確態度。

 

 

沙利子尊者受母親辱罵

 

不瞋恚,有德行,持戒,不貪愛,調伏身心,證得最後身的人(注釋),我稱之為婆羅門 400

 

  有一次,佛陀在竹林精舍時,沙利子和一群比庫前往那羅卡村他母親的家去托缽。

他母親邀請他們進去接受供養,但當她拿食物給沙利子時,她說:「你這吃剩菜剩飯的人!你拋棄所有的財富,出家做比庫,你毀了我們!」她接著拿食物給其他比庫時,也粗魯地說:「你們總是把我的兒子當作侍從,現在吃吧!」沙利子一言不語,只是保持他一貫高貴的沉默。

回到精舍後,諸比庫向佛陀報告,沙利子耐心忍受生身母親的訶責。

佛陀說,阿拉漢絕對不會生氣,也絕對不會失去性子。

注釋:阿拉漢棄絕所有的貪愛,不再輪回,所以是最後身。

 

 

阿拉漢不執著感官欲樂

如同蓮葉上的水滴,針鋒上的芥子,不染著愛欲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1

  

有一次,一些比庫在討論蓮華色阿拉漢比庫尼被一位年輕男子強暴的事情。

他們請教佛陀,阿拉漢是否享受感官欲樂?佛陀回答他們:“諸比庫!阿拉漢不享受感官欲樂,他們也不會沉溺於感官欲樂,因為他們不執著於六塵和感官欲樂,就好像水不沾著於蓮花的葉子一樣。”

 

 

證得阿拉漢果的奴隸 

滅世間苦,棄絕五蘊沉重的負擔,並且解脫所有煩惱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2

 

  有一位婆羅門的奴隸從主人家逃走後,加入僧團為比庫並且證得阿拉漢果。

有一天,他和佛陀一齊去托缽時,被以前的主人看見,這婆羅門主人就上前緊緊抓住他的袈裟不放。

  佛陀問究竟發生甚麼事,這婆羅門說,這比庫是他家的奴隸。佛陀說:“這位比庫已經放下生命的重擔了。”

這位婆羅門認為佛陀的意思是說這位比庫已經證得阿拉漢果了,為了證實,他再請問佛陀,這年輕比庫是不是阿拉漢?

佛陀肯定地說,這比庫已經是阿拉漢了。

 

 

佛陀讚歎柯瑪比庫尼 

具有甚深智慧,明辨善惡道,並且證得無上境界(涅槃)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3

  

一天夜晚,沙咖天帝和眾多天神來向佛陀問訊。

這時候,柯瑪比庫尼也運用神通,從天空中來向佛陀頂禮問訊,但她看見沙咖天帝一行人時,就在問訊後,先行離去。

沙咖天帝請教佛陀她是何許人,佛陀告訴他:“她是我傑出的女弟子之一,她是智慧第一的比庫尼。”

  

 

提沙比庫被控使用咒語

不與俗人親昵,也不與四方遊行的人親昵,四處雲行,不執著於一屋一瓦,沒有欲愛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4

 

  提沙比庫得到一個禪修的題目後,就在一座山邊找了一處合適的洞穴,然後開始三個月的結夏安居。他每天清晨到村子去托缽,村子裡的一位老婦人經常供養他。

住在他安居洞穴中的一位女精靈覺得很難與一位高貴的比庫共處一室,但又沒有勇氣請他離開洞穴,就想用個法子來挑剔他的不是,使他離開。

  她決定附身在老婦人的小兒子身上。

附靈之後這年輕男子把頭向後扭轉,瞪大雙眼。

老婦人看見這景象時,大聲驚呼,這精靈便開口道:“我已經附在你兒子身上了,叫提沙比庫用水洗他的腳,滴水在他頭上,我才會離去。”

第二天,提沙比庫來向這婦人化緣時,老婦人遵照精靈的話做,她的兒子就回復原狀。

這精靈於是先回洞穴門口去等提沙比庫。

提沙回來時,她現身告訴他:“我是守護這洞穴的精靈。你這驅魔人,不要進入這洞穴。”

提沙明白自己打從出家那一日起,就過著有德性的生活,便回答說,他從沒有犯下比庫不可以使用咒術的戒律。

女精靈接著指控他為老婦人的小兒子治病,但提沙回想自己並未使用咒術,於是當下明白,即使精靈也無法挑剔他,他因此法喜充滿,當下就證得阿拉漢果。

  他告訴女精靈,像她這樣指控具有清淨德行,無污點的比庫是謬誤的並且建議她不要再打擾他,結夏安居後,他回柢樹給孤獨園去,也向其他比庫敘說與精靈遭遇的情形,他們問他,當精靈禁止他進入洞穴時,他是否生氣。

他回答說沒有。

這些比庫就去請教佛陀:“提沙尊者宣稱不再動怒,真的嗎?”

“諸比庫!提沙的話是真的,他已經是阿拉漢了,不再執著任何人,所以沒有任何理由對人動怒。”

佛陀如是回答他們。

 

 

被人誤打的比庫

 

不以武力對待一切強弱眾生,不傷害他人,不殺生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5

 

  有位比庫帶著觀想的題目到森林裡去禪修。

證得阿拉漢果後,他打算回去精舍向佛陀表達深摯的感恩之意。

路上,經過一個村落時,一位婦女剛好和丈夫吵嘴,而跑出家門,就緊隨在比庫的身後,這時候,追趕她的丈夫發現她緊跟在比庫身後,誤會這比庫要帶她走,就大聲喝叫並威脅要毆打他。

這婦人懇求丈夫不可毆打比庫,但這卻使她的丈夫更憤怒,立即出手毆打比庫。

打完後,更帶走婦人。

事後,這比庫繼續往精舍去。

抵達揭達林給孤獨園時,其他比庫看見他全身都是淤青,就加以治療並且問他,對打他的人是否懷有恨意,他說沒有。

這些比庫向佛陀報告:“世尊!這比庫說他不再有恨意,此話當真嗎?”

佛陀回答他們“諸比庫!阿拉漢唾棄暴力。

他們即使被毆打,也不會生氣。”

佛陀確定該比庫確實是阿拉漢。

 

 

一名女士和四名沙馬內拉

 

敵對者環繞時仍然保持友善的態度,暴力氣氛中仍然保持溫和的態度,眾人都執著五蘊, 而不執著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6

   有一次,一位婆羅門太太請丈夫到揭達林給孤獨園邀請四位比庫到家中來接受供養。

她特別要丈夫指名邀請真正出身婆羅門的資深比庫,但丈夫引導回來的卻是四名阿拉漢沙馬內拉,當她看見丈夫請回來的是年輕沙馬內拉時,非常失望,就責怪丈夫並憤怒地要他再去精舍請資深比庫來。

同時,她拒絕讓四位沙馬內拉坐尊貴的座位,也不供養他們。

  這婆羅門再度到達精舍時,遇見沙利子尊者,就邀請沙利子尊者到他家應供。沙利子到他家時,看見已經有四位阿拉漢沙馬內拉在場,就問他們是否已經接受供養?當他知道他們尚未受到供養,又知道只準備供養四名比庫而已時,便返回精舍。

這婆羅門只得再到精舍一趟。這一次,馬哈摩嘎喇那尊者與他同行返家,但結果也和沙利子尊者一樣,返回精舍。

  這時候,沙咖天帝看見這四名阿拉漢沙馬內拉略顯飢餓,就化身成一名老婆羅門,出現在這婆羅門夫婦家。

這對夫婦向老婆羅門致敬並請他坐上尊貴的座位,但這老婆羅門只坐在地上,並且向這四名阿拉漢沙馬內拉致敬。

他接著透露自己的身分。

這對夫婦看見沙咖天帝向沙馬內拉致敬,就供養他們和沙咖天帝。

供養後,這四名阿拉漢沙馬內拉和沙咖天帝各自顯神通。

之後,沙咖天帝回天界去,四名沙馬內拉也回精舍去。

佛陀知道這件意外時,評論說:「諸比庫!阿拉漢對敵視他們的人不懷惡意。」

 

 

阿拉漢沒有精神煩惱

 

斷除所有的貪欲、瞋恚、驕慢和虛偽,如同芥子滑落針鋒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 407

 

  馬哈般他嘎尊者在弟弟朱臘般他嘎出家為比庫時已經是阿拉漢了。

他的弟弟朱臘般他嘎天生愚笨,因為某一前世時,他作弄一名非常愚笨的比庫,所以今生他甚至在四個月內都無法記住一句偈語。

馬哈般他嘎尊者因此建議他不如還俗。

  後來,有些比庫針對馬哈般他嘎尊者對待弟弟的態度請教佛陀:「阿拉漢是否仍然會發脾氣?他們還有沒有精神上的煩惱如瞋念呢?

  佛陀向他們解釋:「諸比庫,阿拉漢沒有像貪欲和瞋念等煩惱。

馬哈般他嘎尊者對待弟弟的態度是想幫他的忙,而不是瞋念。」

  

 

習氣的力量 

委婉說如法、有法益的話;實話實說;不以言語觸怒他人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8

 

  比利陀婆遮尊者說話的口氣往往十分激動,他經常對人說:「過來,你這個可憐蟲!」或者「走開,你這個可憐蟲!」等等。

  其他比庫向佛陀報怨他的態度。佛陀就請他來,勸誡他。

佛陀並且透過神通得知,過去很多世時,比利陀婆遮尊都出生在深信婆羅門至上的婆羅門家中。

  佛陀說:「諸比庫!不要因為他的言語而感覺受到冒犯。

他說『可憐蟲』時,只是累世以來身為婆羅門所養成的習氣而已並沒有惡意,他沒有傷害他人的意思,阿拉漢是不傷害別人的。」

  

 

比庫被控作小偷

 

不作非分之取—不管長或短,多或少,鮮美或陳腐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09

 

  有一天,沙瓦提城的一位婆羅門把身上的衣服放在門外地上吹風。

這時候,一位要回精舍的比庫經過他家門口,看見地上的衣服。

他以為這是人家丟棄不要的布料,就將它拿了起來,卻被這婆羅門瞥見,便追趕上來,指控、辱罵比庫:“你這個光頭佬!偷我的衣服。”

比庫立刻把衣服還給他。

比庫回到精舍時,向其他比庫敘述這件意外。

這些比庫開玩笑地問他,這衣服是長是短,材料是好是壞。

他回答說:“不管是長是短,材料好壞,我都不在意,我絲毫不執著於它。”

這些比庫就請教佛陀:“世尊!這比庫說他不再執著於任何東西。真的嗎?”

佛陀說:“諸比庫!他說的是真心話。

阿拉漢不會拿不是供養給他的任何東西,而且也不執著於物質的東西。”

 

 

比庫誤會沙利子尊者

 

對今生或來世都沒有欲望的人,沒有貪欲,煩惱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10

   沙利子尊者有一次與一群比庫到一小村落附近的精舍去結雨安居。

村民看見沙利子尊者來,就答應要提供所有的必須品,但直到結雨安居結束以後,村民並沒有提供所有的必須品。

沙利子尊者說:“如果村民再供養袈裟來,請送來給我,如果沒有,也請通知我。”

然後,他就回揭達林給孤獨園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其他比庫誤會沙利子尊者的意思,就向佛陀報告:“世尊!沙利子尊者仍然執著於物質的東西,如袈裟和其它必須品。”

  佛陀回答說:“諸比庫!沙利子不貪愛任何東西。

他要求把村民供養的袈裟交給他,是為了避免供養的村民失去功德,同時也無損比庫和沙馬內拉的神聖尊敬。”

 

 

比庫誤會馬哈摩嘎喇那尊者

 

沒有了貪欲,瞭悟四聖諦而沒有疑惑,並且證得涅槃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11

   有一次,眾多比庫向佛陀報告說,馬哈摩嘎喇那尊者也像沙利子尊者一樣,仍然執著於世間的一切。

佛陀回答他們說,馬哈摩嘎喇那尊者已經是徹底去除貪愛的阿拉漢。

 

 

超越善惡

超越善與惡,超越一切結,無憂無慮,清淨無垢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12

  

有一天,一群比庫向佛陀說:“隸婆多沙馬內拉獲得很多的供養,有好名聲和財富。

他雖然一個人住在森林裡,但透過神通,已經建立很多精舍給幾百位比庫安住。”

佛陀告訴他們:“諸比庫!隸婆多已經連根拔除所有的貪愛,他已經證得阿拉漢果。”

 

 

身體會發光的年輕人

如同沒有瑕疵的月亮,澄淨,安詳,清明,不再渴求輪回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13

  

肯達帕尊者在某一前世時,曾經供養檀香木給供奉咖沙巴佛遺物的佛塔。

因為這善行,他出生在沙瓦提城中一位婆羅門的家裡,同時身上有特殊的異象,那就是他的肚臍眼能閃閃發出圓圈的光暈,人們因此稱呼他肯達帕。

一些婆羅門就利用這不尋常的特徵,帶他到城裡去展示,只有付錢的人才可以觸摸他。

  有一次,他們帶他到揭達林給孤獨園附近,向準備前往給孤獨園的佛陀信徒說:“你們去見佛陀,聽他說法有甚麼用呢?

沒有人比肯達帕更有能力。

任何人只要觸摸他的身子就會發財。

你們為甚麼不來試試看呢?”這些信徒回答說:“我們的老師具足一切能力,沒有人比得上他。”

  這些婆羅門就帶肯達帕到給孤獨園去與佛陀一較高下。

但當肯達帕與佛陀在一起時,他肚臍的光就自動消失,而被帶離佛陀面前時,又恢復放光,但與佛陀一起時,又消失了。

肯達帕在心裡告訴自己:“佛陀毫無疑問地知道如何使我身上的光消失。”

他懇求佛陀教導他這方法。但佛陀勸他先加入僧團為比庫,然後佛陀才會考慮教他。

  肯達帕於是告訴他的婆羅門朋友,說他要加入僧團,學習這技巧,請他們等他。成為比庫後,佛陀教導他去觀身,也就是觀察人身三十二個令人討厭,不淨的地方。

幾天後,他就證得阿拉漢果。

這時候,他的婆羅門朋友問他是否已經學會技巧了?

他回答他們:“你們最好回去吧!我不想離開這裡了。”

眾多比庫向佛陀轉述他的話,佛陀說:“肯達帕說的是真心話。他已經徹底消除所有的精神污垢了(注釋)。”

(注釋)佛陀在另外的場合說,以創造奇跡來吸引信徒,就像商人雇請歌舞女郎來招攬生意一般。

 

 

特別長的懷孕期 

超越泥濘(貪欲)、崎嶇道(煩惱)、生死海(輪回)、無明黑暗的人;渡過四瀑流(欲、生、邪見、與無明瀑流)而證得涅槃的人;禪定止觀的人;沒有欲愛和疑惑的人;完全不執著,究竟寂靜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14

   殊帕瓦莎公主的懷孕期異常的長。

當她產前陣痛好幾天時,她不停憶念佛、法、僧三寶的殊勝。

最後,她甚至請丈夫代替她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陀知道公主的情況時,就說:“願公主免除恐懼,一切平安,願她順利生下健康、高貴的兒子。”

正當佛陀這麼說時,公主也生下健康的兒子。

當天,佛陀和眾多比庫都被邀請到他們家去供應,慶祝他們兒子的誕生。

這孩子長大後,出家為比庫,大家稱呼他屍瓦哩。

他在剃度出家時,當下就證得阿拉漢果。

後來更以能夠輕易得到供養而出名。

他是供養第一的比庫。

有一次,比庫請教佛陀,為甚麼屍瓦哩在母胎中特別久?

佛陀回答他們:“諸比庫!某一世時,屍瓦哩是一位王子,他的國家給另一位國王佔據了,為了要奪回祖國,他接受母親的建議,圍堵該城市。

城裡的人們因此斷水斷炊好幾天。因為這惡業,他們今生要忍受長期懷孕和生產的痛苦。”

 

 

誘惑比庫的妓女

世間人若割捨欲樂,正信出家,滅除貪欲,不再輪回,我稱之為婆羅門。415

  山桌山慕達是沙瓦提城裡一戶有錢人家的兒子,出家成為比庫後,他到距離沙瓦提城相當遙遠的王舍城去禪修。從此以後,他的父母非常思念他。

有一天,沙瓦提城裡舉行一些典禮,他們因為兒子不在身邊而不禁哭泣起來有一位妓女看見他們在哭泣,就詢問他們究竟甚麼事惹得他們如此傷心?

這對夫婦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她,她就問:“如果我能使你們的兒子離開僧團還俗的話,你們要如何酬謝我呢?”

夫婦倆答應使她成為富翁。

這妓女就向他們要了一大筆錢,出發前往王舍城。

  抵達王舍城後,她在山卓山慕達進城化緣的路上租了一間房子並且準備好美味的食物,等他來化緣。

剛開始的幾天,她在房子門口供養他。

不久,她邀請他進屋子裡。

她更花錢雇請幾位小孩子在他經常來托缽的時候,在房子門口嬉戲,她於是籍口一樓又吵又有灰塵,而邀請他上頂樓去進食。

等他隨她上到樓頂時,她卻關上門,開始誘惑他:“尊者!請你當我親愛的丈夫吧!讓我做你親愛的妻子吧!

等我們渡過漫長、快樂的婚姻生活後,我們可以一齊加入僧團,再精進努力,盡最大的努力證入涅槃。”

這比庫明白自己犯錯了,立即心生警惕,告訴自己:“由於疏忽,我已經犯了大錯。”

  這時候,佛陀知道發生在山卓山慕達身上的事,就叫阿難來,告訴他:“山卓山慕達正在王舍城中一棟尖頂樓房的二樓上對抗一位妓女的挑逗,但是他終究會戰勝。”

佛陀就透過神通放光,勸誡山卓山慕達:“去除對財富和感官欲樂的貪愛,從欲望中解脫出來吧!”

山卓山慕達也正念現前,努力思考佛陀的教誨,而證得阿拉漢果。

 

 

闍祗羅比庫證得阿拉漢果

 

世間人若棄絕愛欲,正信出家,滅除愛欲,不再輪回,我稱之為婆羅門。416

  

一位阿拉漢比庫在咖沙巴佛入滅後不久四處去募款,準備興建供奉咖沙巴佛遺物的浮圖塔。

有一天,他來到一戶金匠的門前,不巧,金匠與妻子正在激烈爭吵,他就對著比庫大哄:“你最好丟掉咖沙巴佛的遺物,滾回去吧!”

他太太聽他這麼一說,卻說:“你如果生氣,就只辱我好了,喜歡的話,甚至可以毆打我,但你為甚麼要辱咖沙巴佛和比庫呢?你這麼做,已經犯下大錯了!”

金匠聽完妻子的話後,明白自己剛才犯下十分嚴重的錯誤。

為了補救他的錯誤,他製作了一些金飾的花,裝在金色的罐子,然後供養給咖沙巴佛的浮圖塔。

  這一世,他出生為一位富家女的私生子。

出生時,她將他放在罐子裡,然後順水飄流而下,最後被一位在河中沐浴的年輕女子看見,便加以收養並命名為闍祗羅。

長大後,他的養母聽從比庫的建議,送他去屍羅受教育。

這比庫並且安排闍祗羅住在他一位商人弟子的家。後來,闍祗羅與商人的女兒結婚。

婚後不久更在他們新屋的後院裡挖出大量的金子。他們總共生育了三個兒子。

闍祗羅後來更出家為比庫並且證得阿拉漢果。

  有一天,佛陀和包括闍祗羅在內的眾多比庫到闍祗羅兒子的家去托缽,他的兒子們連續十五天供養佛陀和眾多比庫。

過了一陣子,諸比庫問闍祗羅是否仍執著他的金子和兒子?

他回答說已經毫無牽掛。

這些比庫就向佛陀敘說闍祗羅所說的話,佛陀說:“諸比庫!闍祗羅已經滌除貪愛和驕傲,他已經證得阿拉漢果。”

 

 

喬帝卡在天上的美麗屋舍

世間人若棄絕愛欲,正信出家,滅除愛欲,不再輪回,我稱之為婆羅門。416

  

喬帝卡是王舍城中非常著名,非常有錢的人。

他住在高廣華廈中,該大廈有七道牆,每道牆進出的門都有守護精靈保護著。

他的財富之名傳播的很遠,很多人都來參觀他的華廈。有一次,賓比薩拉王和阿迦答沙都王子也來參觀他的華廈。

阿迦答沙都王子眼見他的華廈如此壯觀,發誓將來成為國王時,絕對不許喬帝卡住在這華廈中。

國王離開華廈時,喬帝卡送給國王一顆無價之寶的大紅寶石。

送禮物給前來參觀華廈的人是喬帝卡的習慣。

  後來,阿迦答沙都王殺死父王,篡位成功。

當上國王後,他果真攜帶將士前去喬帝卡的華廈,準備用武力取得。

但華廈所有的門都有精靈保護,阿迦答沙都王和他的將士只好無功而退。

當他前往竹林精舍時,發現喬帝卡正在聽佛陀說法,阿迦答沙都王就大聲吼叫著:“你命令你的守護靈和我的將士作戰,自己卻跑到這裡來,假裝聽佛陀說法!”

喬帝卡聽阿迦答沙都王這麼一說,才知道國王剛到他的華廈去,準備予以沒收。

  過去世時,喬帝卡曾經發過誓願,希望他的財產不會被人強奪而去。

此刻他的願望顯然已經實現了,他就告訴國王:“國王!任何人無法在違背我的意願下奪走我的財富。”

說完這句話後,他伸出十指,請國王強行拿下他手指上的戒指。

國王奮力想要拔出戒指,就是無法成功。

喬帝卡於是要國王鋪塊布,然後他把雙手放在布上,結果所有的戒指自動滑落下來,喬帝卡把它們獻給國王,他接著請求佛陀讓他加入僧團。

不久,他就證得阿拉漢果。

後來,有一天,諸比庫問他是否仍然執著於他的華廈和財富?他回答說沒有。

這些比庫就請教佛陀:“世尊!喬帝卡宣稱已證得阿拉漢果,真的嗎?”

佛陀說:“諸比庫!喬帝卡說的是事實,他已經沒有任何貪愛了,他現在是一位阿拉漢。”

  

 

曾經是舞者的比庫

解除天人束縛,解除一切束縛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17

 

  舞者那塔普塔卡有一次聆聽佛陀說法。聽完之後,他就加入僧團成為比庫,後來更證得阿拉漢。

有一次,佛陀和包括他在內的很多比庫外出托缽時,遇見一位年輕的舞者在跳舞,其他比庫問他是否仍喜歡跳舞。

他回答說:“不!不再喜歡了!”

諸比庫向佛陀報告這件事,佛陀說:“諸比庫!那塔普塔卡已經徹底斬斷執著的束縛,他已經是阿拉漢了!”

 

 

曾經是舞者的比庫

超越喜歡(欲樂)與不喜歡(到林間僻靜處修行),清涼,沒有煩惱的人,調禦五蘊,精進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18

舞者那塔普塔卡加入僧團後,證得阿拉漢果。

佛陀說:“諸比庫!那塔普塔卡不再沉溺於一切欲樂了!”

 

 

摸骨專家婆耆舍

遍知有情眾生的生死,不執著,善逝(趣向涅槃),明白四聖締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 419

煩惱漏盡的阿拉漢,諸天、甘塔拔(注釋)及人都不知道他()的往生處,我稱之為婆羅門。420

 

  王舍城中有位名字叫做婆耆舍的婆羅門,他只要觸摸死人的骨骸,就能判斷該人究竟往生天界、人間或地獄。

有些婆羅門就帶他到各個村落去,村子的人都圍在他身邊,大方付錢,請教他們已故親人的往生處。

  有一次,他們來到揭達林給孤獨園附近。

他們看見很多人要前去聽佛陀說法,就要那些人過來請教婆耆舍。

但那些要去聞法的人卻說:「婆耆舍知道個甚麼啊!我們的老師無與倫比,只有他才是究竟證悟的人。」並與他們展開一場激烈的爭論。

最後有一個人說:「好吧!讓我們去應證一下,究竟婆耆舍或佛陀懂得多?」

大夥兒就到精舍去。

  佛陀知道他們的來意後,就吩咐一位比庫分別準備往生地獄、畜生、人間、天界的四付骨骸,同時也準備了一位阿拉漢的骨頭,然後把這五付骨頭排成一列。

婆耆舍正確判斷前四付骨頭的主人往生何處,但最後一付骨頭卻難倒他。

佛陀便開口說:「婆耆舍,不知道了吧!我知道第五付骨頭的主人往生何處。」

婆耆舍請求佛陀教導他知道第五付骨頭主人往生何方的技巧。

佛陀建議他先出家,加入僧團,佛陀才可能教導他。

婆耆舍就要他的婆羅門朋友等候他學會這種技巧。

成為比庫後,佛陀教導他觀想人身三十二個部位。

他遵照佛陀的指示,努力禪修,不久之後,就證得阿拉漢果。

  當他的婆羅門朋友前來問他是不是學成功時,他告訴他們:「你們最好離開這裡,我不再需要瞭解這種技巧了,我也不會和你們走了。」

其他比庫聽他這麼說,就去請教佛陀:「世尊!婆耆舍宣稱已經證得阿拉漢果。真的嗎?」佛陀說:「諸比庫!他當真明白世事萬物的生滅,他已經是阿拉漢了。」

注釋:「甘塔拔」:天的一種。

 

 

妻子出家為比庫尼

不執著於過去,未來和現在五蘊的人,斷除煩惱,不執著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21

  

王舍城中有位佛陀信徒,名字叫毗舍可。

有一次,他聽完佛陀說法後,就證得三果。他告訴妻子:“請繼承我的財富吧!從今以後,我不要再管世間事了。”

他的妻子曇摩提那拒絕他的要求,相反地,請求讓她出家,加入尼眾僧團。

毗舍可答應她出家做比庫尼後,她就離開王舍城,努力精進禪修,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證得阿拉漢果了。

證果後,她返回王舍城。

她的丈夫聽說她回來了,就去見她並且請教幾個問題。

當他請教初、二和三果的問題時,她都予以回答,但他問及阿拉漢果的時候,她不回答,卻說:“這個問題超過你的程度,如果你要知道,請你去問佛陀。”

他就去向佛陀請教同樣的問題,佛陀說:“她已經回答你的問題了。

如果你問我,我也是同樣的答案。”佛陀的話證實曇摩提那已經證得阿拉漢果。

 

 

盎古利馬喇尊者和大象)

毫無畏懼,尊貴,勇猛,智慧具足的人,斷除欲望,調伏五蘊煩惱,沐浴(注釋)清淨,證悟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422

 

  有一次,巴謝那地王和瑪莉咖皇后以史無前例的無遮大會供養佛陀和眾多比庫。

大會預計安排頂著傘的大象,為每一位比庫遮陽,但卻缺少一隻馴服的大象,所以只好用一隻尚未馴服的象頂替。

盎古利馬喇尊者恰好被安排到這只大象。

每個人都擔心這只象會出紕漏,但當它被牽到尊者身邊時,卻變得乖順。

後來,諸比庫問尊者,當時心中害怕嗎?他說不怕。

這些比庫向佛陀報告他的話,佛陀說:“諸比庫!沒錯,盎古利馬喇當時毫無畏懼。

像他一樣的阿拉漢心中沒有任何畏懼。”

注釋:印度人以為在恒河中沐浴,就可以消除罪業,但此處佛陀的意思是說內心沒有垢穢。

 

 

 

天作的供養

智者(牟尼)明白自己的前生,明辨天界和惡道,不再輪回,證得無上智,而且一切圓滿成就,我稱之為婆羅門。423

 

佛陀有一次胃痛,他就請優波摩尊者前去向天作托缽,要一些熱水。

天作很高興有這麼難得的機緣,就供養佛陀熱水和一些蜜糖。

回到精舍後,尊者為佛陀準備好熱水,讓佛陀沐浴,沐浴後,尊者又為佛陀準備摻有熱水的蜜糖讓佛陀喝。

佛陀喝下以後,胃舒服多了,天作就請教佛陀:“尊者,供養甚麼人的功德比較大?”

佛陀說:“天作,供養不再作惡的人,功德最大。”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