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當時,具壽沙利子(Säriputta)來到跋格瓦之處,來到之後頂禮跋格瓦,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具壽沙利子(Säriputta)對跋格瓦這樣說:尊者,我對跋格瓦有如此淨信心: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也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在正覺方面比跋格瓦有更高的證智!

沙利子(Säriputta),你宣告這偉大肯定的話,絕對有把握地做獅子吼:尊者,我對跋格瓦有如此淨信心: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也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在正覺方面比跋格瓦有更高的證智!

沙利子(Säriputta),對那些過去世曾出現的阿拉漢、正自覺者,你是否能以心辨別知道所有那些跋格瓦之心:那些跋格瓦曾有如此之戒,那些跋格瓦曾有如此之法,如此之慧、如此之住,如此解脫?”

不能,尊者。

沙利子(Säriputta),對那些未來世將出現的阿拉漢、正自覺者,你是否能以心辨別知道所有那些跋格瓦之心:那些跋格瓦將有如此之戒,那些跋格瓦將有如此之法,如此之慧、如此之住,如此解脫?

不能,尊者。

沙利子(Säriputta),你是否能以心辨別知道我,現在的阿拉漢、正自覺者之心:跋格瓦有如此之戒,跋格瓦有如此之法,如此之慧、如此之住、如此解脫?

不能,尊者。

沙利子(Säriputta),既然你於此並沒有對過去、未來,現在諸阿拉漢、正自覺者的他心智,沙利子(Säriputta),那麼你為何能宣告這偉大肯定的話,有絕對把握地做獅子吼:尊者,我對跋格瓦有如此淨信心: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也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在正覺方面比跋格瓦有更高的證智! 

 

146.尊者,我並沒有對過去、未來,現在諸阿拉漢、正自覺者的他心智,但我以法類[智]而知。

尊者,猶如國王最偏遠的城市,有堅固的城堡,堅固的城牆、城樓和一道門。那裡的守衛者是智者,能幹、精明,阻擋不認識者,放行認識者。他順著圍繞整座城的道路走時,沒有發現牆的破洞或墻的裂縫,甚至連貓鑽出的地方[都沒有]。他這樣想:任何粗大的生物進入或離開此城,他們全都要從這道門進入或離開。

同樣地,尊者,我以法類[智]而知:尊者,任何過去世曾出現的阿拉漢、正自覺者,所有那些跋格瓦都已捨離了作為心的污垢、使慧衰落的五蓋,心善佇立於四念處,如實修習七覺支而證悟無上正自覺。

尊者,任何未來世將出現的阿拉漢、正自覺者,所有那些跋格瓦都將捨離作為心的污垢,使慧衰落的五蓋,心善住立於四念處,如實修習七覺支而證悟無上正自覺。

尊者,跋格瓦,現在的阿拉漢、正自覺者也已捨離了作為心的污垢、使慧衰落的五蓋,心善佇立於四念處,如實修習七覺支而證悟無上正自覺。 

 

147.跋格瓦住在那蘭達的布商芒果林期間,也多次向比庫們做此法語:

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

遍修戒之定,有大果報、大功德;

遍修定之慧,有大果報、大功德;

遍修慧之心,能完全從慾漏、有漏、無明漏的諸漏中解脫。

 

 

註:在正覺方面比跋格瓦有更高階的證智(bhagavata bhiyyobhiññataro yadidam sambodhiya):正覺是指一切知智或阿拉漢道智。阿拉漢道智確實能把佛陀的功德包含無餘。

通過阿拉漢道智,兩位上首弟子獲得弟子巴拉密智,獨覺佛獲得獨覺菩提智,諸佛獲得一切知智和全部佛陀的功德。所有這些都是通過阿拉漢道智而成就的,所以把阿拉漢道智稱為正覺。在這方面沒有人比跋格瓦更超越,所以說:沒有在正覺方面比跋格瓦有更高的證智。”(這節內容亦見於《長部·令人淨信經Sampasadaniya sutta》。(D.3.141〜143)

 

在偉大(ujäri):最殊勝的。肯定的話 (äsabhīvica):直接翻譯為公牛的話,即如同公牛的聲音一樣不動搖、不顫抖。 

 

絕對有把握(ekamso gahito):並非經由口傳、師承、傳聞、經典記載、推理、所接受觀念、邏輯或推論而說出來的,而是像通過親證的智慧洞察了一般絕對有把握,就是得出結論的意思。

 

做獅子吼(sihanädo nadito):最高階的吼聲。發出既不遲鈍也不含糊的獅子吼叫般的最高階聲音。 

 

法類[智](dhammanvayo): 根據對法的親見之智的實踐而產生的推論智去類比、瞭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