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一位臨終的老人、她的家人與照顧者們的一段開示

現在請下定決心,恭敬的聽法。當我在說話時注意我的話,就如佛陀本人正坐在你面前一樣。閉上眼睛讓自己保持舒適,安定你的心,讓它專心一點。謙虛的允許智慧、實相與清淨三寶安住於你的心中,以此向圓滿的覺者致敬。

 

即使佛陀也無法避免死亡

今天我沒有帶任何物品來送給你,只有「法」――世尊的教導。你應該瞭解,即使擁有廣大福德的佛陀也無法避免身體的死亡。當他年老時他交出身體,放下沉重的包袱。現在你也必須學會對依賴多年的身體感到滿足,你應該覺得它已經夠了。

想想你已經使用了很久的餐具――杯子、碟子與盤子等,當你第一次得到它們時,它們是如此光亮潔淨,如今在長期使用之後已經開始變舊。有些破了有些不見了,剩下的也都磨損了,它們已經不復以往的光采,而這正是它們的本質。

你的身體也是如此,從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在變化,經過童年、青少年,現在到了老年,你必須接受這事實。佛陀說一切諸行,無論是內在的或外在都是無自性的,它們的本質就是變化。請清楚的思惟這實相。

躺在這裡逐步毀壞的臭皮囊是真實法則。這身體的事實是「真實法」,是佛陀無盡的教導,他教導我們思惟這一點並瞭解它的本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保持身體平靜。佛陀教導我們,應該確保只有身體被囚禁,別讓心也跟它一起被束縛。

現在你的身體開始走下坡並且隨著年齡逐步惡化,別抗拒但是也別讓心跟著沉淪。讓心超然獨立,藉由瞭解事物實相給心能量。佛陀教導我們這是身體的本質,自然如此。一但有生就會有老、病與死,你正在見證這偉大的實相。以智慧觀察身體並瞭解這一點。

如果你的房子淹水或被燒毀,讓那個威脅只於房子。若有水災別讓它淹到心;若有火災也別讓它燒到心。就讓外在的房子被淹沒或燃燒。現在,是該讓心放下貪著的時候了。

你已經活得頗久了,眼睛看過形形色色,耳朵聽過許多聲音,你經歷過各種經驗而這一切都只是經驗而已。你曾經吃過許多食物,而美食就只是美食,不好的味道就只是不好的味道,如此而已。若眼睛看見美麗的外貌,它就只是美麗的外貌,醜陋只是醜陋;耳朵聽到悅耳動聽的聲音,它就只是如此而已,刺耳的噪音也是如此。

 

一切隨因緣在變化,你還能怎麼樣?

佛陀說無論貧或富、老或少、人或動物,在這世間上沒有任何生命能永遠維持在一種狀態上。一切事物都得經歷變化與耗損,這是個無可奈何的生命實相。

不過,佛陀說我們能做的就是觀察身與心,以瞭解它們的無自性,瞭解它們既非“我”,也非“我的”,它們只是暫時存在而已。就如你的房子只是在名義上屬於你,你無法帶著它到任何的方去。你的財富、資產與家庭也是如此──它們只是在名稱上屬於你而已並非真是你的;它們屬於自然。

這實相不只適用於你而已,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甚至包括佛陀與聖弟子們。他們只有一點和我們不同,他們接受事物的實相,瞭解「自然如此」的道理。

因此,佛陀要求我們徹底觀察這身體,從腳底到頭頂再從頭頂到腳底,反復觀察。看看這身體你看到甚麼?有任何東西是原本清淨的嗎?你能找到任何不變的實體嗎?整個身體都在穩定的衰退。

佛陀教導我們要瞭解它並不屬於我們所有。身體變得如此是很自然的,因一切都隨著因緣在變化,你還想要它怎麼樣呢?事實上身體老化並沒有錯,不是身體造成痛苦,而是你錯誤的想法。當以錯誤的方式看事情時,你就會有困惑。

就如河水自然往低處流,那是它的本質。若人站在河岸希望河水能往高處流,那是癡心妄想。無論到哪裡愚蠢的想法都會讓他們的心得不到平靜,他們會痛苦,是因邪見,那些想法違背自然。若他們持有正見就會瞭解水一定是往低處流,除非瞭解並接受這一事實,否則他們就會感到困惑與沮喪。

 

讓呼吸成唯一的所緣

河水一定往低處流,就如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曾經年輕過,現在衰老並緩步邁向死亡,別想會有任何奇蹟,那是你無力改變的事。佛陀告訴我們,看清楚事物的實相,然後放下你對它們的執著,將放下的感覺當作你的庇護所。持續禪修即使感到筋疲力盡也要持續,讓心和呼吸在一起。先深呼吸幾次,然後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並念Bud-dho讓這修行持續。你愈感到筋疲力盡,禪定就應該越細微與集中,如此你才能對付任何生起的疼痛感。當開始感到疲倦時暫時停止一切念頭,讓心自行重整,然後再回來注意呼吸,只要持續在心裡默念Bud-dho、Bud-dho……。

放下外在的一切,別牽掛子女與眷屬;別執著任何東西只是放下。讓心集中於一點安住在呼吸上,讓呼吸成你唯一認知的所緣,持續專注直到心變得越來越細微,直到感覺已無關緊要,且內心變得非常清楚與覺醒止。然後,所有的疼痛感都會逐漸自然消失。

觀察入息與出息,就如它們是來拜訪你的親戚。當親戚離開時,你跟著他們出去並看著他們離開,你一直看到他們離開視線,然後回到門裡。我們觀察呼吸的方式也是如此,若呼吸很粗重知道它很粗重;若它很細微,知道它很細微。當它變得越來越細微時持續跟著它,同時要使內心覺醒。

最後,呼吸會完全消失只剩下清醒的感覺,這稱「看見佛陀」。我們所具有清晰與覺醒的覺性就稱「佛陀Buddho」──覺知者或覺醒者、光明者,這就是以智慧洞見,和佛陀相遇與共住。離開世間的只是歷史上的佛陀,真實的佛陀――清晰而光明的覺知者,今日仍然可以被體驗與達到。若確實達到它,心就和佛合而一。

 

除了覺知之外放下一切

因此,放下吧!除了覺知之外放下一切,別被禪修期間心裡的影像或聲音愚弄。放下它別執著任何東西,只要在「一境性」中保持覺知。不需要擔心過去或未來,只要靜止就會達到不進、不退與不佇的境界,那裡沒有任何貪愛或執著。甚麼?因沒有自我,沒有「我」和「我的」,一切都沒有。佛陀教導要如此空掉一切,別執著任何東西。覺知,覺知之後放下。

覺悟「法」,就是解脫生死輪迴之道,是我們必須獨自完成的工作。因此,你要試著放下與瞭解佛陀的教法,專注於思惟別擔心家庭,此刻他們就是他們,未來他們也會和你一樣,這世間上沒有人能夠逃脫這個命運。佛陀教導我們放下虛妄的事物,若放下一切你就會看見實相;若放不下你就看不見。事實就是如此,對世間上的每個人都一樣。因此別執著任何東西。

若你發現自己在想那也無所謂,只是要明智的想,別愚昧的想。若想的是子女,要以智慧而不是無明去想。無論心轉向甚麼都以智慧去想它,清楚覺知它的本質。若以智慧去覺知事情就會放下它,而不會有痛苦。這時心是光明、喜悅與平靜的,是專注與統一的。現在可以幫助與支持你的,就是你的呼吸。

這是你自己的工作,沒有人可以代勞。讓別人去做他們的事,你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不需要負擔家庭。無牽無掛的放下一切,這會讓心安定。你現在唯一的任務就是集中於心,讓心平靜下來。將其他的事都留給別人,色、聲、香、味──全都留給別人去關心。

拋開一切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你的職責。無論心中出現甚麼,不管是怕痛、怕死、牽掛別人或任何其他事,對它說:「別來煩我!你不再是我所關心的事。」當你看見那些「法」生起時,只要持續如此的告訴自己。

 

真正的家是內在的平靜

「法」這個字是指甚麼呢?所有的東西都是「法」,沒有任何東西不是「法」。那麼「世間」呢?世間是此刻正在煩惱你的心境。「這些人會怎麼做?我走了之後誰來照顧他們?你們會怎麼做?」這些就是「世間」,甚至只是生起怕死或怕痛的念頭也是世間。

拋開世間!世間就是如此。如果你讓它控制意識,心就會變得模糊不清,看不清楚自己。因此,無論心中出現甚麼都只要說:「這不關我的事。它是無常、苦與無我的。」

想像活很久將會讓你很痛苦;但想像很快或立即就會死,也不對,那也是苦不是嗎?諸行並不屬於我們,它們遵循自己的自然法則。對於身體會變成怎樣,你是莫可奈何的,只能稍微美化它讓它暫時看起來漂亮一點,就如少女們塗口紅與留指甲,但人一衰老大家的處境都相同。身體就是如此,無法讓人稱心如意。然而,你可以改進與美化的是這顆心。

任何人都可以蓋木造或磚造房子,但佛陀說那種家並非我們真正的家,它只是名義上歸屬我們,它是世間的家得遵循世間的方式。

我們真正的家是內在的平靜。外在與物質的家可能很漂亮,但它並不平靜,充滿種種憂慮,因此並非真正的家。它對我們而言是外在的,遲早必須放棄它,它不是能永久居住的的方,因此它並非真正屬於我們,它屬於世間。

身體也是如此,我們將它當作自己,當成「我」或「我的」,但事實上它完全不是如此,它只是另一個世間的家。身體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遵循它的自然軌跡,現在它衰老、生病,你無法禁止它,它就是如此。希望它有所不同,就如希望鴨子會變成雞。

當瞭解那是不可能時──鴨就是鴨,雞就是雞,身體一定會老化與死,你就會得到勇氣與活力。無論你多麼希望青春永駐,它就是辦不到。

 

一出生就注定死亡

佛陀說: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

諸行指的是身與心,它們是無常與不穩定的,存在之後就會消失有生就有滅。不過每個人卻都希望它們是永恆的,這是很愚蠢的。看看呼吸有進就有出,那是它的本質,它必須如此。入息與出息必須輪流交替,一定要有變動。

諸行透過變化而存在,你無法阻止它。試著想一想,你會吐氣而不吸氣嗎?這樣的感覺會好嗎?或者你能只吸氣而不吐氣嗎?我們希望事物永恆但是辦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一但吸進來就一定要呼出去,當它出去後又會再回來,那很自然不是嗎?

出生之後我們就會變老,然後死亡,這是再自然與正常不過的。那是因諸行已經完成它們的工作,入息與出息如此輪流交替,所以人類今日才能依然存在這裡。

我們一出生就注定死亡,生和死是同一件事。就如一棵樹有根有莖有枝,你無法只有其中一個而沒有另一個。看到人們對死亡如此哀傷與恐懼,對於出生則興高采烈,會覺得有點好笑,沒有人能看清楚這一點。

我認如果你真的想哭,最好是在有人出生時哭。生即死,死即生;枝即根,根即枝。若你一定要哭就對著根哭,對著生哭。仔細看:若沒有生就不會死。你能瞭解這一點嗎?

不要太擔心只要想:「自然如此。」這是你的工作你的職責。現在沒人能夠幫你,你的家庭與財產也幫不上忙,唯一能幫你的就是正知。

因此,別再猶豫了。放下,拋開一切!

 

世間上找不到平靜之處,除非回到真正的家

即使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各個部位都在悄悄的衰退嗎?看看頭髮,當你年輕時是多麼烏黑亮麗,現在已經脫落,它正在消失。過去你有明亮的雙眸,而今逐漸衰弱,你的視線變得模糊不清。當時機一到你的器官就開始離開,因這裡不是它們的家。

當你年輕時牙齒健康而堅固,現在它們搖搖欲墜,可能你早已經裝上假牙。你的眼、耳、鼻與舌等等都在試圖離開,因這裡不是它們的家。你無法打造一個永遠健康的家,你只能短暫停留然後就必須離開。好比房客,以衰弱的眼睛,注視他那間簡陋的小房子,他的牙齒不再堅固,眼睛不再明亮,身體已不再健康,所有東西都在離開。

因此,你不需要擔心任何事,因這並非你真正的家,它只是個暫時的庇護所。既然來到這世間上就應該思惟它的本質,每件事都正在準備離開。看看你的身體,有甚麼還抱著它的原來樣子嗎?皮膚仍然如過去嗎?頭髮呢?它們都不同了不是嗎?

所有的東西都到哪裡去了呢?這是事物的本質,它就是如此。當時間一到諸行就會各行其道。在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信賴──它只是混亂、麻煩、歡樂與痛苦無止盡的循環,永無止境。

當沒有真正的家時,我們就如漫無目的的旅人四處漂泊,在一處短暫停留後就再度啟程。除非回到我們真正的家,否則不會感到自在,就如離鄉的旅人只有回到家時,他才能真正感到放鬆與平靜。

在這世間上,無法找到真正平靜的的方。無論貧窮或富有、成年或小孩都得不到平靜;不止教育程度低的人沒有平靜,受高等教育的人也是如此。任何的方都沒有平靜,那是世間的本質。不只財產很少的人痛苦,財產很多的人也同樣痛苦。年老苦、年輕苦、富有苦、貧窮也苦――一切皆是苦。

 

只要還沒見到實相,我們就仍沒有回家

當你如此思惟就會看見無常與苦。事物甚麼會無常與苦呢?因它們都是無我的。

包括你這生病的身體與覺知病痛的心都稱「法」。凡是無形的思想、感受與認識都稱「名法」;受病痛所苦的身體則稱「色法」,物質與非物質都是「法」。

因此,我們與「法」同在,我們活在「法」中,我們就是「法」。其實,只有「法」持續的生與滅。每個剎那我們都在出生與死亡,自然如此。

關於世尊我們應該如此想,只要他的說法有多真實,他就有多值得尊敬。即使從沒有修行,只要我們看見事物的實相就看見他所教導的「法」。反之,雖然我們知道教法並加以研究與修行,但只要還沒有見到實相,我們就仍沒有回家。

 

持續放下直到心抵達平靜

因此請瞭解這一點。一切人或生物都在準備離開,大限一到都必須各奔前程,無論富人、窮人、年輕人或老人都一定得經歷這個變化。

當你瞭解這世間的實相時,你會覺得它是個無聊的的方。當你明白沒有真實與固定不變的事物可供依賴時,就會對這世間感到厭倦而且不抱以幻想。不抱以幻想並不是指嫌惡,心是清楚的。他瞭解這事實是無可挽回的,是世間的實相。如此覺知後你就能放下貪著,以不卑不亢的心放下,透過智慧看見諸行變化的本質,而得到平靜――諸行無常。

無常即是佛法,若我們真的看見無常法,就會看見無常變異:從童年到老年持續的轉變,這無常性與變易性是恆常不變的。若如此觀察心就會很自在,當你如此思惟時就會認它很無聊,而不會對它們抱有任何幻想,對世間慾樂的喜好就會消失。你將會瞭解若擁有的多,則必須拋開的就多;若擁有得少,則必須拋開的就少。財富只是財富,長壽只是長壽,它們並沒有任何特別。

重點在於,我們應該照著佛陀教導的方式去做,建立自己的家,使用我向你介紹的方法去建造它,建立你自己的家。放下持續放下,直到心抵達不進、不退與不住的平靜止。歡樂與痛苦都不是你的家,兩者都會衰退與消失。

佛陀瞭解一切諸行都是無常的,因此教導我們放下對它們的貪著。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我們別無選擇都得放手。所以在此之前先放下事情不是比較好嗎?它們只是我們所負擔的重擔,甚麼不現在就將負擔放下?放下,請放鬆!讓你的家人來照顧你。

 

「法」的價值是永恆的,讓你永遠受用不盡

照顧病患會增加善與福德,給人機會的病患不應該增添他們的麻煩。若有疼痛或其他問題要讓他們知道並保持心理健康。照顧病患者應讓自己的內心充滿溫暖與和善,別陷入憤怒中,這是你們回報他們的機會。從出生、童年到長大成人,你們一直都依賴父母,今天能在這裡都是因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你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了。

今天所有子女與眷屬都聚集在這裡,看到母親如何變成你們的小孩,從前你們是她的小孩,現在她變成你們的小孩,她越來越老。直到她再度成小孩止。她的記憶力衰退、視力模糊,耳朵也重聽。有時她的話顛三倒四,別讓它擾亂你們。

照顧病人的你們一定也要知道如何放下,別堅持己見,要尊重她的意思。當小孩不聽話時,有時父母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維持和樂的氣氛。現在母親就如那個小孩,她的記憶與知覺都混淆了,有時會叫錯你們的名字或想要盤子卻請你們拿杯子,這很正常別因它而心煩意亂。

病人應該記得照顧者的仁慈,他們耐心的承擔苦受。在你們自己的心裡用功別讓心散亂,且別增加照顧者的負擔,讓善德與仁慈充滿那些照顧者的心。別厭惡那些令人討厭的工作,如清理痰、尿液與排泄物等等。盡你們所能,家中的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你們只有一個母親。她給你們生命,她曾經是你們的導師、良醫與護士──她曾經是你們的一切。她善盡父母的職責將你們撫養長大,與你們分享她的財富並讓你們成她的繼承人。所以佛陀教導要知恩與報恩,這兩者是互補的。若父母困窘、生病或有難,我們都應該盡力幫助他們,這就是知恩與報恩,是維繫世間的美德。它能使家庭免於破碎而獲得穩定與和諧。

今天在你生病的時刻,我帶來一份「法」的禮物。我沒有任何物質上的東西可以給你,在這間屋子裡似乎已有許多那樣的東西。因此,我給你「法」,它的價值是永恆的,讓你永遠受用不盡。收到它之後,你可以隨意將它轉贈給其他更多的人,它永遠不會減少,那是實相的本質。

我很高興能帶給你這份「法」的禮物並希望它能給你對抗痛苦的力量。

 

[註釋]

法(dhamma):現像或心境。請參考名法(nama-dhamma)、真法(sacca-dhamma)、有法(sankhata dhamma)、戒法(sila-dhamma)、世間法(worldly dhammas)。

 

泰國傳統上於葬禮唱頌的偈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