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成就慈心、悲心、喜心之後,再修習捨心。慈、悲、喜三種梵住都能成就初、第二、第三禪,但是捨無量心沒有初、第二、第三禪,直接成就第四禪。慈、悲、喜的三種禪那是成就捨梵住的基礎,尚未成就慈、悲、喜的三種禪那,也就無法成就捨梵住。

如何培養捨梵住呢?選取一位不喜不厭的中性同性,對他次第修習慈、悲、喜,從喜心第三禪出定之後,思惟:我向他散播慈愛,他並不會因為我的慈愛而永遠快樂;我向他修悲,他並不會因為我的悲憫而解脫痛苦;我向他修喜,他並不會因此而不失去他的成就;他只是他自己之業的主人,是業的繼承者,當他的業果成熟時,他享受該享受的,該承受的還是要承受。接著再思惟前三種梵住的缺點,它們都接近情感,接近喜歡與厭惡,不如中捨的第四禪那麼寂靜。於是用“此善人是業的所有者”(aya§ sappuriso kammassako)的方式向他培育中捨,並成就捨心第四禪。然後對另外眾生也用同樣的方法,直到最後成就捨心遍滿。

修習慈、悲、喜、捨這四種梵住,可以對治四種不良心態:

修慈對治瞋恚;

修悲對治憎惡和殘忍;

修喜對治嫉妒;

修捨對治對他人的厭惡與愛著。 

當心裡討厭、排斥一個人時,應該修慈來去除瞋恚。

當心裡想要傷害、報復一個人的時候,應該修悲來去除傷害和殘忍。

當看到別人的成就而嫉妒或內心酸溜溜的時候,應該修喜來去除嫉妒。

出於對某些人的愛著與厭惡,會因這些人的苦樂、得失而過於在乎、緊張,比如對自己的父母、孩子、伴侶等,哪怕他們發生一點點情況,自己的心也會跟著波動,因他們的快樂而快樂,因他們的痛苦而痛苦。這時應該修中捨來去除心的不平等。

修習慈、悲、喜、捨也會有修失敗的時候。修慈修出貪愛、修出世俗情執,這是失敗。修悲修出悲傷、修出憂慮,這是失敗。修喜修出興奮、修出激動,這是失敗。修捨修到麻木不仁,這是失敗。捨心因智慧而成就,但是麻木則屬於愚癡。所以中捨過度了,對甚麼都麻木不仁,則是失敗。

當禪修者成就慈、悲、喜、捨任何一種遍滿時,將能獲得佛陀在《增支部·十一集·慈心功德經Mettànisaüsà sutta》中所說的11種利益。這11種利益是:睡眠安穩;醒來快樂; 不作惡夢;大家喜歡;非人也喜歡;受諸天保護;不易被火、毒藥、刀槍所傷害;心能迅速得定;容顏俊美;臨終不昏迷;尚未證悟阿拉漢者,可以隨自己意願死後投生梵天界。這是修慈、悲、喜、捨四梵住能獲得的11種功德。(A.11.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