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辨識四界十二特相


我們的身體也有四界,也有這些特性。佛陀在多篇經典中說:“諸比庫,比庫如其住立,如其所處,以界觀察此身:‘於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D.2.378; M.1.111; 3.154)

根據阿毗達摩藏的第一部《法集[論] Dhammasaïgaõã》,地界有六種(三對)特相,即:硬、軟,粗、滑,輕、重;水界表現為流動和黏結;火界表現為熱和冷;風界表現為支持和推動。

因此,可以通過自己身體的這十二種特相來辨識四界。

可以從最明顯的特相開始辨識,一次辨識一種,然後才到難的。它們的順序通常是:推動、硬、粗、重、支持、軟、滑、輕、熱、冷、黏結、流動。

 

1.推動:最明顯的是風界的推動相。如何辨識推動相呢?注意呼吸,用觸覺來感知吸進鼻腔的氣流的推動力,或者在頭顱中央感受吸進去的那股衝力,這屬於風界的推動相。呼吸時胸腔的膨脹收縮、腹部的起伏,都是風界的推動相。所以,前面討論入出息念時提到,注意吸進鼻腔裡的氣流並不是在修入出息念,而是在注意呼吸裡風界的推動相。但現在修四界差別,就要這樣去辨識風界的推動相。

然而,不應該只停留在身體的一個部位上辨識推動相,佛陀教導“於此身中”,是指需要辨識全身的推動相。如果是從鼻腔裡面開始,那就依次到頭顱中央,再到整個頭部,再到頸部、肩膀、胸部、胳臂、雙手,接著到腹部、臀部、兩腿、雙腳,感覺全身隨著呼吸的起伏,這是風界的推動相。如此不斷地重複許多遍,直到無論注意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能輕易地感覺到推動。

同樣地,如果是從辨識腹部的起伏開始, 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腹部,必須在觀察到腹部的起伏明顯之後,再移到胸部、頸部、頭部、臀部、兩腿、雙腳乃至全身。

行走時也一樣,例如經行時,注意腳的抬起、移動、放下,抬起、移動、放下……其實, 身體的所有動作無一不是風界的推動相,比如吃飯時手拿著食物、拿起來、張開嘴巴、送進嘴裡、咀嚼、吞嚥……這些都屬於風界的推動相。所以,禪坐時可以辨識由呼吸而帶動全身的推動相,平時可以留意諸如走路、吃飯等任何身體動作的推動相。

 

2.硬:接著辨識地界的硬。嘗試用舌頭舔一舔牙齒,或者按一按頭顱或身體骨頭比較明顯的部位,感受到硬之後,再嘗試從頭到腳依次辨識全身各處的硬。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故意用力或繃緊身體。

能夠在全身各處都辨識到硬之後,再嘗試感覺全身的推動。然後交替辨識推動和硬,一遍又一遍,從頭至腳辨識全身各處的推動,然後是全身的硬,如此重複許多次。

 

3.粗:接著辨識地界的粗。用舌頭舔一舔牙齒內側,或者用手摸一摸比較粗糙的皮膚, 出家眾可以摸一摸頭皮或者髮根的粗,感覺其粗。從最明顯的部位開始,依次辨識全身各處的粗。

然後再回去辨識推動、硬、粗這三者,每次一個,一遍又一遍,要辨識全身各處。

 

4.重:接著辨識地界的重。重是指身體的重量。禪坐時,可以在膝腿間把一隻手疊在另一隻手上面,感覺上面那只手的重量;也可以注意臀部底下或者貼近坐墊的部位,感覺身體的重量,接著依次辨識全身各個部位的重。

辨識到全身的重之後,再嘗試在全身各處辨識推動、硬、粗和重這四者。

 

5.支持:再辨識風界的支持。可以把腰挺直,感覺腰椎骨支撐著整個身體,這就是支持。假如腰椎骨無力就會彎下去,上身會癱軟下去;或者身體傾斜到一定程度需要用手去支撐,否則會倒下去,這種往上支撐的力量就是支援,就像房子需要很多柱子來支撐一樣。再辨識全身的支持相。

辨識到支持之後,接著在全身各處辨識推動、硬、粗、重和支持這五者。

 

6.軟:再辨識地界的軟。用舌頭舔一舔口腔內側,或者用手捏一捏身體柔軟的部分,感覺到軟之後,再辨識全身其它部位的軟。

辨識到軟後,接著在全身各處辨識推動、硬、粗、重、支持和軟這六者。

 

7.滑:再辨識地界的滑。用舌頭舔一舔口腔內側,或者用舌頭沾點口水摩擦一下嘴唇內側,感覺到滑之後,再辨識全身的滑。

接著在全身各處都辨識推動、硬、粗、重、支持、軟和滑這七者。

 

8.輕:再辨識地界的輕。輕也是指重量。可以放鬆兩隻手,輕輕地動一動手指頭,感覺它的輕盈。或者放鬆全身,感覺身體輕鬆的狀態,這是輕。

接著在全身各處辨識推動、硬、粗、重、支持、軟、滑和輕八者。

 

9.熱:再辨識火界的熱。嘗試感覺鼻腔呼出的溫暖的氣,或者閉上嘴巴感覺口腔裡的溫暖,或者感覺胸腔裡的溫暖,再辨識全身的溫暖,這種暖就是火界的熱。

接著辨識全身的所有九個特相。

 

10.冷:再辨識火界的冷。留意鼻腔在吸氣時的涼;或者在天氣比較涼的時候,感受裸露在空氣中的手或者皮膚的涼,這種涼是火界的冷。再辨識全身的冷,以及全身所有的十個特相。

 

11.黏結:接著辨識水界的黏結。可以用手握住自己的手臂,或者叉著腰感覺身體向內的一種黏結力量。因為水界的黏結作用,能使身體成形而不會像粉末一樣散掉。好像一堆麵粉,風一吹就會飄散,但如果加進水揉一揉,就能黏結在一起,這種向心凝聚的作用就是黏結。使萬物附著於地表的地心引力也屬於黏結。辨識全身的黏結之後,接著辨識全身所有的十一種特相。

 

12.流動:最後一個特相是水界的流動。可以注意吸氣時空氣進入鼻腔,順著氣管一直到肺部,然後從肺部經過氣管出到鼻腔來,這種運動就是流動。也可以感覺血液在體內的流動,或者腸道裡產生的下行風(放屁),這些也屬於流動。再辨識全身的流動,如辨識肢體迴圈之風的流動。

辨識四界的十二特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應該刻意使特相變明顯。例如:辨識推動,要在自然的呼吸下辨識由呼吸帶動的推動,不應刻意做深呼吸使推動變強烈。辨識硬也是一樣,應該放鬆全身,用心去感覺身體的硬,而不應刻意握緊拳頭、用力繃緊身體等去感覺硬。

 

二、所有特相都要在全身進行辨識。雖然十二特相在身體有些部位比較明顯,有些部位並不明顯,但不明顯不等於沒有。例如硬,身體的骨頭比較硬,肌肉、脂肪部分比較軟;而對於軟來說則相反,骨頭的軟並不明顯,但是肌肉、脂肪多的地方就很明顯。

 

三、每辨識一個特相,能夠在全身都辨識到並感到滿意之後,應該再加上前面辨識過的特相,不斷疊加逐一來辨識。

 

1.

2.

3.

4.

5.

6.

7.流動

8.黏結

9.

10.

11.支持

12.推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