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禪修者每查找到一世的過去因之後,必須辨識它和再前一世之間的因果關係。辨識了過去世的因果關係之後,接下來必須辨識現在世和未來世的因果關係。

先辨識今生所發之願以及今生的善行在他臨終時成熟,帶來下一世的投生。例如:禪修者希望下一生仍然投生為人,遇到佛法並繼續修行。他需要辨識今生所發的繼續投生為人之願,以及今生所造的與投生為人相應的善業,這些善業在願力的支助之下成熟,使他下一生投生為人。如果希望投生為天人,需要發投生為天人之願,並且造作與投生為天人相應的善業功德。如果想要投生為梵天人,需要發投生為梵天人之願,並且必須擁有禪那,沒有禪那不可能投生為梵天人。所以任何的果報,需要有相應的業以及相應的願。禪修者用這種方式來辨識、觀照今生和未來世之間的因果關係。當然,未來有時是不確定的。如果禪修者

擁有很強的出離心,想要在我們果德瑪佛陀的教法時期證悟涅槃,那麼他今生必須非常精進地修行,而且也需要擁有足夠強的巴拉密,當他觀照未來時,可能會發現在下一世或未來幾世證悟阿拉漢道果,然後般涅槃。

但是未來的願也可以改變。假如禪修者生起“我發願成佛”之心,再去觀照未來世,他將看到未來還有數不清的輪迴生命,因為發願成佛的人必須用無數的未來世以圓滿三十種巴拉密。

所以,一個人的願有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未來。比如:現在發願未來投生為人,後來發現做人太苦了,想投生為更快樂的天人,之後又發現天人還有情愛,不如梵天人殊勝,同時又擁有禪那,於是發願成為梵天人。這樣,他的未來世就有可能改變。因為所造之業往往會在願力的支助下,朝著發願的方向發展,從而改變未來。當然,不鼓勵禪修者一天改變一個願,或者一年改變一個願,這樣不利於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