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回答:“正是如此,阿難。

阿難,若弟子由於師長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難,我說此弟子通過頂禮、起迎、合掌、恭敬行, 提供衣、食物、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也不易回報師長的恩德。

阿難,若弟子由於師長而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妄語、離酒類等放逸之因,阿難,我說此弟子通過頂禮、起迎、合掌、恭敬行,提供衣、食物、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也不易回報師長的恩德。

 

阿難,若弟子由於師長而對佛、對法、對僧具足不動淨信,具足聖者所喜愛之戒,阿難,我說此人通過頂禮、起迎、合掌、恭敬行,提供衣、食物、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也不易回報師長的恩德。

 

阿難,若弟子由於師長而對苦無疑,對苦之集無疑,對苦之滅無疑,對趣向苦滅之道無疑,阿難,我說此弟子通過頂禮、起迎、合掌、恭敬行,提供衣、食物、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也不易回報師長的恩德。”

在此,讓我們來探討佛陀所說的意思。如果弟子經由師長的指導而瞭知四聖諦,他對四聖諦的觀智比他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給師長的行為更有利益。如果他通過入流道智(Sotàpattimagga-¤àõa) 和入流果智(Sotàpatti-phala-¤àõa)知見四聖諦,這種觀智將幫助他脫離四惡趣(apàya)。這種結果是極殊勝的。那些疏於培育善行的人,通常都徘徊於四惡趣,四惡趣就像他們的家(Pamattassa ca nàma cattàro apàyà sakagehasadisà)425。他們只是偶爾來到善趣,因此能夠脫離四惡趣是極難得的機會。弟子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給師長的行為,無法與這種結果相提並論。

其次,如果弟子通過一來道智(Sakadàgàmimagga-¤àõa)和一來果智(Sakadàgàmiphala-¤àõa)知見四聖諦,他只會再投生人間一次。而如果他通過不來道智(Anàgàmi- magga-¤àõa) 和不來果智(Anàgàmiphala-¤àõa) 知見四聖諦,他的觀智將幫助他超出十一種欲界。他必定只會投生到梵天界,不會再回來此欲界。梵天界的快樂遠遠超過欲樂。梵天界中沒有男女之分,沒有子女和家庭,沒有鬥亂和爭吵,也不需要任何飲食;他們的壽命極長,沒有人能破壞他們的快樂,他們也不會遭受任何危險。不過,只要尚未證悟阿拉漢果,他們仍然不能免於墮落、死亡和輪迴再生。 

再次,如果弟子通過阿拉漢道(Arahattamagga)和阿拉漢果(Arahattaphala)知見四聖諦,他的觀智將引導他脫離輪迴。般涅槃後,他必定達到涅槃,不再有任何痛苦,不再有生、老、病、死等。這些利益遠比弟子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給師長的行為更加寶貴。即使弟子供養的資具堆積高如須彌山,這些供養也不足以報答師長的恩德,因為脫離生死輪迴,脫離生、老、病、死更為可貴。

何謂弟子所瞭知的四聖諦呢?

1)苦聖諦(Dukkhasacca):此即五取蘊。如果弟子依止師長而瞭知苦聖諦,這種觀智遠比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給師長的行為更加寶貴。

 

2)苦集聖諦(Samudayasacca):此即緣起。如果弟子依止師長而瞭知苦集聖諦,這種觀智也遠比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給師長的行為更加寶貴。

 

3)苦滅聖諦(Nirodhasacca):此即涅槃。如果弟子依止師長而瞭知苦滅聖諦,這種觀智也遠比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給師長的行為更加寶貴。

 

4)趣向苦滅之道聖諦(Maggasacca):此即八支聖道,亦即是觀智(vipassanà¤àõa)和道智(Magga¤àõa)。

如果弟子依止師長而具足觀智與道智,這些觀智遠比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給師長的行為更加寶貴,因為這些觀智慧引導他脫離生死輪迴,而恭敬以及供養四資具的行為並非脫離生死輪迴的直接原因。然而,供養四資具可以間接地作為修行止觀以證悟涅槃的助緣。

 

425《法句義註·護眼長老的故事Cakkhupàlattheravatthu》(Dhp.A.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