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接著說:

 

“尊者,有一次,我前往巴古塔·咖吒亞那之處。去到之後,與巴古塔·咖吒亞那共相問候。互相問候、友好地交談之後坐在一邊。尊者,坐在一邊的我對巴古塔·咖吒亞那這樣說:‘朋友咖吒亞那,是否就如這些種種職業……朋友咖吒亞那,是否能夠告知同樣在今生即現見的沙門果?’

尊者,如此說時,巴古塔·咖吒亞那對我這樣說:‘大王,有此七種身非造作、非造作類、非化作、非化作者、不生、穩如山峰、豎立如石柱。它們不動搖、不變易,互相不妨害,不能互相導致樂、苦、苦樂。哪七種呢?地身、水身、火身、風身、樂、苦,命為第七。’”

 

 

“此七種身”(sattime kàyà):地、水、火、風、樂、苦和命(jãva,靈魂)這七種是構成一切世界的最基本元素。這七種元素並非由任何相同性質或不同性質的原因所造成、形成的。

“非造作類”(akañavidhà):並沒有任何人令它們變成這樣。

“非化作”(animmità):不是由神通變化而來。

“非化作者”(animmàtà):也不是由天神或自在天下令變化而成。

“不生”(va¤jhà):不會有結果。就像不懷孕的家畜,或者不會發出新芽的棕櫚樹一樣,它們不會產生任何事物。他否定地、水、火、風能夠產生色、聲、香、味、觸等。他認為色、聲、香、味等是不依靠地風而獨立存在的。

“穩如山峰”(kåñaññhà):像山峰一樣聳立。山峰並不由任何事物產生,同時也不會產生任何事物。

“豎立如石柱”(esikaññhàyiññhità)也是這麼樣。

“它們不動搖”(te na i¤janti):它們就像石柱一樣豎立不動搖。

“不變易”(na vipariõamanti):它們的性質不會改變。

“互相不妨害”(na a¤¤ama¤¤aü byàbàdhenti):因為它們的性質不會改變,所以也不會互相妨礙。如果它們會改變,就會產生妨害。

 

 

“‘此七種身非造作、非造作類、非化作、非化作者、不生、穩如山峰、豎立如石柱。它們不動搖、不變易,互相不妨害,不能互相導致樂、苦或苦樂。其中沒有殺者或令殺者,聽聞者或令聞者,識知者或令識知者。即使以鋒利的刀劍砍頭,也沒有任何生命被奪取,只是刀劍落在此七種身中間的空隙而已。’”

 

巴古塔·咖吒亞那譬喻說,就像用刀砍一堆綠豆,刀只是進入綠豆之間的空隙而已。同樣的,所謂的殺人純粹只是臆想而已。為甚麼呢?人是由這七種最基本元素構成的,而這七種元素是恒常不變的。如果一個人用刀去殺人,也只是刀經過這七種元素而已,並沒有所謂殺害或令殺害。

他執持的是“靈魂不滅論”,因為靈魂不會因為身體被殺而遭到傷害或者毀滅,所以沒有殺生者,也沒有被殺生者。這是巴古塔·咖吒亞那的理論。

 

未生怨王於是說:

 

“如此,尊者,我問巴古塔·咖吒亞那現見的沙門果,卻答以其他異事。尊者,就好像問芒果卻答以麵包果,或問麵包果卻答以芒果;同樣的,尊者,我問巴古塔·咖吒亞那現見的沙門果,卻答以其他異事。尊者,為此我這樣想:‘像我這樣的人怎麼會想要非難居住在[]領土內的沙門或婆羅門呢?’尊者,我對巴古塔·咖吒亞那的話既不歡喜,也不反駁;不歡喜、不反駁卻不滿意,但沒說出不滿意的話,只是不接受、不採納他的話,從座位起來而離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