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了究竟名色法與緣起之後,你可以進而修習觀禪,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但在還未分析究竟名色法與緣起之前,你是不能夠修習觀禪的。為甚麼呢?因為究竟名色法與緣起支是觀禪的目標。若你在還不能夠辨識它們之前就修觀禪,那就不是真正的觀禪。如果你真的關心他人與自己的幸福,你就應該認真地考慮這一點。

第三種觀智是思惟智(sammasana-bana),這是以分組的方式覺照行法的智慧。要培育這種觀智,需要將行法分組──分成兩組:名與色。

或五組:五蘊。

或十二組:十二處。

或十八組:十八界。

或另一種十二組:十二緣起支。

然後需要覺照每一組的無常(anicca)、苦(dukkha)、無我(anatta)三相。

這是真正的觀禪的開始階段。

你必須觀照內、外、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名色法為無常、苦、無我,以便確定沒有任何行法或名色法是常、樂及我的。不然的話你怎麼能夠肯定在外並沒有一個恆常的上帝,以及在內並沒有一個恆常的靈魂?

如果你進修下一個稱為「生滅智」的階段,你就能夠觀照名色法直至它們的「剎那現在」或「剎那當下」。當時你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它們極其迅速的生滅。你也能夠以「後生心路過程」觀照「前生心路過程」為無常、苦、無我。

從「壞滅智」開始,你不再作意行法或名色法的生起,而只作意它們的壞滅。如此修習之下,當你的觀智成熟時,你就會只看到行法的壞滅。你應該觀照內、外、過去、現在與未來行法的壞滅為無常、苦、無我。如此觀照之下,你就會看到沒有任何東西可執取的諸行法之過患,而你也就會因此對它們感到厭離。在對有為的行法感到厭離之後,你的心自然會尋求唯一的無為法,即涅槃。如果你有足夠在過去生所累積的巴拉密,而在今生又足夠精進地修習觀禪,當你的觀智成熟時,你就能夠證得取涅槃為目標的道智與果智。

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很願意和你們詳細地討論如何修習觀禪。但我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無論如何,我建議你們親自去修習,以觀智直接地體驗它。這是真正趣向不死涅槃之道。這是佛教能夠帶給人類最殊勝的利益。

今晚我就講到這裡為止。

願一切眾生早日證悟涅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