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怨王表白了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之後,開始發露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國王說:

 

“尊者,罪惡戰勝了我,我如此愚蠢,如此愚癡,如此不善!我為了奪取王權而殺死了父親、正直、如法之王的生命。”

 

 

未生怨王表白自己在惡友的教唆之下,為了奪取王位而殺死了自己的父王。

 

 

“尊者,為此願跋嘎瓦接受我的罪為罪,以防護未來!”

 

 

未生怨王通過表白自己的罪惡,請求佛陀認可他的罪為罪而進行懺悔。

懺悔,巴利語khamati pañidesanàkhamati是請求對方認可;pañidesanà是說出自己的罪或者向對方說出罪過。把自己的罪過說出來,然後請求對方認可,接受自己的錯過,稱為懺悔。

懺悔能不能消除惡業呢?或者說過去所造的惡業能不能通過懺悔消除呢?不能!如前所述,“消業”的觀點是耆那教等外道的主張。懺悔的作用並不在於消除舊業,而是在於悔過自新。

懺悔雖然不能消除惡業,但是卻能夠去除某些障礙。

 

這裡就簡單地談一談“障礙”(antaràyikà)。律註《普端嚴》中說:

“能造成生天與解脫的障礙,故為障礙。它們是業、煩惱、果報、誹謗、違令五種。

其中,五無間業名為業障。如汙比庫尼之業只會造成他的解脫障,而非生天。定邪見法名為煩惱障。般噠咖[1]、畜牲趣、兩性人等結生法名為果報障。誹謗聖者名為誹謗障,只要沒有向聖者請求原諒,則不能除障。故意犯罪名為違令障,只要他是比庫身分或自認為[比庫],不出罪或不懺悔,則不能除障。”(Pc.A.417)

能造成生天與解脫的障礙一共有五種:

1.  業障(kammantaràyikà):這裡的“業”是指殺母、殺父、殺阿拉漢、惡心出佛身血、分裂僧團這五種極重惡業,即無間業。只要一個人犯了這五種無間業的任何一種,此惡業即能障礙他生天和解脫,他今生不可能證得任何聖道聖果,下一生也不可能生天,連投生為人的機會都沒有,他必然會墮落到地獄。

 

2.  煩惱障(kilesantaràyikà):這裡的“煩惱”特指定邪見,即頑固地執持無因見、無作見或虛無見這三種斷滅見的任何一種。 

 

3.  果報障(vipàkantaràyikà):這裡的“果報”是指無因結生。有情投生為畜牲、餓鬼、般噠咖、兩性人、先天性殘疾人等,由於其結生心是無因心,所以無論如何修行皆無法獲得成就。

 

4.  誹謗障(upavàdantaràyikà):誹謗聖者。一個人不管有意或無意誹謗聖者,即造成其禪修和解脫的障礙。 

 

5.違令障(àõàvãtikkamantaràyikà):這裡的“令”是指跋嘎瓦制定的學處,以跋嘎瓦所制定的學處稱為“威令教說”(àõàdesanà)故。故意犯戒,並且不認罪或不想懺悔,即構成“違令障”。

 

在這五種障礙中,業障即使懺悔也不可能去除,就像本經沙門果經中的未生怨王一樣。煩惱障只需完全放棄其邪見即可去除;果報障與生俱來,今生既無法改變,也無法通過懺悔去除;誹謗障必須向所誹謗的聖者發露懺悔,即可去除;對於違令障,比庫或自認為是比庫者可以通過如法的懺悔而去除,沙馬內拉和在家居士則可通過重新受皈戒而去除。

雖然通過懺悔可以去除誹謗障和違令障,即不再構成生天與解脫的障礙,但其所造的惡業卻不能去除。例如:某比庫故意殺生,事後經懺悔而去除了違令障,不再障礙其禪修,但他殺生的惡業仍然還在。又如某人譭謗了聖者,儘管懺悔後該聖者原諒了他,他也去除了禪修的障礙,但誹謗聖者的惡業仍然還在。

在此講一下持律第一的伍巴離(Upàli)尊者前世的故事。在兩個大劫以前,伍巴離出生為名叫旃達那(Candana)的王子。有一天,他騎著名叫西利格(Sirika)的大象前往花園,半路上有位名叫迭瓦勒(Devala)的獨覺佛走在他的前面,他很生氣並怒罵了獨覺佛。不久,他全身發熱猶如火燒,事後即前往獨覺佛之處請求懺悔。雖然獨覺佛原諒了他,他的燒熱也因此消退了,但是辱罵獨覺佛的惡業,卻使他最後一生投生為低等種姓,成為釋迦族的宮廷理髮師。

 

 



[1] (paõóaka)舊譯作半迦、等。因生理、心理、割等原因而造成性或性心理常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