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講如何克服第三種蓋――昏沉與睡眠。

昏沉是心的病。如果把憤怒比喻成一鍋燒開的水,昏沉與睡眠就好比是湖裡長滿水草的水,不能夠看清楚自己的臉。心陷入昏沉與睡眠的時候,他既不能知道自己的利益,也不能知道別人的利益,以及不能知道自己與別人兩者的利益。

 

去除昏沉的六種方法

如何去除昏沉與睡眠呢?義註提到有六種方法:

1.不要吃得太飽(atibhojane nanimittaggàho)。剛吃飽或者吃得太飽的時候,禪坐容易昏沉,所以在飯後那一座經常昏沉的人應該少吃一點。當然,午飯後稍事休息一下,對下午的禪修是有幫助的。

2.改變威儀(iriyàpathasamparivattanatà)。變換一下身體姿勢,例如:感覺心無力時可以站起來或者來回的經行。

3.作意光明想(àlokasa¤¤àmanasikàro)。

4.住於露地(abbhokàsavàso)。

5.善友(kalyàõamittatà)。

6.適當的討論(sappàyakathà)。

 

去除睡意的八種方法

在增支部·睡意經Pacalàyamàna sutta裡,佛陀教導了八種去除昏沉與睡眠的方法。這一部經是佛陀在成佛之後第一年所教導的。那一年,沙利子尊者和摩嘎喇那尊者先後聽聞阿沙基(Assaji)尊者所說的那首偈誦之後,證得了入流道果。此後他們帶著弟子們加入佛陀的比庫僧團。加入僧團之後,摩嘎喇那尊者住在馬嘎塔國的咖喇瓦臘子村(Kallavàëaputtagàme),以很強的精進連續修行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由於過度疲倦,他坐在那裡打瞌睡。

那時,佛陀住在跋嘎國(Bhagga)蘇蘇馬拉山(Susumàragire)的恐怖林鹿園裡,佛陀用超越一般人的天眼,看到摩嘎喇那尊者坐在那裡打瞌睡,於是前往摩嘎喇那尊者那裡。摩嘎喇那尊者見到佛陀前來,急忙起立,頂禮佛陀,坐在一旁。佛陀問他:摩嘎喇那,你是不是打瞌睡?他回答說:是的,尊者。於是,佛陀教導了八種去除昏沉的方法:

1.這樣吧,摩嘎喇那,當你佇於某想的時候陷入昏睡,則不作意該想,不多作該想。如果你的心專注某個所緣而感到疲倦、乏味的時候,你不要繼續注意這個目標。通過不作意這個目標,可以去除昏沉。

 

2.可用心思惟、思考,用意審慮所聽聞、所學過之法。如果通過不作意目標還是不能去除昏沉,應該用心思惟、思考所聽聞、所學過的法,讓心活躍起來,能夠去除昏沉。

 

3.可詳細的背誦所聽聞、所學過的法。如果這樣還是不能去除昏沉,可以背誦所聽聞、所學過的法。通過背誦經文,可以去除昏沉。

 

4.可拉拉雙耳,按摩手足、肢體。這麼做的時候,還是不能消除昏沉,你可以用拉拉雙耳、按摩手足肢體、捶捶大腿等辦法來去除昏沉。

 

5.從座起來,用水擦眼;眺望遠方,仰望星空。這樣還是不能去除昏沉,你可以從座位站起來,睜開眼睛望望遠方,或者用冷水擦擦眼睛、洗洗臉,讓自己精神起來。

 

6.可作意光明想,決意白晝想,白天如黑夜,黑夜如白天。這樣還是不能去除昏沉,你可以作意光明想,修行光明遍,把光明擴大到一切處。對於沒有禪那的人,他可以睜開眼睛,看看光明,或者注意外面的光。如果是在黑夜,就想像猶如白天一樣;白天的時候,應當持續的維持。通過作意光明想來去除昏沉。

 

7.可決意來回的想而經行,諸根向內,意不向外。這樣還是不能去除昏沉,你應該通過變換威儀、來回的經行、走動去除睡意。

 

8.以右肋做獅子臥,足足相疊,俱念、正知,做起來想。醒後迅速起來,不佇於躺臥、橫臥、睡眠之樂。假如經行還是不能去除昏沉,你可以右脅做獅子臥小睡片刻。在睡之前決意:讓我小睡十分鐘或者讓我小睡十五分鐘。醒來之後不應該繼續沉溺著躺臥之樂、橫臥之樂、睡眠之樂,趕快起來繼續禪修。

通過這八種方法來去除昏沉睡眠。(A.7.61)

 

昏沉的原因

甚麼禪坐的時候容易昏沉與睡眠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睡眠不足。比如睡眠品質一直不好,或者昨天晚上失眠,或者很晚才睡。由於睡眠不足,禪坐的時候就容易昏沉。要解決這種情況首先應該保證每天的睡眠時間。如果好幾天都睡眠不足,則可以用補充睡眠的方法來解決。

二、疾病。由於身體患有某一種疾病,造成禪坐時容易昏沉。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保健、運動、食療、中醫等等辦法進行綜合的調理。

三、飽食。剛吃飽飯禪坐容易昏沉。可以在吃完飯之後經行或者少吃一點,或者在午餐之後小睡片刻,都可以解決昏沉。

四、缺乏精進。如果由於心的精進力不足而造成的昏沉,可以通過修行死隨念或者思惟精進的事情來激發心。

修行死隨念的方法,可以思惟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個身體必定會死、死亡一定發生在這個身體上等等,然後憶念死、死、死……或者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必然的等等的方式來思惟死亡。憶念死亡能策勵精進,不會陷於放逸與懈怠。

 

八種恐懼的事

他也可以思惟八種激發精進的恐懼的事。哪八種呢?

1.生之苦。

2.老之苦。

3.病之苦。

4.死之苦。

5.墮落惡界之苦。

6.基於過去輪迴之苦。

7.基於未來輪迴之苦。

8.今生覓食之苦。

人一但有了生命,他必須在母胎中待九個月,這是一種苦。待在母胎裡快樂嗎?母胎乾淨嗎?母胎是個很骯髒的地方!但是,我們還沒出生前在母胎中已經藏了九個月。假如現在要你再回到裡面藏一天,願意嗎?當然不願意!所以,生是苦。

老是苦。有誰喜歡衰老?多數老人家聽到別人奉承說你這麼青春、這麼年輕都會心花怒放,明知對方在哄自己都會很高興。誰希望自己老呢?老了頭髮白了,皮膚也皺了,牙齒也掉了,記憶力衰退了,行動也很不方便。所以,沒有人喜歡衰老,衰老確實是苦!

病是苦,頭痛、牙痛、胃痛、腰痛、腳痛,特別是現在還有各種各樣奇怪的病,現代病、文明病。疾病是苦!

死亡是苦,和親人分離也是苦!

墮到惡界之苦。只要我們不修行,繼續放逸都不可避免會墮落惡界。可以這樣說,只要還沒有證得初果,以前所造作的惡業必然還會使我們墮落惡界,即使菩薩都不能倖免。

我們看看《本生》故事,菩薩也經常因惡業而投生獅子、鹿、猴子等等。菩薩況且如此,何況被各種的惡業束縛的我們呢?所以應該激發精進,趕快修行!

我們再思惟:在過去漫長的輪迴以來,我們遭受過各式各樣的苦,或者墮落到地獄,或成畜生,或成鬼,或被人砍頭,被人欺負,受人打壓,被人砍手砍腳,被人追債等等,這些都是無盡的痛苦。

只要我們不修行,未來的痛苦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想到未來的痛苦,我們就要精進!

現在了生活、了自己和家庭的溫飽,要費盡心血、風雨無阻的工作,賺點錢來養家糊口,所以,今世的覓食也是苦!

思惟這八種苦的任何一種,都可以激起恐懼感,不讓自己陷於放逸。在禪坐中由於放逸、無精打采而打瞌睡的時候,可以思惟這八種苦。

這是克服昏沉與睡眠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