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法句‧雙品》中說:

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若以邪惡意,或說或行動,由此苦隨他,如輪隨獸足。

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若以清淨意,或說或行動,由此樂隨他,如影隨形。

 

一切的行根源在於心,生命的活動也源自於心。只有先產生了心(動機),才會有身體的行動和語言的表達。

也就是說,在身、語、意三業中,意業是最主要的。有了意業的主導作用,才有身業和語業的產生。如果動機是邪惡,所做的、所說的也都是惡的、不善的。

造作不善業,因緣成熟了就會帶來苦的、不善的果報。

如果動機純正,心念清淨,所做的、所說的也都是善的、好的。造作善業,因緣成熟了就會帶來樂的、善的果報。

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快樂的、幸福的結果總是與善業與良好的行有關係;痛苦的、不幸的結果也總是與惡的、不良的行纏在一起。

善業與善報相應,惡業與惡報相應,這就是業果法則,或者稱因果律。

 

業果法則是獨立運作的,它不是由所謂的神明、佛陀所操控,也不會隨著人們的意願而改變。

當我們瞭解和認識了業果法則,就應該遵循這種規律。如果想要有更美好的 未來,就不應該造作身.語.意的惡業,應該多做身.語.意的善業,因而改變未來。

也就是說:人生的浮與沉、未來的好與壞並非由神明.佛陀所決定,也不能依賴他人。命運只掌握在自己手裡!

 

要如何改變未來呢?要先改變自己!想改變自己要從何下手呢?要學會調心!正如佛陀在《法句‧心品》中說:

心輕浮躁進難調,隨慾望墮落。

調伏心很好,調心導快樂。

心極細難見,隨慾望墮落。

智者保護心,護心導致快樂。

專注入出息是在調心,散播慈愛是在調心,保持正念正知也是在調心。佛教的所有訓練方法總歸一句話就是調心。 

然而,即使連佛陀都說心是很難調伏的。心就像猴子,躁動不安;心又像野馬,放蕩不羈。如果放縱它,聽而任之,它就會追隨著自己的喜好到處飄浮。放任心,人必定成心的奴隸。調伏心,我們才能做心的主人! 

萬事起頭難。在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不要擔心自己沒辦法調伏心,因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修行就是培育良好的品行與心智。培育需要時間,修行需要耐心。調心要慢慢來,不能著急,欲速則不達。無論是練習入出息念也好,練習散播慈愛也好,保持正念正知也好,都要慢慢養成習慣。習慣了,心自然就能夠得到調伏。經過調伏了的心,能變得敏銳、清醒、明智、平靜而且超然! 

智者調伏了心,能夠帶來至上的快樂!通過調伏心,才能戰勝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正如佛陀在《法句‧千品》中說:

雖在戰場上,戰勝百萬人,不如勝自己,實最上勝者!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