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要與你們分享菩薩放棄苦行以後的觀點。
他去托缽,吃了一餐能讓身體恢復氣力的食物。
之後呢?自五隨從離開,到菩薩成就佛果,中間有十五天,這十五天他做了甚麼?
修甚麼?
他在沙喇(sāla娑羅)樹林的尼蘭迦拉(Nerañjara尼連禪)河附近,練習八定及十四種禦心法並證得五神通。
這些都在附註《勝者莊嚴》(Jinālaṅkāra)的長詩裡有所說明,此註也提到佛陀的故事及他的前世。
再問你們一次,他修甚麼呢?修八定。
之前他認為「這不是圓滿證悟之道,也不是趨向厭離之道,更不是滅苦之道啊!」
是的,這沒錯!
只證入八定並非趨向厭離之道,只證入八定也非滅苦之道。
確實!
僅僅證入八定也不是成為圓滿證悟者之道,但八定是修行及證得神通的基礎。
之前他的不善業障礙了他,所以他不知道從八定之後該如何繼續修行。
當受到業力障礙時,我們會將對的當成錯的並將錯的當成對的。
這非常重要,你要在日常生活及經驗中反觀自我~觀照自己的觀點是如何地改變、如何地修正,如何地隨著時間而變化。
你可能犯了很多錯事卻誤認為是對的,你也可能錯誤的拒絕了很多正確的事。
當不善業遮障你時,這種事就可能發生。
雖然菩薩已經圓滿四個不可數(asaṅkhyeyya阿僧祗)及十萬大劫的巴拉密,而且他在那最後一生已是被授記成佛的菩薩,他仍然把對的事想成錯的,將錯的事想成對的。
由於他心中的觀點不同,所以他的期待也跟著有所不同。
他在沙喇樹林做甚麼?
修八定及十四種禦心法並且證得五神通。
他能很容易證五神通不是從他的兩位老師那兒學來的,而是因為在許多過去生做菩薩圓滿巴拉密時已經不斷的在修習了。
你瞭解嗎?
你必須知道並不是因為兩位老師的教導,他能很快的證得神通,而是他在許多過去生以來的修習。
你知道菩薩在許多過去生即使沒有老師也已證得神通,這是他累劫所累積的巴拉密。
但當他的不善業障礙他時,他就不知道有了八定之後該如何繼續修行。
當不善業的業果漸漸減弱,他就知道如何繼續了。
多奇怪!
你明白了嗎?
五隨從的觀點是與菩薩不同的,他們的觀點完全不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