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這一條和在家居士很有關係的學處:『若比庫與未達上者同句教誦法者,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Pc.45;4.14) 

 

那個時候,佛陀、跋格瓦住在Sāvatthī沙瓦提城的Jetavane anāthapiṇḍikassa ārāme揭德林給孤獨園。

當時,Chabbaggiyā bhikkhū六眾比庫讓那些居士們一起誦法,一句一字的誦。這樣的話,那些會誦法的居士們開始不恭敬、不尊重比庫們。

其中少慾知足的比庫們就開始批評:「“kathañhi nāma chabbaggiyā bhikkhū upāsake padaso dhamma vācessanti! Upāsakā bhikkhūsu agāravā appatissā asabhāgavuttikā viharantī ti.”甚麼六眾比庫和那些居士們一起逐句逐字的共同誦法呢?」

他們就把這件事告訴跋格瓦,跋格瓦就制定了這樣的一條學處:『“Yo pana bhikkhu anupasampanna padaso dhamma vāceyya pācittiya nti. ”若比庫與未達上者同句教誦法者,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 

 

在這一條學處當中,如果比庫和『未達上者』在教導『法』的時候,一起誦,『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

那麼甚麼是『未達上者』呢?『未達上者』就是還沒有『達上』的人。那麼甚麼才是『達上者』呢?在《律藏義註》裡面就提到:『除了比庫跟比庫尼之外的其他人都稱為未達上者,包括沙馬內拉、沙馬內莉、在學尼、和在家弟子們都稱為未達上者。』

 

如果比庫和『未達上者』一起同誦『法』。 

這裡的『法』,在《律藏》裡面就這樣解釋:『「法」名為佛陀所說;為弟子所說;仙人所說;諸天所說;與義有關,與法有關係者就稱為「法」。』

從說的人來說,有四種人說的才是『法』。

第一是佛陀所說,

第二是弟子所說,

第三是仙人所說,

第四是諸天所說。

 

同時唯有與『義』有關,與『法』有關,才稱為「法」。在《律藏義註》裡面就這樣解釋:『「佛陀所說」是指整部《律藏》、《論藏》、《法句》、《所行藏》、《自說》、《如是語》、《本生》、《經集》、《天宮故事》、《鬼故事》、《梵網經》等諸經;「弟子所說」是指屬於四眾弟子們所說的《無穢》、《正見》、《推論》、《小智解》、《大智解》等;

「仙人所說」是指外道、遊方僧所說的《遊方僧相應》、《巴瓦離亞的弟子》、《十六婆羅門問》等等這些;

 

「諸天所說」是指諸天人所說的,當知它是《諸天相應》、《天子相應》、《魔相應》、《梵天相應》、《沙咖相應》。』 

 

「佛陀所說」是指整部律藏,為甚麼呢?因為制定學處不是弟子的範疇,除了佛陀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制定學處,所以《律藏》是佛陀所說。《論藏》也是佛陀所說,還有《法句》、《所行藏》、《自說》、《如是語》、《本生》、《經集》、《天宮故事》、《鬼故事》這些是收錄到《小部Khuddaka Nikāya》的,而《梵網經》等大部份的《經藏》前面四部都是佛陀說。 

 

「弟子所說」是在《經藏》當中包括了比庫、比庫尼、男居士、女居士所說的一些經典,例如:《無穢經》、《正見經》、《推論經》、《小智解經》、《大智解經》,在《經藏》裡面有很多的經典是佛陀的弟子所說的,例如:阿難尊者說的《八城經》、摩訶迦旃延尊者說的《蜜丸經》、沙利子尊者所說的《正見經》,這些都是弟子所說的。 

 

「仙人所說」在這裡是指外道、遊方僧所說的,例如:整個《遊方僧相應》收錄進《相應部Sayutta Nikāya》裡面的經典;並不是說所有的遊方,那些外道們所說的,而是說這些經典記載的是有一些遊方僧、外道他們去問佛陀,或者跟佛陀的弟子們之間的問與答,由於這一類經典跟外道、遊方僧有關,所以它收錄進去就稱為「仙人所說」,像《巴瓦離亞的弟子》、《十六婆羅門問》這些收錄在《經集》裡面的,十六位婆羅門問,然後佛陀回答他們。 

 

「諸天所說」是指諸天人所說的,這些都收錄進《相應部Sayutta Nikāya》,《諸天相應》、《天子相應》、《魔相應》、《梵天相應》、《沙咖相應》等等。

 

因此,『法』可以分為三藏:《律藏》、《經藏》、《論藏》,其中《律藏》都是佛陀所說;《論藏》呢,也是佛陀所說;而《經藏》當中有些不是佛陀親口所說,但是它是證悟涅槃的聖弟子所說的,有些是諸天所說的。諸天所說的,例如說在《長部‧阿嗒那帝亞經》,這一部就是北方的韋沙瓦納天王所說的。還有在《相應部Sayutta Nikāya》很多跟天人所說的有關,但仙人所說的是極少數,它主要的是指他們還沒有進入佛教,而跟佛陀或佛弟子們的問與答。所以呢弟子所說、仙人所說、諸天所說都收錄進《經藏》。

 

《律藏》:『與義有關者,即依於義住;與法有關者,即依於聖典(巴利聖典)住。兩者乃是依止於涅槃而說的。』所以講到『法』,如果『法』的本身是巴利聖典,但是巴利聖典也包含了一些意思,這些意思是它依照《義註》來解釋,來理解的,就稱為『與義有關』的。同時在《義註》裡面也這樣講到:『收錄進三次結集的,這些稱為『法』。』 

 

同時呢,『法』也可以把它理解是「佛語Buddhavacana」,也就是說用巴利語所說的,可以理解為『法』。

如果一位比庫在教『未達上者』的時候,例如他在教唸誦:「色是無常rūpa,anicca」,然後『未達上者』的大家再一起唸誦:「色是無常rūpa,anicca」,一起開始一起結束,這就稱為『同誦』。

又或者說『個別的開始』,比如說比庫先說:「色rūpa」然後大家再一起唸:「無常anicca」,這樣接著念也是構成違反。反正,如果是一句一句來唸,那麼每一句就違反一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

如果是一個字一個字一起來,比如說比庫唸:「色rūpa」然後大家再一起唸:「色rūpa」,比庫唸:「無常anicca」然後大家再一起唸:「無常anicca 」,比庫唸一個字就違反一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

所以講到的『同誦』呢,就是依句而誦,每一句都是違反一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如果是依字而誦,每一個字都是違反一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

 

要違反同句誦法者,有這三項因素:

第一、對象是『未達上者』。

 

第二、是『同句教誦所說特相的法』,也就是說,在教導『法』的時候,如果『法』是巴利三藏的內容,那麼它就屬於這個條件的『法』;如果這樣教,每一句就是違反一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或每一字就是違反一次『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不管是佛陀所說的,仙人所說的,或者諸天所說的,與義相應的、與義有關的或者與法有關的。

 

第三、是『一起結束』。因此,在這裡也包括了當比庫在上面教『法』的時候,下面沙馬內拉跟居士在下面偷偷小聲的跟著唸,哪怕比庫不知道。只要下面的『未達上者』再跟著唸,那麼比庫也構成違反『巴吉帝亞Pācittiyakaṇḍa』。

 

那麼,在甚麼情況下不違反呢?

第一、 一起唸誦。例如說,老師教學生,而這些學生也包括了比庫、沙馬內拉、或沙馬內莉、或在學尼,包括了在家居士們在一起唸誦。這樣的話就不構成違反。如果說,沙馬內拉跟在家居士已經會背誦了,在一起做課誦,這個就可以,不視為『同句誦法』。但是如果在教導的時候,「我們一起來讀……」這樣的話就違反。

但假如,如果比庫先唸一句,然後沙馬內拉跟在家居士再跟著唸,這樣的話就不會違反。

 

第二、『通達大部份孰悉的經典時中斷』,大部份熟悉呢,在《義註》裡面就講到:『假使有一首偈頌包括了四句,最後一句如果不唸,那麼將不構成違反。』

對於經典也是這樣,如果先唸了大部份,然後有一些不唸誦,或者唸誦了就停止,或者最後一句不唸誦,這樣子的話也不會違反。

也就是說,如果一位比庫在教導『法』的時候,而且是與巴利三藏或義註有關的,而一起誦的對象是『未達上者』,一起在結束的時候就違反。如果沒有具足這些條件,那就不會違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