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由於社會進步、科技發展、資訊發達,給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帶來了許多方便。現代社會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遠遠超越了前人的許多倍。然而,物質生活豐富的結果,使現代人擁有了金錢卻失去了快樂;滿足了佔有慾卻失去了幸福感;擁有手機、網路等等資訊溝通工具,但是人心卻越感孤獨。過份強調科技、過度追求物質的結果,造成現代人普遍上重物質而輕精神,重物慾而輕心靈,重名利而輕道德,重金錢而輕誠信,重佔有而輕奉獻,重享樂而輕健康,重個人而輕關懷。物質豐富、物質慾望橫流所帶來的自然危機、生態危機、能源危機、社會危機、道德危機、人際危機、人心危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生命、尋求信仰。

我們的生命,除了物質身體以外,還有意識、精神。我們所處的世界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現象。同樣地,社會文明可以分兩大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財富也可以分兩種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甚麼是精神財富呢?信仰是精神財富,道德是精神財富,奉獻是精神財富,定力是精神財富,智慧是精神財富。恭敬、謙卑、知足、感恩、孝順、慈愛、憐憫、包容、寬恕、柔和、正直、忠誠、誠信、踏實、忍耐、耐心等等都是精神財富。總之,一個人所擁有的道德品質和正面心理素質都屬於精神財富。

物質財富是外在的,精神財富是內在的;物質財富會帶來擔憂、恐懼等等過失,而精神財富卻可以帶給人們充實和快樂。擁有物質財富但是缺乏精神財富的人內心一定不快樂,而擁有精神財富的人,無論他是否擁有物質財富,內心都一定很快樂。

佛教也是一種精神財富。雖然佛教可以借助物質型態表現和存在,例如:佛像、佛塔、寺院、石窟、經書等等,但是這些只是佛教的外在形式,其中核心更多是屬於精神層面的。例如:佛教強調信仰、善德、奉獻、慈悲、禪定、智慧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談到佛教,有些人把佛教當成迷信,有些人把佛教視宗教,有些人把佛教視文化,還有些人把佛教視哲學。到底甚麼是佛教呢?

佛教,巴利語Buddha sàsana。其中,佛陀是古印度語buddha的音譯,意思是覺者,即覺悟了世間、人生真理的人。sàsana意思是教導、教法、教誨。因此,“佛教”的意思是佛陀的教導或者說是覺悟者的教導。

佛陀教導的是甚麼?佛陀所教導的內容稱“法dhamma或“佛法”。佛法,是關於生命的真理,所以又稱“聖諦ariyasacca。佛陀所教導的一切內容,都離不開以下四個與生命息息相關的主題:

一、關於生命具有種種不圓滿性質的真理,佛陀稱之“苦聖諦”;

二、關於生命產生的根源、導致生命之因的真理,稱“苦集聖諦”;

三、關於超越生命、解脫生死諸苦的真理,稱“苦滅聖諦”;

四、關於超越生命、解脫生死諸苦之方法的真理,稱“趣向苦滅之道聖諦”。

以上四個生命的主題簡稱“苦.集.滅.道”,合稱“四聖諦”。

如果用治病來比喻,那麼,苦聖諦好比是疾病,集聖諦好比是病因,滅聖諦好比是病癒,道聖諦則好比是治療疾病的方法。

由於四聖諦超越了時空,超越了主觀意識,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它們都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是真理。例如:只要存在生命就一定會有衰老、疾病、死亡、哀傷、痛苦等等種種不圓滿的事實;而且無論古代人、現代人、未來人,還是中國人、印度人、外國人都是如此,這就是“苦聖諦”;只要有貪愛、有煩惱就會產生痛苦,導致生命的流轉,這就是“集聖諦”。

從四聖諦可以看出,佛陀的教導是關於生命的教導,是以生命主題,特別是以人生根本的。佛法圍繞著生命現象、生命的根源以及生命的解脫而展開,揭示了世間的真相以及生命的本質,同時也指出了一條通往生命超越、引導到人生解脫的大道。

 

筆者著作這本小冊子的目的是了喚起人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多些關心和累積精神財富,多些關心比外物更加重要的生命,多些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終極,好好珍惜難得的人生,不斷的提升自己完美自己,讓我們短暫的生命過得更加有價值,更加有意義!

在此,感謝中國的譚銘、黃旦霞、馮文濤,新加坡的伊慧玲賢友協助本書的校對工作,感謝“新加坡帕奧禪修中心PAMC”印刷流通本書!願每一位熱愛生命、追求真理的人都找到生命的意義,過著快樂、充實、有智慧的生活並早日斷盡一切煩惱,解脫生死諸苦!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瑪欣德比庫序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法樂禪修園20132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