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瞭解了業果法則和改變現實、超越生命的原理之後,接著再來談談如何實現生命的意義。

無論是追求溫飽還是追求物質財富,本來都無可厚非,因每個國家、社會和人民總是希望擺脫貧窮、脫離落後。追求物質財富不但是沒有錯,而且還值得鼓勵。只有通過創造和累積物質財富,才能使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使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使國家富強和興盛。然而,如果了滿足一己之私而損人利己,這就有問題。因這個只是在膨脹自己的私慾,只是在滿足自己的貪婪而已。因此,當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條件之後,應該追求精神財富,開始關注生命,尋求超越生命的方法。

可以說,佛教的整個修行體系都是在追求生命的超越以及實現生命的意義。對於生命的意義,佛陀在《法句經• 千品》裡指出其判斷的標準:

“若人活百歲,無戒無定力,不如活一日,持戒有禪定。

若人活百歲,無慧無定力,不如活一日,有慧有禪定。

若人活百歲,懈怠不精進,不如活一日,勤奮力精進。

若人活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活一日,得見生滅法。

若人活百歲,不見不死境,不如活一日,得見不死境。

若人活百歲,不見最上法,不如活一日,得見最上法。”(法句經 110〜1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