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了佛教的生命觀和人生觀,我們不禁想問:生命苦樂的原因是甚麼?生命的提升與下沉是否有規律可循?有可能改變現實、超越生命嗎?它的原理是甚麼?

佛教對這些問題都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有關生命流轉以及生命超越的重要規律――業果法則。

根據佛教,只要含有動機的、有意識的行,包括身體的行動,所說的話語,乃至心裡所想,都稱“業kamma”。這些行一但被造作,即會留下一種行影響力,稱“業力kammasatti”。動機純正,在道德上、良心上不會受譴責的行“善業”;動機不純,在道德上、良心上會遭受譴責的行“不善業”或“惡業”。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一但做了之後,在因緣成熟時就會帶來相應的結果,稱“果報vipàka”。善業能帶來好的果報,不善業能帶來不好的果報,也就是俗話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哪些是善報呢?例如:長命百歲、身體健康、容貌俊俏美麗、出身高貴、擁有財富、具影響力、富有智慧等等,即指平時所說的“福報”、“好命”。那惡報呢?例如:短命、殘疾、多病、醜陋、貧窮、低賤、愚蠢、倒楣等等。

正如佛陀在《增支部》第十集談到“業的定律kamma niyàma”時這麼說:

ßKammassakà, bhikkhave, sattà kammadàyàdà, kammayonī, kammabandhū, kammapañisaraõà, yaü kammaü karonti - kalyàõaü và pàpakaü và, tassa dàyàdà bhavanti.”“諸比庫,有情都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起源,以業眷屬,以業皈依處。無論所造的是善或惡之業,都是它的承受者。”(增支部 10.216)

所以,請不要抱怨“我命不如人,我倒楣,我長得醜陋”,或者“我比別人笨”。不管今世的命運怎樣,現在的處境如何,我們都要學會承受,學習承擔。因世間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沒有因緣的,現在的處境只是自己過去所造作的惡業帶來的結果。

當然,相信因果掌握業果法則,我們不僅要懂得接受現實,而且還要學會積極的改變現實、改善未來。依靠甚麼來改變現實、改善未來?依靠業。業又是依靠甚麼?依靠調好自己的心。

業,按照表現的形式可以分三種,即:身業、語業和意業。身業是通過身體造作的行,語業是通過語言造作的行,意業是通過心念造作的行。在這三種業當中,意業是最主要的。意業的好或不好,決定了身業和語業的性質。心念不好才會身作惡行和口出惡言;心念純正才有好的身業和語業。

正如佛陀在《法句》第1〜2頌中說:

“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

若以邪惡意,或說或行動,

如此苦隨彼,如輪隨獸足。

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

若以清淨意,或說或行動,

如此樂隨彼,如影隨於形。”

因此,無論造善業還是惡業,我們是可以作主的,其中的關鍵就是“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àra”。所謂“如理作意”,就是往好的、善的、正確的、正當的方向想,凡事要做正面的思惟。通過如理作意,我們的心就會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有了如理作意就能生起善心;有了善心,造的就是善業;善業成熟就能帶來好的果報。所以,想要改變未來,讓未來越來越好,就要從造善業開始;造善業要培養善心,心念要純正;而培養善心,即指從當下的如理作意做起!

掌握了命運(果報)和造業、造業和心念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命運不靠他人,全由自己作主;

苦樂皆由業生,改變從心做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