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在《增支部·四集·敏銳知者經Ugghañita¤¤å sutta》中,佛陀根據證悟四聖諦的根器,把得遇佛法的人分為四種:ßCattàrome, bhikkhave, puggalà santo saüvijjamànà lokasmiü. Katame cattàro? Ugghañita¤¤å, vipa¤cita¤¤å, neyyo, padaparamo. ime kho, bhikkhave, cattàro puggalà santo saüvijjamànà lokasmin'ti.û“諸比庫,有此四種人存在著於世間。哪四種呢?敏銳知者、詳說知者、可引導者、文句為最者。諸比庫,乃有此四種人存在著於世間。”(A.4.133)

《人施設[論]》進一步解釋這四種人:“哪種人是敏銳知者呢?若在說法的同時即領悟法之人,這種人稱為敏銳知者。

哪種人是詳說知者呢?若對略說的義理進行詳細分別時即領悟法之人,這種人稱為詳說知者。 哪種人是可引導者呢?若親近、結交、奉侍善友,說示、遍問、如理作意,經如是次第而領悟法之人,這種人稱為可引導者。

哪種人是文句為最者呢?即使多聽聞、多讀誦、多憶持、多講解,也不能於當生領悟法之人, 這種人稱為文句為最者。”(Pp.148-151)

《人施設[論]》義註如此解釋“領悟法”:ßDhammàbhisamayoti catusaccadhammassa ¤àõena saddhiü abhisamayo.û“領悟法,即是對四諦法之智一起的領悟。”(Pp.A.148)

這裡的“領悟法”是指生起出世間聖道智的同時對四聖諦法的領悟,即證悟聖道。

敏銳知者只需通過聽聞佛陀或佛陀的弟子所說的一首偈頌或一段簡短開示,即能領悟四聖諦。

詳說知者無法只是通過聽聞一首偈頌或一段簡短的開示而證悟,但卻有能力在聽聞對佛法的詳盡解釋後領悟四聖諦。

可引導者無法只是通過聽聞簡略或詳盡的佛法開示而證悟,他們還必須通過親近善友、學習和研究佛法,並依之次第地如理作意止與觀,才有可能領悟四聖諦。

文句為最者無論如何精進地學習和修行佛法,也無法在今生證得禪那(jhàna),以及證悟任何道果5。

在巴利經藏中,人們只是通過聽聞佛陀說法即領悟四聖諦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並不需要經過次第修行也能證悟道果。然而,敏銳知者和詳說知者只存在於佛陀住世時期,以及接著一千年證得無礙解阿拉漢(pañisaübhidhà- patta-arahat)的時代6。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距離佛陀般涅槃已經超過兩千五百年了,當今的佛陀教法時期只剩下可引導者與文句為最者這兩類人存在。7

也即是說,在現今這個時代,我們已經無法只是通過聽聞佛法而證得任何殊勝的成就8,所有想要在今生或者來世成就道果、領悟四聖諦的人,都必須經過次第的修行,才有可能達成佛教修行的目標。

對於可引導者,他們必須付出足夠的精進, 花上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以便讓他們的巴拉密9成熟,從而在今生即能證悟四聖諦。

這裡所說的“花上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是指如果可引導者精進修行三年就能證悟道果的話,他們必須持續地精進修行三年;如果精進修行七年就能證悟,他們必須持續地精進修行七年;如果精進修行三十年就能證悟,他們必須持續地精進修行三十年;如果需要花上五十年才能證悟,他們就必須持續精進修行五十年。

假如可引導者懈怠於修行,或者尚未花上足夠的時間就半途而廢,或者親近錯誤的導師、修行錯誤的禪法,或者年紀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時才遇到正法,或者雖然值遇正法但卻受到家庭、感情、俗務等的羈絆,他們將不可能在今生證悟道果,從而虛耗了今生得遇佛法並投生成為可引導者的機會。

文句為最者雖然無法在今生獲得任何殊勝的成就,但是他們仍然必須好好珍惜難得的人生,珍惜今生得遇佛陀教法的機會,並盡可能精進地修行,積累足夠的巴拉密,以便在下一生或未來佛陀的教法時期證悟四聖諦。

本書討論的止觀禪修次第,主要是針對可引導者與文句為最者這兩類人而說的。

5道果 (magga-phala):聖道智與聖果智的合稱,皆取涅槃為所緣,且都屬於聖者的出世間成就。

6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我們佛陀的正法能住世五千年:第一個千年為證得無礙解阿拉漢的時代,第二千年為六通阿拉漢時代,第三千年為三明阿拉漢時代,第四千年為純觀阿拉漢時代,第五千年只能證其餘三種聖道。五千年後,正法逐漸隱沒。

7參考雷迪西亞多《覺悟資糧·緒論》p.10。

8殊勝的成就(visesàdhigama):包括屬於世間成就的禪那和神通,以及屬於出世間成就的聖道和聖果。

9巴拉密:巴利語pàramã音譯。有時專指成佛的資糧,在此是指成就禪那、聖道和聖果的資糧。參見本書p.62註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