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了止觀業處中的四十種培養定力的方法,即四十止業處,分析了這些業處中不同性質的所緣與所成就的定力之間的關係。接著需要考慮的是選擇甚麼業處來培養定力。

四十業處各有各的特點,可以根據不同人的性格傾向(性行)和喜愛來選擇業處。然而, 自從佛陀在世時一直到現在,最為歷代南傳上座部佛教高僧大德、長老們所普遍修習實踐與教導傳授的業處,應當首推入出息念(ânàpànassati)。為甚麼這種業處被廣為推崇、教授和實踐呢?因為入出息念業處有以下幾種功德利益:

一、它是三世諸佛證悟殊勝成就的基礎 一切即將成佛的菩薩在他們的菩提樹下,都是通過入出息念而成就禪那,再轉修觀智而證悟佛果的。我們的果德瑪佛陀也不例外,他在西元前589年5月月圓日上午,接受了蘇迦達(Sujàtà)所供養的乳粥之後,前往嘎亞(Gayà)──後來的布特嘎亞(Bodhgayà)一棵阿薩特樹(assattha)──後來的菩提樹下,面向東方而坐。降伏魔軍後,在當天初夜時分成就宿住隨念智,中夜時分成就有情死生智。後夜時分思惟緣起法後,進入入出息第四禪,並以此禪那為基礎 培養觀智,次第證悟四種道智,斷盡一切煩惱而成就漏盡智,即證悟與一切知智相應的阿拉漢道果。從此,我們的菩薩就成了佛陀,或稱正自覺者(Sammàsambuddho)。(D.A.1.7; Bv.A.27)

 

二、佛陀樂住入出息念之定

佛陀本人也很喜歡進入入出息禪那,以入出息念為根本業處而安住於現法樂住。有一次,佛陀對比庫們說:“我想在三個月中獨坐,任何人都不應來訪,除了一位送食者之外。”三個月結束後,佛陀告訴比庫們:“諸比庫,假如有外道遊方僧這樣問:‘賢友,沙門果德瑪依何住而多住雨安居呢?’這樣問時,諸比庫,你們應這樣回答那些外道遊方僧:‘賢友,跋葛瓦依入出息念之定而多住雨安居。’”

所以,入出息念也稱為聖住(ariyavihàro)、梵住(brahmavihàro)和如來住(tathàgatavihàro)。這也是另一個優勝之處。(S.5.987)

 

三、入出息念是佛陀教導的方法

在《律藏》、《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等很多經典中, 佛陀都教導入出息念。《相應部》中還有專門的《入出息相應》,收錄了很多關於入出息念的經文。入出息念是佛陀所教導的,而不是某位弟子、某位祖師自創的,我們要對入出息念有信心。

 

四、入出息念所緣單純,下手簡單

相對比其它業處,入出息念的所緣很微細、很單純。例如:修地遍、水遍、火遍、風遍、白遍、光明遍等,都要去取外在的遍相,對於沒有禪定的人來說會有困難,需要經常把做好的預作相帶在身邊,一有空就得不斷地看著預作相來取相。比如修地遍要念“地、地、地……”,修白遍要念“白、白、白……”來取相。但是入出息念不需要取外在的相,因為每個人都有呼吸,而呼吸本身就是預作相。所以,入出息念沒有任何國家、民族、宗教信仰、性別,以及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要是人,只要有呼吸,就可以修入出息念。

又比如十不淨,它們的所緣是屍體、死屍,是很令人厭惡、不淨的;不像入出息念,它的所緣是呼吸,非常輕柔、純潔。

再比如修慈心,要用很多方法對不同類的眾生散播慈愛;但是入出息念只需一個單純的呼吸即貫穿始終,很簡單、很單純,不像其它業處那麼複雜。

再比如修四界差別或三十二身分,每一步都需要有導師的指導。但是入出息念不需要,只要掌握基本方法之後,即可以自己修了。不過,當你的禪相已經穩定時,就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練習入禪。所以,入出息念是一個下手非常簡單的業處。

 

五、入出息念可迅速去除妄想

佛陀在《增支部·美奇亞經Meghiya sutta》中說:“要捨斷貪愛,應修習不淨;要捨斷瞋恚,應修習慈心;要捨斷尋(妄想),應修習入出息念;要斷絕我慢,應修習無常想。”(A.9.3)

佛陀在另一篇經中說到,猶如大雨能立刻使飛揚的塵土消失、停止,由入出息念培養的定力,不但寂靜、殊勝、不雜、樂住,而且能讓不時生起的惡不善法消失、停止。(S.5.985;Pr.165)

所以,入出息念可以起到鎮伏、去除妄想的作用。

 

六、修入出息念能獲得止觀成就

上一講提到,入出息念可以成就很高的定力,可以成就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有些業處無法成就很高的禪定,例如:佛隨念,只能達到近行定,無法證得禪那。

另外,《大念處經》義註提到,通過入出息念成就第四禪的禪修者,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轉修觀禪:一種是通過分析入出息所依止的色身來辨識色法,由此轉修觀,直到證悟阿拉漢果,稱為入出息行者;另一種是通過辨識禪支來修名法,然後轉修觀,直到證悟阿拉漢果,稱為禪那行者。 

佛陀在巴利三藏的許多經典中教導了從專注呼吸開始一直到證悟阿拉漢的方法。例如:佛陀在《中部·入出息念經》中說:“諸比庫,修習、多作入出息念有大果報、大利益。諸比庫,修習、多作入出息念能圓滿四念處。修習、多作四念處能圓滿七覺支。修習、多作七覺支能圓滿明解脫。”(M.3.147)

佛陀接著教導修習入出息念如何能圓滿四念處,修習四念處如何能圓滿七覺支,修習七覺支如何能圓滿明與解脫,而明與解脫,即是指證悟無為界的涅槃。

這說明修入出息念不僅可以成就很高的定力,還可以成就最高的觀智──阿拉漢道智和果智。

由於入出息念是佛陀本人所修的,也是佛陀所教導的,它擁有所緣單純、下手簡單、成就極高等諸多功德和優點,因此,歷代的南傳上座長老們都喜歡修習和教導入出息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