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緣分別


在《清淨之道》中,把四十止業處依所緣的性質而分為三類,即:

1.似相所緣(paṭibhàganimittàrammaõa)

2.自性法所緣(sabhàvadhammàrammaõa)

3.不可說所緣(na vattabbàrammaõa)37

對於似相所緣,又有三種禪相:

1.預作相(parikamma-nimitta)

2.取相(uggaha-nimitta)

3.似相(paṭibhàga-nimitta)

所有四十業處都可以產生預作相和取相, 但只有二十二種業處能獲得似相,而且必須通過專注似相才能成就禪那,這類業處稱為“似相所緣業處”。這二十二種業處分別是:十遍、十不淨、身至念和入出息念。修習這些業處都能獲得似相。沒有似相,或者有卻不專注似相,都不可能成就禪那。

例如:修入出息念,呼吸本身也屬於預作相。持續專注呼吸,隨著定力的提升,呼吸處會出現像煙、像霧般朦朦朧朧的光,這也是預作相。繼續專注呼吸,光會越來越明亮;當光變得像白雲、棉花般明亮時,這是取相。持續專注取相,它會變得越來越明亮、光耀、閃耀,像太陽、明珠、寶石或晨星,這是似相。接著必須通過專注似相才能成就禪那。

自性法所緣業處有十二種,即十種近行業處加上識無邊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因為這兩種無色定的所緣屬於自性法的心識。

不可說所緣業處有六種,它們是慈、悲、喜、捨四梵住,以及空無邊處定和無所有處定。

因此,想要證得禪那,需要選擇能夠成就禪那的業處來修習,而且必須清楚自己專注的是哪一種所緣,否則會走冤枉路,甚至在盲修瞎煉,白費功夫。例如:有些人專注呼吸,一直都是專注呼吸的輕柔或冷暖,或者跟著呼吸進去、出來,這樣修一輩子都是在修不規範、不系統的四界差別,走錯了路還不自知。因此,想要成就禪定,必須系統修行;修行需要有人指導,不要盲修瞎煉。

如果只是想要調伏心,那麼選一切處業處就可以。比如修佛隨念,雖然佛隨念只能證得近行定,但是也可以讓心平靜,還是可以培養定力。但假如只是念佛陀的名號,那麼連近行定都不能證得,“聲音是禪那之刺”,所有四十種業處中,沒有任何一種業處是以聲音為所緣的。聲音不斷地生滅,心緣取不斷生滅的目標怎麼可以成就禪定呢?所以在選擇業處時,必須清楚心專注的所緣,這樣才不至於盲修瞎煉、白費功夫。

大致瞭解了四十業處的特點,以及其所緣與成就定力之間的關係,接下來可以選擇一種與自己希望達成的定力相應的業處。如何通過專注特定的所緣來成就禪定,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學習。

37不可以說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概念法所緣。

 

四十業處分別表

四十業處

所證禪定

所緣

 

 

十遍

 

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紅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

 

 

四種色界禪那

 

 

 

 

 

似相

 

 

 

十不淨

青瘀相、膨脹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

 

 

 

初禪

 

 

 

 

十隨念

 

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死隨念、寂止隨念

 

 

近行定

 

 

自性法

身至念

初禪

 

似相

入出息念

四種色界禪那

 

四梵住

慈梵住、悲梵住、喜梵住

前三種禪那

 

 

不可說

捨梵住

色界第四禪

 

四無色

空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無色定

識無邊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無色定

 

 

自性法

一想

食厭惡想

近行定

一差別

四界差別

近行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