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學習如何捨離欲貪蓋。欲貪,巴利語kàmacchanda。kàma翻譯成“欲”,指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覺五欲。色、聲、香、味、觸這五類目標有可愛、適意、誘人的一面, 稱為五種欲樂(pa¤cakàmaguõa)。chanda也譯為“欲”,這裡是指內心的欲求、追求。對色、聲、香、味、觸五種欲樂目標的欲求,稱為欲貪。

能給禪修造成障礙的欲貪有很多,例如:貪漂亮、貪衣服、貪舒適等,對各種人、事、物的貪求、愛著都是欲貪。不過對修行人來說,最難過的關還是對男女情愛方面的欲貪。很多修行人過的是梵行生活,對男女方面的欲求處於抑制狀態。由於情欲長期遭抑制,或無法放下男女情感問題,於是心無法平靜下來,也給禪修造成障礙。

古人謂“食、色,性也”,人對於飲食男女的欲望、貪愛是與生俱來的,特別是在十多歲、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年齡階段,荷爾蒙分泌旺盛,心中經常會產生對異性的愛慕和欲求,因此修行時心較難平靜。另一方面,過多或不恰當的男女接觸,也很容易催生欲貪。即使沒有接觸到物件,只是聽說有英俊、瀟灑的帥哥、美女、“男神”、“女神”,由於不如理作意,認為物件是俊帥的、美麗的,心也會產生欲貪。

因此,佛陀在《增支部·一集》中說:“諸比庫,我不見有其它一法,如同此淨相這樣能導致未生起的欲貪生起,或已生起的欲貪增長、廣大。”(A.1.11)

意思是只要把物件視為美麗的、美好的, 內心還未產生的欲貪很容易滋生,已產生的欲貪只會進一步加深。

要對治男女情愛方面的欲貪,佛陀說:“諸比庫,我不見有其它一法,如同此不淨相這樣能讓未生起的欲貪不生起,或捨斷已生起的欲貪。”(A.1.16)

當禪修者在修行過程中,發現自己老是容易產生男女情愛方面的欲貪,總是喜歡想起男女方面的事情,就應遵照佛陀的教導,修習不淨業處(Asubha-kammaññhàna)。

有兩種不淨業處:

1.有意識的不淨業處(savi¤¤àõaka-asubha-kammaññhàna),是指思惟有生命之身體的骯髒、厭惡、不淨。

 

2.無意識的不淨業處(asavi¤¤àõaka-asubha-kammaññhàna),是指思惟死屍的厭惡、不淨。有意識的不淨業處也稱為“ 身至念”(Kàyagatàsati),即三十二身分,是思惟身體的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骨髓、腎、心、肝、膜、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便、腦等三十二個部分的骯髒、厭惡、不淨。當禪修者不斷地思惟每一個部分都是骯髒、厭惡、不淨時,心中的欲火就能慢慢熄滅,欲貪之心就能慢慢停歇。

無意識的不淨業處是思惟死屍的厭惡不淨。思惟我們所貪著、愛戀的物件假如今天死了,沒過幾天死屍就開始青瘀腫脹,然後腐爛、變臭,它的形象、氣味都很骯髒、厭惡、不淨。從剛死亡到腐爛,再到最後變成一堆白骨,整個過程都是很可厭、不淨的。思惟我們所貪著、愛戀、執取的物件必然會有這樣的下場,因為人必然會死,死了一定變得非常厭惡、不淨。就算即刻火化,火化中的死屍也是厭惡、不淨的。如此思惟,可以讓經常困擾內心的情愛之火慢慢熄滅,欲貪之心慢慢停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