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防止煩惱


要養成時刻保持正念正知的修行習慣。只要擁有正念正知,生起的總是善心。對於培養定力、修習觀禪的止觀行者,正念正知非常重要。即使尚未達到禪那,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正念正知,也可以起到防護的作用。防護甚麼?防護煩惱的入侵,守護自心。

由於潛伏性煩惱尚未被斷除,即使我們很精進地修行,心也還是會因為習慣性的不如理作意而時不時生起煩惱,此時,正念正知的覺知作用能夠察覺到這些煩惱的產生,並使之消失於萌芽狀態。

正念正知猶如稱職的保全員,能使心得到防護,防止煩惱賊的侵入。如果沒有正念正知的保護,心將會追隨平時的慣性而經常陷入煩惱。正念正知能起到防範煩惱的作用,一旦萌生不善,比如討厭、排斥、抗拒、不滿、厭惡、生氣、焦慮等,心很快就能察覺到,並很快使心從所排斥的目標中抽離出來,讓這些煩惱無法繼續滋生、蔓延。這樣,煩惱由於得不到滋養,很快就會消失;即使煩惱一時無法消失,也會大大地削減其破壞作用。對治貪欲、傲慢、妒嫉等,也是這樣。

然而,如果心的覺知能力僅僅停留在煩惱一生起就覺知它、去除它的程度,那麼,一旦遇到自己非常執著、非常在乎的物件,比如至親遭遇不測或者夢想落空,其時煩惱來勢洶洶,心完全不受控制,僅靠普通正念就無能為力了。為甚麼呢?缺乏定力!

因此,通過培養正念正知,使心對煩惱擁有防範能力之後,還需要培養更強力的禪定來鎮伏煩惱。猶如社區請了保全能預防竊賊,但假如竄進一群歹徒或恐怖分子,這些普通保全就無力招架了,需要更強大的警察或軍隊才能制伏他們,安全才有保障。心也是這樣,培養正念正知能使自己時常生起善心,煩惱似乎沒機會光臨,但若遭遇強大的逆緣或惡緣,心由於外緣的變化而陷入各種煩惱,那時才會發現自己的心原來是多麼的軟弱無力。所以,只培養普通正念尚不足以鎮伏猛烈的煩惱,還需要培養禪定讓自心強大起來。

然而,煩惱根深蒂固,禪定也只能鎮伏煩惱,仍然無法根除潛在的煩惱。想要把煩惱連根拔除,唯有親見究竟法以修習觀禪,觀照究竟名色法的本質。修習真正的觀禪,必須觀照自己內在的五蘊名色法,以及外在的五蘊名色法;觀照過去、現在、未來的諸行法。唯有通過這些方法觀照它們的無常、苦、無我三相, 才有可能徹底根除潛伏性煩惱。

普通正念的作用是防範煩惱,但是未斷根的煩惱還是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所以還必須培養定力,讓心變得強大,才不容易被煩惱打敗。而想要根除煩惱,唯有修習觀禪才有可能達成。

因此,佛陀在很多經典中都強調在培養定慧即修習止觀之前先要打好基礎,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正念正知。

在《中部·大四十經》中,佛陀說:ßSammàsatissa sammàsamàdhi pahoti, sammàsamàdhissa sammà¤àõaü pahoti, sammà¤àõassa sammàvimutti pahoti.û“有正念者才有正定,有正定者才有正智,有正智者才有正解脫。”(M.3.141)

意思是:擁有正念者才有可能更好地培養正定,擁有正定者才有可能更好地培養觀智,擁有觀智者才有可能獲得解脫。所以,我們在行、住、坐、臥一切時中都要培養正念正知,讓正念正知貫穿修行的始終。

培養正念正知並不需要你咬緊牙關、拼命精進,它不在於強度,而貴在堅持,貴在正念的持續性。同時,培養正念要學會不厭其煩,一旦覺察到心偏離業處,就要趕緊拉回來。心再跑掉了,再拉回來。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十次、百次、千次、萬次……直到養成正念正知的習慣。再者,培養正念正知並不需要任何的造作,仍然要像平時一樣,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吃、喝、拉、撒、睡一切照常,只是不應再像沒修行的人一樣成天胡思亂想,而應該學會正念正知地去做這些事情。這是正念正知。

36關於正念與觀禪的區別,詳見書末專文〈附錄 止觀與四念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