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繼續學習“止觀基礎”的防護根門(indriyasaüvara)。

對於防護諸根,佛陀經常如此教導:“當他眼看見顏色,不取於相,不取隨相。若由於不守護眼根而住,則會被貪、憂、諸惡、不善法所流入。實行此防護,保護眼根,持守眼根防護。當耳聽到聲音……鼻嗅到香……舌嘗到味……身觸到觸……當意識知法,不取於相,不取隨相。若由於不守護意根而住,則會被貪、憂、 諸惡、不善法所流入。實行此防護,保護意根, 持守意根防護。”(D.1.213, 454; 3.310; M.1.295,349; 2.12, 24; 3.15; S.4.120, 239 等等)

“根”(indriya)是支配義,在此是指感官,有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此六根也以通道之義而稱為“門”(dvàra)。有六門,即: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意門。

防護(saüvara)是保護、關閉的意思。這裡的防護根門並不是指閉著眼睛不看、塞著耳朵不聽,而是指守護好煩惱進入的通道,斷絕煩惱的來源。

為甚麼在修行止觀之前要防護根門呢? 防護根門屬於四遍淨戒之一,稱為“根防護戒” (indriyasaüvara-sãla),側重於防護,並不是從內心去根絕煩惱,而是從外部切斷引生煩惱的管道。

因為內心所產生的煩惱,都是通過根門引生的。比如愛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是因為曾看到這個人,聽到他說話,和他有身體接觸,甚至只是看到他的照片或聽到別人誇獎他,於是煩惱從根門流進心裡。又如恨一個人,有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也是因為看到他做對自己不利的事,聽到他說對自己不利的話,或者傷害過自己的身體。各種煩惱都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而流入內心。

哪怕現在沒看到引生煩惱的物件,沒聽到引生煩惱的對象,身體也沒觸到引生煩惱的物件,但是當你閉上眼睛禪坐或者任何生起煩惱的時候,心裡所抓取的仍然是你曾經看到、聽到、觸到的物件。那些煩惱在過去曾經通過根門流入你的心,現在仍然是通過根門流入你的心。所以,煩惱是通過六門即六種通道而流入內心的。

煩惱為甚麼會流入心呢?因為沒有守護,或者說外來資訊沒經過過濾。讓我們來看看煩惱產生的過程:每當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嘗到的、觸到的這些外來資訊通過根門進入內心,由於心的習慣總是追隨自己的欲望、喜好,於是也習慣性地對這些外來資訊進行負面加工。首先,內心通過根門接觸到這些資訊時,對於漂亮的、可愛的資訊,內心的反應是喜歡,接著產生可意的、愉悅的感受。就如我們看到好看的、聽到好聽的、吃到好吃的、觸到喜歡的,產生的感受自然是樂受一樣。樂受本身並沒有過失,過失在於接著的不如理作意。由於不如理作意,心會黏著這種樂受,會想要追求、佔有引生樂受的所緣,於是產生了貪愛;經過不斷重複的貪愛會升級為執著、執取。由於執取,就會採取行動,喜歡一樣東西會去追求,有些人甚至會不擇手段去獲取、佔有、征服,並造下很多不善業。 

再結合緣起法來分析這個過程。例如:佛陀在《中部·六六經》(Chachakka sutta)中說:ßCakkhu¤ca pañicca råpe ca uppajjati cakkhuvi¤¤àõaü, tiõõaü saïgati phasso, phassapaccayà vedanà, vedanàpaccayà taõhà; sota¤ca pañicca sadde ca uppajjati sotavi¤¤àõaü……mana¤ca pañicca dhamme ca uppajjati manovi¤¤àõaü, tiõõaü saïgati phasso, phassapaccayà vedanà, vedanàpaccayà taõhà.û“緣於眼和顏色而生眼識,三者結合為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緣於耳和聲而生耳識…… 緣於意和法而生意識,三者結合為觸,緣觸生受, 緣受生愛。”(M.3.421)

根據這段經文,緣於六根和六所緣而產生六識。亦即是: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依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種相應的所緣──色、聲、香、味、觸、法而產生。根、所緣和識三者的結合為觸,例如:依靠眼根產生的眼識,通過眼門看到顏色,經文叫做“眼、顏色、眼識三者結合為觸”。在眼識執行“看”的同時,因這種觸而產生感受──緣觸生受。感受分為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對於樂受會產生貪愛──緣受生愛。不斷重複的貪愛升級為執取──緣愛生取。由於執取而採取行動,造下不善業──緣取生有,有是業有,即業力。所以,依佛陀教導的十二緣起來看,由六處到產生煩惱、造業的過程是這樣運作的。

在這個過程中,守護根門應該從哪裡下手呢?

眼睛接觸外境的顏色,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眼睛看到不同的人、事、物。如果把這些物象純化,其實只是光和顏色(råpa),這是眼識看的最基本資訊。所謂的男女、美醜、方圓等, 都是眼識收集的光和顏色的資訊在心裡加工之後形成的概念法35。

根據緣起法,眼、耳、鼻、舌、身、意六處屬於果報,是無法避免的。有六處即會與外境(gocara)接觸,也無法避免。根和外境(所緣)、眼識三者結合的碰觸、接觸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緣於觸而生的感受與觸是俱生的,也即是在接觸的同時即產生感受,這也無法避免。但是,緣受生愛卻不是俱生的,它們之間有個催生過程,是有辦法避免的。也即是說,產生樂受的同時並不一定會產生貪愛,必須經過內心的一系列加工,貪愛才產生。

佛陀說:“當他眼看見顏色,不取於相,不取隨相。若由於不防護眼根而住,則會被貪、憂、諸惡、不善法所流入。”進行防護的是在“緣受生愛”這個階段。當眼看到顏色、耳聽到聲音等,之所以會產生煩惱,是經過心的一系列加工。這些煩惱包括貪愛、執著、癡迷,或者排斥、抗拒、討厭乃至生氣、暴怒等。防護根門並不是不去看、不去聽,而是看只是看到,聽只是聽到,感覺只是感覺,知道只是知道,不在心裡進行多餘的加工、分析、判斷,避免由於不如理作意而產生不善速行。五門心路的功能只是採集外來資訊,而使這些資訊加工、發酵並產生煩惱的是在意門心路。所以防護根門重要的是防護意根,也就是守護好心。

防護根門的“防護”也很重要,並非說在無法避免看、避免聽、避免觸的情況下,就隨意亂看、亂聽、亂碰。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網路時代,各種好的壞的資訊都有,防護根門顯得尤其重要。要知道資訊越發達,就會有越多的資訊刺激心裡的貪、瞋、癡。凡是眼所見、耳所聞、舌所嘗、身所觸,所有這些資訊皆通過根門流入內心,如果不加以過濾,就會在心裡發酵、變質而產生煩惱,甚至滋生大量邪惡的念頭。

古代先賢們都知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我們作為修行人更應學會防護。過多的資訊只會擾亂平靜的心,對於禪修只有干擾而沒有幫助,這就是為何要求禪修者交手機的原因。各種網路資訊、影片、社交聯絡、電話通信等資訊,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接受,都是通過你的眼、耳流入內心,經過內心的加工、發酵,並會在你禪坐時轉化為妄想掉舉蓋、欲貪蓋、瞋恚蓋等修行蓋障。 

防護根門,要做到面對有些可以避免的訊息就儘量避免,不要去看、聽、觸,這樣才能防範一些沒必要的外緣,避開一些沒必要的訊息,從而避免隨之產生的煩惱。對於無法避免的外緣,就不要在心裡進行過多的加工。過多的資訊對我們心智的培養不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有破壞性,是修行的障礙。想要讓自己的心更加單純、清淨,先要學會杜絕不必要的外緣。如果不防護根門,哪怕你的定力很強,暫時可以鎮伏煩惱,但是那些引生煩惱的外緣還是會源源不斷地通過你的眼、耳、鼻、舌、身而流入內心。猶如一座城市的城門沒有防守,只在城裡抓賊,外賊卻不斷從城門進入城裡,能抓盡盜賊嗎?一個國家不把邊境防守好,只在國內消滅外敵,而敵軍卻源源不斷越過邊境進犯,怎能消滅外敵呢?煩惱猶如盜賊和外敵,如果不防護根門,它們就會從各個管道不斷流入,這樣煩惱就無法去除。

想要去除心中的煩惱,先要堵住滋生煩惱的管道,這就是防護根門的意義。不良資訊是滋生煩惱的養分,根門守護不好,哪怕在心裡做再多的功夫,煩惱還是會因為不缺養分而綿綿不斷。因此,想要培養穩固的定力,請先防護好根門。

已經講了止觀基礎的前面兩種──具足戒行和防護根門,下一講將學習另外兩種──正念正知與少欲知足。

 

35概念法 (pa¤¤atti, paõõatti):又作施設、假名,屬於世俗諦,與屬於勝義諦的究竟法相對。在究竟意義上,概念法是不存在的,但它們卻能作為究竟法的影像,而被人們依時間、空間、形狀、數量、作用等種種方式所識知、想像、計算、表達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