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避免落入有分並一步培育定力,你需要藉助五根(pa¤cindriyà)心,使它固定在似相上。

五根是:

1)(saddhà)

2)(vãriya)

3)(sati)

4)(samàdhi)

5)(pa¤¤à)

五根是五種控制心的力量,保持心不偏離於導向涅槃的止之道。如果五根中的某一根或度,則會致不平衡。

第一是信根,即相信應當相信之事,例如三,或與果佛陀的悟具有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缺乏它,人們將棄對禪修的努力。相信佛陀的教法即四道、四果、涅槃等也非常重要。佛陀的教法指明了修的方法,所以在此有完全的信心十分重要。

修者麼想:“只是注意入息與出息真的夠證?取相像白棉花絮,似相如透明冰或玻璃是真的假如讓這類想法持下去,將導這樣:這個時代已不可能那。”如此, 修者教法的信心將會退失,同法阻止自己放修定。

所以,一名以如入出息念作為禪業處來培育定力的修者需要定的信心,他懷疑地修行入出息念。他應當如此思惟:只要有系地依循正自者的教導來禪修,我那。

然而,假如修者的信心過強──在此是指修似相的信心──那他的定力反而會變弱。過強的信隨著過強的喜(pãti),容易造成情意味著禪 修者的心容易受到喜興奮之干擾,且致慧根不能瞭知似相。是,由於過度的信心作了(勝,慧就得不清晰和不定,而其的精根、念根及定根也弱:精進無法激起和持相名法向似相,念法確立似相的知,定法阻止心其它所,慧也法透地通似相。因此,信心度其實會導致信心弱。

如果精根太,其的信、念、定、慧根也不能行勝解、確立、防止散和培育洞察力的各作用。因此,度的精使心法保持平似相。

以索那·果利(Soõa Koëivisa)尊者例。他在王舍城(Ràjagaha)了佛陀的教生信心,徵得父母同意後出家。佛陀授予業處後,他到寒林(Sãtavana) 非常精修。在,他的磨破了。他不躺下也不睡再也不能行走,就用手和膝爬行。由於過度精,他的血塗滿行道。即使如此,未能取得任何成就並感到失望。

佛陀在峰山(Gijjhakåña)知道他感到失望後前往看望他。佛陀提醒索那尊者,是在家人經彈(vãõà),如果琴弦調得太或者太鬆,都很難彈出美妙的音,唯有不鬆不,恰到好才行。佛陀解釋禪修也是一,精進過度的果是躁,精不足的是懈怠。由於經過反思,索那尊者佛陀的示中受益,不久以後就得了阿拉果。

平衡信根與慧根、定根與精根是智者所讚歎的。如果信而慧弱,此人相信和崇拜用或的事,例如:相信和敬拜正佛教以外的宗教所敬奉、崇拜的件,如守或者保神。

反之,如果慧而信弱,此人可能得很狡。自己不肯實際修行,只時間花在判和批上。種人就像由藥過量而引的病一樣難以治

然而,如果信與慧平衡,此人則對應當相信的有信心:三與果。他相信只要依照佛陀的教導禪修,將會見到似相並那。

再者,如果定而精弱,此人可能得怠惰。比如,當禪修者的定力提升,他以一顆輕鬆的心來專入出息似相,而有清晰地知它,因此可能趨於怠惰。種情下,五夠強,因而持高度的定力,意味他的心將經常落入有分。

然而,如果精進強而定弱,他又將變得躁不安。唯有定和精平衡,他才能既不怠惰又不躁,並成就那。

對於希望修業處的人,有非常定的信心無論如何都是很好的。若他想:只要我入出息似相培育定力,我必然將達那!是藉由信心的力量,以及似相的注,他必成就那,因為禪那主要基於專注。

對於者,慧是很好的。因只有有足夠強的智慧,他才能透地知見無常、苦和我三相。

只有定慧平衡,世間禪(lokiyajjhàna)才能生起。佛陀教導這也同適用出世間禪(lokuttarajjhàna), 並且一步要求定、慧也必與精和信保持平衡。

念在所有情下都是必要的,因它能保心不於過度的信、精或慧而致躁,也不於過的定而陷怠惰。它能平衡信與慧、定與精,以及定與慧。

因此,念是適用的,正如適用所有的菜肴, 或者統適合理所有的家大事。所以古代註引用跋葛瓦的話說:念適合任何業處為甚麼呢?因它是修之心的皈依和保。念作皈依,是因它能助心到之前未抵和瞭知的殊勝與高深境界。若有念,心就不可能成就任何殊勝和非凡的境界。念保心,並保持心不忘失修的所。所以當禪修者用智分析它會發現是以扮演護禪修者之心的角色出。若有念,修者將無法策或抑制心,所以佛陀念適合一切。(Vm.6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