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種今生即可以體驗到的沙門果外,還有沒有更加超越、更加殊勝的沙門果呢?有!佛陀接著說:

 

 

“再者,大王,比庫離喜並住於捨,念與正知,以身受樂,正如聖者們所說的:‘捨、具念、樂住。’成就並住於第三禪。”

 

 

佛陀繼續談到可以通過成就第三禪來達成更高的沙門果。

 

成就第三

 

如何成就第三禪呢?必須以初禪、第二禪為基礎,在第二禪的基礎上成就第三禪。就像成就第二禪那樣,禪修者練習了第二禪五自在後,依次進入初禪、第二禪。在第二禪住定大約一個小時,出定並查到喜、樂、一境性三個禪支後,如此思惟:“第二禪接近敵對的尋與伺,而且還有喜的激動;喜是粗的,所以禪支也弱,它不如第三禪那麼殊勝、寂靜。”如此思惟後,他再把心投入似相大約五到十分鐘,然後再查第二禪的三個禪支,他將發現其中的喜禪支是很粗的。對比起樂和一境性,喜被禪修者體驗為內心的激動。於是他決意“捨離喜禪支,進入第三禪”,把心再投入似相,練習進入第三禪。

如果這時去問剛成就第三禪的人:“是之前的第二禪更加殊勝,還是現在捨離了喜的體驗更加殊勝?”他們會說:“捨離了喜的體驗更加殊勝!”為甚麼呢?因為第二禪還有粗的喜在激蕩著,第三禪連喜都沒有了,只有純粹的樂,這種樂被形容為世間的“最上樂”或者“至上樂”。世間上最高的樂受是第三禪之樂,因為到了第四禪就連樂受也沒有了,只有平靜的捨受。所以,從樂受上來說,第三禪連喜悅都被平息了,只有純粹的內心之樂。

當禪修者可以進入第三禪之後,他應該練習長時間把心安住於第三禪,例如:三個小時、四個小時,乃至更久,使第三禪更加穩固、持久。

 

聖典文句

 

成就了第三禪的禪修者,將能體驗到佛陀所說的:

ßPãtiyà ca viràgà upekkhako ca viharati sato sampajàno, sukha¤ca kàyena pañisaüvedeti, yaü taü ariyà àcikkhanti - upekkhako satimà sukhavihàrã'ti, tatiyaü jhànaü upasampajja viharati.û

“離喜並住於捨,念與正知,以身受樂,正如聖者們所說的:‘捨、具念、樂住。’成就並住於第三禪。”

“離喜”(pãtiyà ca viràgà):捨離了喜禪支。

“住於捨”(upekkhako ca viharati)的“捨”是指禪那捨(jhànupekkhà),是內心的中捨、平等。在初禪和第二禪中,捨雖然也發揮了征服尋、伺等的作用,但不明顯。在第三禪當中,捨不被尋伺等所征服,作用很明顯。

“念與正知”(sato sampajàno):“念”指正念,作用是不忘失所緣。“正知”指心的明瞭、清楚,特點是無癡。

為甚麼在第三禪中特別提出念與正知呢?就像把一頭未斷奶的小牛犢和它的母牛分開,只要稍不注意,小牛就會跑回母牛身邊。同樣的,第三禪之樂雖然已經捨離了喜,但若不以念與正知去守護,樂又會不知不覺地跑去跟喜相應。同時,人心總是習慣染著於樂的,只有通過念與正知的威力,才不至於染著極微妙的第三禪之樂。所以,在第三禪特別提出了念與正知。

“以身受樂”(sukha¤ca kàyena pañisaüvedeti):雖然成就第三禪的人並沒有“我要享受第三禪的微妙之樂”的意欲,但他的名身(心與心所)自然與樂受相應。同時,由樂受相應之心產生的心生色法也遍布、遍滿入禪者的全身,其色身也體驗極微妙之樂。

“正如聖者們所說的:‘捨、具念、樂住。’”(yaü taü ariyà àcikkhanti - upekkhako satimà sukhavihàrãti):第三禪是佛陀等聖者們所宣說、開示、分別、闡明、說明、讚歎的。

入第三禪者之心即使對最上微妙之樂也能保持中捨,不被該樂所牽引。為防止喜的生起而現起的念為“具念”。他的名身體驗到聖者們所讚歎、所經常安住的無雜染之樂,所以值得讚歎。因為值得讚歎,所以聖者們這樣讚歎第三禪的功德說:“捨、具念、樂住。”

“成就並住於第三禪”(tatiyaü jhànaü upasampajja viharati):成就、達到、證得第三禪。

 

第三的譬喻

 

佛陀接著用譬喻來描述第三禪:

 

“他此身乃被離喜之樂所浸潤、流遍、充滿、遍布,其身沒有任何一處不被離喜之樂所遍滿。

大王,猶如在青蓮花池、紅蓮花池、白蓮花池中,有一些青蓮花、紅蓮花或白蓮花在於水中,長於水中,沒長出水面,泡在水中養育,從其頂部到根部皆被清涼之水所浸潤、流遍、充滿、遍布,沒有任何的青蓮花、紅蓮花、白蓮花不被清涼之水所遍滿。同樣的,大王,比庫此身乃被離喜之樂所浸潤、流遍、充滿、遍布,其身沒有任何一處不被離喜之樂所遍滿。大王,這也是比前面的現見沙門果更超越、更殊勝的現見沙門果!”

 

 

佛陀用生長在蓮花池中的蓮花來比喻第三禪之樂。一朵還在水中生長的蓮花,整株都被清涼的水所浸潤。同樣的,禪修者成就了第三禪,其業生身也被離喜之樂所浸潤、所充滿。

第三禪之樂又比第二禪之樂更加殊勝。初禪是離生喜樂,第二禪是定生喜樂,第三禪叫離喜妙樂。已經捨離了喜的純粹之樂是第三禪之樂。

第三禪通過捨離一支、具足兩支來達成的。捨離一支為捨離喜,具足兩支為樂與一境性。所以第三禪有兩個禪支:樂與一境性。

禪修者體驗到第三禪的離喜妙樂,這種樂又比之前的初禪、第二禪之樂更加超越、更加殊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