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沒有比這更加超越、更加殊勝的今生可以證得、達成、體驗到的沙門果呢?有!佛陀繼續說:

 

“再者,大王,比庫捨斷樂與捨斷苦,先前的喜、憂已滅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成就並住於第四禪。”

 

 

在這裡,佛陀指出第四禪是比之前更加殊勝的沙門果。

 

成就第四

 

如何成就第四禪呢?他必須先熟練第三禪的五自在,在此基礎上成就第四禪。他先依次進入初禪、第二禪、第三禪,在第三禪住定大概一個小時,出定並省察到樂、一境性兩個禪支後,如此思惟:“第三禪接近敵對的喜,同時樂禪支是粗的,所以禪支也弱,它不如第四禪那麼寂靜、殊勝。”如此思惟後,再把心投入似相大概五到十分鐘,然後再查第三禪的兩個禪支。這時他將發現樂禪支變得很粗,於是決定捨離樂[1],進入更寂靜、更殊勝的第四禪。

如果這時去問剛進入第四禪的人:“是之前的第三禪更殊勝,還是現在沒有了樂受的定境更殊勝?”他們會說現在的定境更加殊勝、微妙。因為第四禪的受是捨受,對比第三禪的樂受,捨受更加寂靜、平靜,連樂都沒有了,內心只有完全的平靜和專注。所以,第四禪有兩個禪支:捨、一境性。

禪修者可以進入第四禪之後,應練習長時間把心安住於第四禪,例如:三個小時、四個小時,乃至更久,使第四禪更加穩固、堅固、持久。

 

聖典文句

 

成就第四禪的禪修者,將能體驗到佛陀所描述的:

ßSukhassa ca pahànà dukkhassa ca pahànà, pubbeva somanassadomanassànaü atthaïgamà adukkhamasukhaü upekkhàsatipàrisuddhiü catutthaü jhànaü upasampajja viharati.û

“捨斷樂與捨斷苦,先前的喜、憂已滅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成就並住於第四禪。”

“捨斷樂與捨斷苦”(sukhassa ca pahànà dukkhassa ca pahànà):這裡的“樂”是指身的樂受,“苦”是指身的苦受。在第四禪中已經沒有身受的樂和苦。

“先前的喜、憂已滅沒”(pubbeva somanassa- domanassànaü atthaïgamà):“喜”是指心的樂受,“憂”是指心的苦受。身心的樂受與苦受,在之前的階段已經被捨離了。

“不苦不樂”(adukkhamasukhaü):第四禪沒有苦、憂、喜、樂,內心只有平靜的捨受。

“捨、念、清淨”(upekkhàsatipàrisuddhiü):由捨產生的念的清淨。第四禪中的念極清淨,此念的清淨是由捨所致,而非其他,所以說“捨、念、清淨”。

“成就並住於第四禪”(catutthaü jhànaü upasampajja viharati):禪修者達到、成就、安住於被稱為“捨念清淨”的第四禪。

雖然第四禪不能用樂受來形容,但此時內心更加平穩、寂靜,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第四禪又比第三禪的離喜妙樂更超越、更殊勝。

 

第四的譬喻

 

佛陀繼續用譬喻來形容第四禪:

 

“他此身乃被清淨、潔淨之心所遍滿而坐著,其身沒有任何一處不被清淨、潔淨之心所遍滿。

大王,猶如有人用白布披著頭而坐著,其身沒有任何一處不被白布所遍滿。同樣的,大王,比庫此身乃被清淨、潔淨之心所遍滿而坐著,其身沒有任何一處不被清淨、潔淨之心所遍滿。”

 

 

這個比喻是指一個剛洗完熱水澡的人,用乾淨的白布裹頭坐著,這整塊白布都被他身上散發出來的熱能所遍布、滲透。在此比喻禪修者成就第四禪時,樂受已經沒有了,只有內心的潔淨、清淨。這種潔淨、清淨之心充滿全身,其身沒有任何一處不被這種清淨之心所遍滿著。

 

有了第四禪體驗的禪修者會覺得它比前面三種禪那更微妙,這種微妙可以從專注的所緣和禪修者內心的體驗來說。以入出息念為例:

在初禪時,似相很光明、光耀;到了第二禪,似相同樣很光明、光耀,但被禪修者體驗為更穩固;到了第三禪,似相也是很光明、光耀、穩固,禪修者會感覺光和心完全融在一起,分不出甚麼是心、甚麼是光;到了第四禪,禪修者體驗到的似相好像有無窮的生命力,很晶瑩剔透,更加內在。這是從所緣上說的。

從初禪到第四禪,心專注的所緣愈來愈殊勝,內心的體驗更是如此。初禪很快樂,有強烈的喜和樂,但由於心還需要不斷地投入似相,感覺心還是攪動的。只擁有初禪體驗的人,不一定能夠分別出來。有了第二禪體驗後,他會發現初禪是粗的;有了第三禪體驗後,他會發現第二禪也是粗的;而有了第四禪體驗之後,他會發現連第三禪的樂都很粗。心越往上越寂靜、越微妙、越殊勝。所以第四禪也比之前的體驗更加殊勝。

 

於是佛陀說:

 

“大王,這也是比前面的現見沙門果更超越、更殊勝的現見沙門果!”

 

 

至此,佛陀解釋了色界的四種禪那。成就這些禪那並不是通過改變所緣,而是通過捨離禪支來達成。

 



[1] 心所的角度來說是把受平息下。因受心所是遍一切心的心所,不可能被去除掉。第四禪禪心也有受心所,其受為捨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