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念於入息,只念於出息。”(So satova assasati, satova passasati):他的心只是專念於呼吸本身。so是他;satova只是念於;assasati入息;passasati出息。

這句話很重要!佛陀提醒禪修者不要注意其他所緣,只在人中一帶專注入息與出息。

“他只念於入息,只念於出息……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出息。’”這部分包括修習入出息念的四個階段:

“他只念於入息,只念於出息。”

這是第一階段——入出息。

 

“入息長時,瞭知:‘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瞭知:‘我出息長。’

入息短時,瞭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時,瞭知:‘我出息短。’”

這是第二階段——長短息。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出息。’”

這是第三階段——全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入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出息。’”

這是第四階段——微息。

 

佛陀在這段經文裡,把禪修者專注呼吸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入出息——長短息——全息——微息。

 

剛坐下來的時候,由於心比較散動、波動,還沒有平靜,呼吸也比較粗。由於呼吸比較粗,禪修者體驗到的呼吸是明顯的,這時就只是注意入的息、出的息。這稱為專注入出息的階段。

等禪修者的心稍微平靜時,呼吸有時緩慢一些,知道這是“長息”;有時稍快一些或明顯一點,知道這是“短息”。這是專注長短息的階段。

隨著心越來越平靜,呼吸變得越來越緩慢、綿長,進入了全息的階段。全息(sabbakàya),直譯為一切身。但不要望文生義地理解這裡的“身”,誤認為“一切身”就是通過全身的毛孔來出氣、入氣。巴利語“身”(kàya)是聚合的意思。有三種身:色身,名身,呼吸身。這裡的“身”是“呼吸身”,而不是色身。“全身”即呼吸從頭到尾的整個過程。

全息是呼吸從開始、中間到結尾的整個過程。隨著定力的提升,呼吸會變得緩慢、綿長,如果這時還是專注入息與出息,未免會因為心不夠細,不能與此時較綿長的呼吸相應。因此,在全息的階段應把心再調細一些,對呼吸的整個過程都保持正念正知,瞭知呼吸的開始、中間、結尾。在入息開始時,瞭知“初”;中間階段瞭知“中”;結尾階段瞭知“後”。對出息也是如此瞭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